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札记】古代名人与蚊子

2023-06-24 10:22:43
标签: 岁月 杂谈

自古以来,可恶的蚊子长期与人为敌。古代“二十四孝”中就有“恣蚊饱血”的故事。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现在看来,吴猛那么小的年纪,“每到夏夜”就要遭受常人难以忍受之罪,虽然孝行可嘉,但令人难以理解——他的父亲可能是个冷血动物,儿子无辜遭罪,他难道就能酣然入睡?另外,他的父亲是否涉嫌“虐待儿童罪”呢?

那是一个夏夜,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正在家里“坐忘”,眼见着就要往他追求的超越状态靠近,忽然听见一阵蚊子“嗡嗡嗡”,庄子有点烦,但是他在心里告诉自己:“仲尼曾对颜回说过‘听止于耳’,这一条我可是记在我的小本本《庄子 ·人间世》上了,我要坚持住。”

然而蚊子不仅继续“嗡嗡嗡”,还在庄子的皮肤上制造了一串红包。那一刻,庄子觉得一切都是笑话:“仲尼啊,你说你的,我骂我的。”于是他拿起笔,在《天运篇》中吐槽了自己被蚊子欺负的事实:“蚊虫噆肤,则通宵不寐矣。”

庄子这位神仙级的逍遥人物都被蚊子咬得如此烦躁,那么潇洒恣意的欧阳修也敌不过蚊子的骚扰,于是欧阳修拿起自己的笔开始与蚊子作斗争。

欧阳修毫不客气,直接写了首五言诗,诗名言简意赅,只有两个字:《憎蚊》。

在与蚊子的斗争中,欧阳修尝试了打空拳、用手抓、用光吸引、拿扇子撵,然而结局却不怎么好,只能“端然穷百计,还坐暝双目”。

那也是一个夏天,著名政治家齐桓公在柏寝台躺着,与他一起躺的人还有管仲。他们聊的,自然离不开天下大事。忽然,齐桓公听见了蚊子“嗡嗡嗡”的叫声。

政治家果然与众不同,齐桓公并没有因此而躁郁,而是对管仲说:“仲父,现在咱们国富民强,没什么太多的忧患。这会儿我听见蚊子嗡嗡嗡乱转,它们是没吃饱么?啊,我好心疼这些蚊子哦!”

说着,齐桓公拉起他的蚊帐,将蚊子放了进来,他继续表达对蚊子的关爱之情:“就让它们来咬我吧!”

蚊子咬了一会儿,齐桓公不禁感慨起来:“这些蚊子,‘做蚊底线’各有不同。有的比较客气,没咬我就飞走了;有的容易知足,吸了一些血也飞走了;最可恶的当属那些不知足的蚊子,肚子已经吃饱了,还舍不得飞走,最后肠子被撑破,只能当场毙命……”

看透了“蚊性”的齐桓公沉默了一会儿,他挠着满身的红包,深有感触地说:“唉,不知足的人,跟那些贪婪的蚊子有什么区别?”

于是,齐桓公下令,要求全国的老百姓以那些贪婪的蚊子为鉴,杜绝奢侈,反对浪费,提倡勤俭节约。

这段故事,记载于南朝梁萧绎《金楼子》卷四“立言篇九”中。齐桓公因为自愿以自己的肌肤喂蚊子,从而悟出了治国之道,真是不同凡响。

早在周朝时期,驱蚊虫就已经是一件大事,甚至还有“驱蚊官”这个职位。据《周礼》记载:“翦氏掌除蠹物,以攻禜攻之。以莽草熏之,凡庶蛊之事。”

在周朝,翦氏家族为捉虫之官,负责给王室驱蚊虫。“驱蚊官”在工作之前,首先要向神灵祈祷,希望凭借神灵的力量除掉蚊虫。接着,他们才燃烧有毒的莽草驱赶蚊虫。

除了烟熏法,古人还发明了一种“灭蚊灯”,明代小说《金瓶梅》中曾提到过。

这种灭蚊灯的灯身是锥形,上面有一个开着喇叭形的大口。当这个灯在里面被点燃之后,因为内外产生了气压差,气流会从喇叭口迅速地吸进去,蚊子也会被这股热流吸到灯盏里面,随后等待它们的只有一个结局——被活活烧死。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