【地球村】卡塔琳传奇(2)

2024-09-22 15:49:05
标签: 杂谈

确定了研究方向的卡塔琳很快便遇到了第一个挫折。1985 年,塞格德大学生物学研究所因为缺乏资金,将卡塔琳解雇。

为了找到新工作,卡塔琳四处投简历,最终收到了美国天普大学发出的博士后邀请函。

当时匈牙利政府实施管制,卡塔琳夫妇按规定只能携带100美元出境。他们在黑市卖掉自家汽车,把换来的900英镑缝进两岁半女儿的毛绒玩具泰迪熊里,怀着忐忑的心情,登上飞机,前往美国。

最开始的日子很艰难。卡塔琳的年薪是1.7万美元,她的母亲随后也来到美国,一家四口靠这笔钱度日。

丈夫贝洛没能继续自己的工程师生涯。他随后在一家公寓当维修经理,负责修暖气和下水道。

1989年夏天,卡塔琳找到了更好的工作,进入常春藤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工作。

在宾大,卡塔琳的头衔是 “助理研究教授”。做这种工作l的很多是移民,他们被称为“外星人”,拿着微薄的薪资,给掌控实验室的教授们打工。

“二等公民”的日子并不好过。有一次,卡塔琳因为没有爬5层楼去另一间实验室,而是直接用了同实验室一位资深研究员准备的实验用水便被骂。

对助理研究教授们来说,“隧道的尽头”在于尽快出成果,申请到资金,有自己的实验室,成为教授。但是,卡塔琳并没有熬到这一天。

卡塔琳一直为研究资金发愁。。她甚至没有申请成功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最常见的R01型研究资助项目。

卡塔琳为了继续蹭研究经费,先后在巴纳森和兰格教授的实验室工作,但因为实验室解散等变故,她一而再地失业。

系主任朱迪·斯温不喜欢这个不能带来经费的研究员,觉得她性格不好。1995年,斯温给卡塔琳下了最后通牒:要么离开,要么降职。

这其实是解雇通知书,因为没有人愿意接受降职,但卡塔琳同意了。她的头衔变成“高级助理研究员”。

卡塔琳接受降职的一个原因是,她的女儿苏珊要上大学了。如果她这时候辞职,苏珊就不能享受宾大教职工子女只需缴纳1/4学费的待遇,而卡塔琳家负担不起全额学费。

那时候,卡塔琳每年的工资是4万美元,过得很辛苦。她总是开着老旧汽车进出学校,这还是丈夫从垃圾场里找回来修好的。

有时候,卡塔琳想起自家的贫穷,她会偷偷流眼泪。擦干眼泪后,卡塔琳继续着堂吉诃德式的行为,她不停地向同事推荐mRNA,希望能蹭进别人的实验室。

“你需要mRNA吗?我可以替你制造。”同事们看卡塔琳的表情愈发奇怪,有人在背后叫她“那个mRNA疯女人”。

直到在打印机旁碰到德鲁·韦斯曼,卡塔琳才得以脱困。( 据《看天下》)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