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

【陈年旧事】京城记事(6)

2022-09-08 10:44:23
标签: 岁月 杂谈

有个星期天,闲暇无事,我和江西鹰潭市的一名学员去逛街。走进王府井商场,人非常多,一转眼,我们就走散了。

我一个人到天坛公园闲逛了一会儿,形单影只,不想再逛了,就坐地铁返回。在军事博物馆附近,看见一个地方卖小学生书包,想起我的一个小侄子就要上小学了,就买了一个书包,准备送给他。

我提着一个比较土气的书包漫步,别人一看就是个外地来的“土八路”。突然,冒出两个年轻人,要卖眼镜给我。我说不要,他们就拿出眼镜强行往我的眼上戴。

我心想,坏了,这下遇到“碰瓷”的了。互相推拉中,如果眼镜掉在地上,可能就有麻烦了。我一看,正好就在军事博物馆售票处跟前,我急忙买了一张票,进了军事博物馆。出来时,卖眼镜的人不见了。

一个南方的年轻学员,利用课余时间到北京的著名景点游览后对我说:“我想回家了,北京干旱,风沙大,环境还不如我们那里。而且,北京人对外地人态度很不好”。

然而,虽然对北京上流社会的情形不大了解,但就平常所见,大多数北京居民则表现出质朴的一面。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众多衣着简朴的人们。

寒冷的天气,在公共汽车上,可见到有人穿着厚厚的黄色棉大衣,这在其他省城并不多见。春天,许多人穿着廉价的北京老布鞋,在小餐馆吃碗口大小的厚厚的春饼(韭菜饼)。

炎热的夏天,不少男人随意地穿着普通的圆领汗衫和短裤,有的人还光着上身。就在长安街,也看到过有人光着膀子骑着自行车匆匆而过。

在餐馆里,经常可以看到两三人围着一张小桌,桌上放着一盘水煮花生米,喝着半斤装的小瓶二锅头,淡定地聊天。

外地人进了北京城,住旅店也是个麻烦事。有时旅店客满,有时价格太贵,回单位报销不了。我几次到北京,住最高法院招待所是最佳选择。一则比较安全,二来房价低。但是,最高法院招待所条件较差,客房在地下室,空气不新鲜,还有些潮湿。

夏日的一天,我住进最高法院招待所地下客房。天气异常闷热,浑身流汗。房间里没有空调,只有一台陈旧的落地式电风扇。

然而,不一会,走进来一个服务员,把电风扇拿走了。她说:“上海的人来了!”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