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黄氏重修宗谱(原文及部分译文)1
(2016-06-10 21:26:15)分类: 教育博客(原创) |
黄氏重修宗谱(全20则)
(原文及部分译文)
翻译:周耀山
此讦责庶共成仁厚之风永享升平之治
谱刊家规由来尚矣,然不敢以臆见立说也,既首列
上谕次将古人训俗遗规所载名言质直透切者,汇录数十则于左,以为族人之劝戒焉
1展祠墓
祠乃祖宗神灵所依,墓乃祖宗体魄所藏。子孙思祖宗不可见,见所依所藏之处,即如见祖宗一般。
译文:祠堂是祖宗神灵依附的地方,坟墓是祖宗身体安放的地方。子孙后代思念祖宗却不能见到,那么见到神灵依附的地方和身体安放的地方,就如同见到祖宗一般。
时而祠祭,时而墓祭,皆展视大礼。必加敬谨。凡栋宇有坏,则葺之。罅漏则补之。垣砌碑石有损,则重整之。蓬棘则剪之。树木什器,则爱惜之。或被人侵害,盗卖盗葬,则同心合力复之。患无忽小,视无逾时。若使缓延,所费愈大。此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之道。族人所宜首讲者。
录王士晋先生宗规一则
2敦孝弟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可知孝亲悌长,是天性中事。
译文:小小的孩子,没有不知道敬爱他的父母的;等到他长大些了,没有不知道尊重他的哥哥的。由此可知,孝敬父母,敬爱兄长,是人本性中应该做的事。
不是有知有不知。有能有不能者也。吾独怪今人。财本是身外之物。強欲求之。不得为耻。孝弟是身內之物。不得如何不耻。又怪今人。功名本如旅舍。一过便去。得而复失。則又深耻。孝弟乃是不可复失者。放而不求。如何不耻。不必言古圣贤孝弟之行。如大舜。武。周。泰伯、伯夷。各造其极。只如晨省昏定。推梨让枣。有何难事。而今人甘心不为。极而至于生不能养。死不能葬。大不孝于父母。有无不通。长短相竞。大不友于兄弟,可痛恨哉。
节录朱柏庐先生劝言一则
3谨夫妇
夫妇之道,参配阴阳,通达神明,信天地之弘义,人伦之大节也。是以《礼》贵男女之际,《诗》著《关雎》之义。
译文:夫妇之道,讲究阴阳匹配,通达神灵,表明天地间的大义,人伦的大节。这就是《礼记》注重男女之间的关系,《诗经》编著《关雎》的道理了。
由斯言之,不可不重也。夫不贤,则无以御妇;妇不贤,则无以事夫。夫不御妇,则威仪废缺;妇不事夫,则义理堕阙。
其失一也,古人云夫妇相敬如宾。又曰闺门之内,肃若朝廷,皆言敬也。夫惟敬则能持久。妇不得生亵渎于夫,夫不得加谴呵于妇。于是恩义俱存,袵席之间,岂至有一息断绝者哉?
节录陆桴亭先生思辨录一则
4和兄弟
兄弟手足之义,人人所闻,其实未尝深体,力求盍思手足一体?持必均持,行必均行,适必皆适,痛必皆痛,偏废必弗安,骈枝必两碍,是以分形连气也。
译文:兄弟手足之间的道理,是人人都知道的,但他们实际上都不曾深深地体悟。为什么不去力求思考手足融为一体?要托重物一定都托重物,要出行一定都出行,要舒适一定都感到舒适,要痛苦一定都感到痛苦,如果一个半身不遂一定都会感到不安,如果一人大拇指或小指旁多长出一个手指来,一定都会感受有阻碍,因此即使是把他们兄弟俩分开了,他们的气息也会连在一起啊。
方其幼时,无不相好,及其长也,渐至乖离。古人谓孝,衰于妻子衰,悌因以俱衰,人能长保幼时之心,勿令外人得以伤吾肢体,庶可永好矣。世人尝言,一人不能独好,意将归恶兄弟也。即此一言,不好情形尽见。果然,一人独好,同父母之人,岂有不好之理乎?
录张杨园先生训子语一则
5择交游
孔子曰:“吾(应为“无”)友不如己者”又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孔子说:“不要跟比不上自己的人交朋友。”,还说:“有三种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这是有益的。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曾子说:“君子用文章学问来聚会朋友,又用朋友来帮助我培养仁德。”
古人云:“生得一知己,知可以不恨,以明知己之难也。”逢人班荆,到处投辖,然则知己若是其多乎?不过声气浮慕,以为豪举耳。一事不如意,怨谤丛起,不如慎交择友,自然得力朋友,即甚相得。未有事事如意者,一言一事之不合,且自含忍不得遂,轻出恶言,亦不必逢人诉说,恐怒过心回,无颜再见,且恐他友闻之,各自寒心。
节录史搢臣先生愿体集一则
6肃闺门
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圣训也。君子正家。取法乎此。其闺门未有不严肃者。纵使家道贫富不齐。如馌耕采桑。操井臼之类。势所不免。而清白家风自在。或有不幸寡居。则丹心铁石。白首冰霜。如古史所载贞烈妇女。炳耀后先。相传不朽。皆风化之助。亦以三从四德。姆训夙娴。养之者素也。若徇利妄娶。门阀不称。家教无闻。又或赋性不良。凶悍妒忌。傲僻长舌。私溺子女。皆为家之索。罪坐其夫。若本妇委果冥顽。化诲不改。夫亦无如之何者。祠中据本夫告词。询访的确。当祖宗前。合众给以除名帖。或屏之外氏之家。亦少有所警矣。要之教妇在初来。择妇必世德。语曰。逆家子不娶。乱家子不娶。颜氏家训曰。娶必欲不若吾家者。盖言娶贫女有益。非谓迁就族类。娶卑陋之女以胎祸也。至于近时恶俗人家。妇女有相聚二三十人。结社讲经。不分晓夜者。有跋涉数千里外。望南海。走东岱。祈福者。有朔望入祠烧香者。有春节看春。灯节看灯者。有纵容女妇往来。搬弄是非者。闲家之道。一切严禁。庶无他患。
录王士晋先生宗规一则
7睦宗族
书曰以亲九族,诗曰本支百世,睦族。圣王且尔,况凡众人乎?观于万石君家,子孙醇谨,过里必下车。此风犹有存者。
译文:《尚书》中说使家族亲密和睦,《诗经》中说子孙昌盛百代不衰,都是为了和睦家庭。先圣君王尚且如此,何况普通百姓呢?观察那些官阶万石的人家,子孙淳厚谨慎,经过几十户人家一定会下车步行。由此可见,这种良好的风尚还有保存的。
末俗或以富贵骄。或以智力抗。或以顽泼欺凌。虽能争胜一时。已皆自作罪孽。况相角相仇。循环不辍。人厌之。天恶之。未有不败者。何苦如此。陶渊明之言曰。同源分流。人易世疎。慨焉寤叹。念兹厥初。范文正公之言曰。宗族于吾。固有亲疎。自祖宗视之。则均是子孙。固无亲疎。此先贤格言也。人能以祖宗之念为念。自知宗族之当睦矣。
录王士晋先生宗规一则
8厚姻里
姻者,族之亲;里者,族之邻。远则情义相关,近则出门相见。宇宙茫茫,幸而聚集,亦是良缘。
译文:姻亲,是家族的亲戚;乡里,是家族的邻居。住得远的也有情义相连,住得近的出门就能相见。在茫茫宇宙中,有幸能够聚集在一起,也是很好的缘份啊。
况童蒙时。或多同馆。或共游嬉。比之路人迥别。凡事皆当从厚。通有无。恤患难。不论曾否相与。俱以诚心和气遇之。即使彼曾待我薄。我不可以薄待。久之且感而化矣。若恃强凌弱。倚众暴寡。靠富欺贫。捏故占人田地风水。侵人山林疆界。放债违例。过三分取息。此皆薄恶凶习。天道好还。尤宜急戒。毋自害儿孙也。
录王士晋先生宗规一则
9正名分
非族者辨之,众人所易知易能也。同族者,实有兄弟叔姪,名分彼此,称呼自有定序。近世风俗浇漓,或狎于亵昵,或狃于阿承,皆非礼也。
译文:把不是本族的人分辨开来,就是普通人也容易知道也能够做到。同一家庭中兄弟叔侄,关系不同,称呼也自有一定的秩序。近来社会风俗有些浮躁,有的人过分亲近而态度轻佻,有的扭扭捏捏阿谀奉承,都不是不合礼仪的。
至于拜揖必恭。言语必逊。坐次必依先后。不论近族远族。俱照叔侄序列。情既亲洽。心更相安。名门故家之礼。原是如此。又有尊庶母为嫡。跻妾为妻者。大乖纲常。反蒙诟笑。又女子已嫁而归。辄居客位。是何礼数。吉水罗念庵先生宅。于归宁之女。仍依世次。别设一席。可法也。若同族义男。亦必有约束。不得凌犯疎房长上。有失族谊。且寓防微杜渐之意。
10行大礼
先王制冠婚丧祭四礼,以范后人。载在性理大全,及家礼仪节者,是皆国朝颁降者也。
译文:先王创制了加冠、结婚、治丧和祭祀四种礼仪,用来给后人做规范。记载在《性理大全》和《家礼仪节》这两本书中,这都是当今朝廷颁布的啊。
民生日用常行。此为最切。惟礼。则成父道。成子道。成夫妇之道。无礼。则禽彘耳。然民俗所以不由礼者。或谓礼节繁多。未免伤财废事。不知师其意而用其精。至易至简。何不可行。试言其大要。今冠礼未行,故不录。
婚禁同姓。禁服妇改嫁。恐犯离异之律。女未及笄。无过门。夫亡。无招贅。无招夫养夫。受聘。择门第。辨良贱。无贪下户货财。将女许配。作贱骨肉。玷辱宗祊。则竭力于衣衾棺槨。遵礼哀泣。棺内不得用金银玉物。吊者止。款茶。途远待以素饭。不设酒筵。服未除。不嫁娶。不听乐。不与宴贺。衰绖不入公门。葬必择地。避五鬼。不得泥风水邀福。至有终身不葬。累世不葬。不得盗葬。不得侵祖葬,犯律重罪。祭则或寝或墓,聚精神。致孝享。内外一心。长幼整肃。具物惟称家有无。不得为非礼之礼。此皆孝子慈孙所当尽者。
录王士晋先生宗规一则
11豫蒙养
录王士晋先生宗规一则
注释:
①小学之教,大学之教:小学,古代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叫小学。大学,
②杂字:指古代启蒙的识字读本。汇辑各类常用字,编成韵语,以便初学者记诵。
③状词活套:状词,即词状,提起诉讼的文书。活套,生活中的俗语常谈。
④养正:涵养正道。
⑤豫:事先有所准备。
⑥端悫师友:端庄正派诚实谨慎的老师做他的朋友。端悫,端庄正派诚实谨慎。师友,可以看作偏义复词现象,只显现出“师”的意义,“友”的意义淡化了;也可以理解成“老师做他们的朋友”。
⑦陶镕:陶铸熔炼。比喻培育,造就。
⑧醇谨:淳厚谨慎。
译文:
闺门之内,古人就有胎教,又有语言教育;父亲哥哥对儿子弟弟也有识字教学和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的教育。
因此儿子弟弟们就容易成才。现在世俗的人们教育子弟的情况怎样呢?最好的,教给他们写文章,等到考取科举获取功名之后就停止了;比功名更重要的道德,他们却没有教。较好的,教给他们识写汉字并写请柬和书信,来便于经商做买卖记录和计算。最差的,是教给他们提起诉讼的文书和生活中的俗语常谈,把它作为将来有一天耍狡猾之用。这样,即使在教育他们,但实际上也是在害他们啊。家族中各位做父亲和兄长的(如有的家中父亲不在,那长兄比父),一定要明白儿子和弟弟应该进行教育,还须明白教育的方法应当是正确的(要让他们走正直之道),而教育他们走正道应当未雨绸缪(事先有所准备)。当他们七岁时就应该进入乡里的私塾,学习识字和书法,但要遵循他们的禀赋资质来实施教育。等到他们渐渐长大,有了一些知识之后,就要为他们选择端庄正派诚实谨慎的老师来做他们的朋友,将儒家经典和史书拿来,严格地加以教诲引导,务必使他们的气质变得高雅,使他们的品德和性情得到很好的培育发展。将来如果做了秀才或为官一方,就要坚持做贤能之士或清廉之官。就算是做农民、做工人、做商人,也不失为一个淳厚谨慎品性高尚的人。
12务职业
士农工商,业虽不同,皆是本职。勤则职业修①,惰则职业隳②。修则父母妻子,仰事俯育③有赖。隳则资身无策④,不免姗笑⑤于婣里⑥”
然所谓勤者,非徒尽力,实要尽道。如士者,则须先德行,次文艺⑦。切勿因读书识字,舞弄文法,颠倒是非,造歌谣,匿名帖。举监生员,不得出入公门,有玷行止。
士宦⑧不得以贿败官,贻辱祖宗;农者,不得窃田水⑨,纵牲畜作践⑩,欺赖佃租⑪;工者,不可作淫巧⑫,售敝伪器什⑬;商者,不得纨袴冶游⑭,洒色浪费⑮。
亦不得越四民⑯之外,为僧道,为胥隶⑰,为优戏,为椎埋⑱屠宰。若赌博一事,近来相习成风。凡倾家荡产,招祸速衅⑲,无不由此。犯者,宜会族众,送官惩治,不则罪坐⑳房长。
注释:
①修:美好。
②隳(huī):毁坏。
③仰事俯育:向上侍奉父母还是向下养育儿女(即维持一家人生活)
④资身无策:无法自立。资身,资养自身,自立;无策,没有计谋,没有办法。
⑤姗笑:
⑥婣里:“婣”,同“姻”,姻亲。婣里,姻亲之间,泛指亲戚。
⑦文艺:文学艺术。
⑧士宦:做官的人。
⑨窃田水:非法占据(他人的)田地风水。
⑩纵牲畜作践:放纵牲畜糟蹋(人家的庄稼)。
⑪欺赖佃租:欺诈诬赖别人地租(敲诈勒索别人的地租)。
⑫淫巧:过于精巧而无益的技艺与制品。
⑬敝伪器什:假冒伪劣的家常日用器具。
⑭纨袴冶游:像富贵人家子弟那样嫖妓。
⑮洒色浪费:花天酒地浪费钱财。
⑯四民:是古代中国对平民职业的基本分工,指士、农、工、商,但其内涵也不尽相同。如“士”,有的解释为“读书人”,有的解释为“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本文中指官吏。
⑰胥隶:封建官府中的小吏和差役。
⑱椎埋chuí mái,意思是劫杀人而埋之。亦泛指杀人,这里是指杀人者,即刽子手。
⑲速衅:与“招祸”同义,即招致灾祸。
⑳罪坐:归罪;连坐(旧时一人犯法,其家属亲友邻里等连带受处罚)。
译文:
无论他们将来是士宦、农民、工人或者商人,所从事的职业虽然不同,但都是自己的职责。勤奋就能使自己的职业变得美好,懒惰就会使自己的职业遭到毁坏。职业美好了,那么父亲母亲妻子儿女,无论是向上侍奉父母还是向下养育儿女(即维持一家人生活),都有了依赖。职业遭到毁坏,就无法立身处世,免不了要被亲戚们嘲笑了。
然而人们所说的勤劳的人,不只是竭尽所能体力,实际上要为道义而尽力。像做官的,就必须首先修养道德品行,然后才考虑爱好文学艺术。千万不要因为读书识字而舞文弄墨,颠倒是非,制造歌谣,发布传单。考中生员或以举人资格入国子监读书的,出入进行官府,不得有玷污自己品行的言行举止。
做官的就必须首先修养道德操行,然后才考虑爱好文学艺术;一旦做官,不能因为贿赂而在官位上身败名裂,给祖宗留下耻辱。务农的人,不能非法占据他人的田地风水,放纵牲畜糟蹋人家的庄稼,欺诈诬赖别人收取店租(即敲诈勒索别人的店租)。做工的人,不能做过于精巧而无益的技艺与制品,也不能售卖假冒伪劣的家常日用器具。经商的人,不能像富贵人家子弟那样寻花问柳(即嫖妓),不能花天酒地浪费钱财。
也不能超越士、农、工、商之外,做僧侣和道士,做小吏和差役,做优伶和戏子,做刽子手和屠夫。至于赌博这件事,近来相互学习已成了风气。凡是倾家荡产的,招致灾祸的,没有不是因此导致的。如果有谁违犯这条规定偷偷赌博,就应该会同家族的人,把他押送到官府接受惩罚治罪,不这样做的,族中各房之长也要受到同等的惩罚。
13崇勤俭
勤与俭,治生之道也。不勤则寡入,不俭则妄费。寡入而妄费则财匮,财匮则苟取,愚者为寡廉鲜耻之事,黠者入行险侥幸之途。生平行止,于此而丧;祖宗家声,于此而坠,生理绝矣。又况一家之中,有妻有子,不能以勤俭表率,而使相趋于贪惰,自绝其生理,而又绝妻子之生理矣。
译文:
勤劳与节俭,是经营家业的方法啊。不勤劳就收获少,不节俭就胡乱花费。收获少却乱花钱财富就会匮乏,财富匮乏就会随意(不讲原则)获取,愚昧的人就会做指不知羞耻的事,狡猾的人就会抱侥幸心理铤而走险。一生良好的品行,从此里就会断送;祖宗的美好声誉,从此也会丧失,生存的希望就毁灭了。况且一家之中,有妻儿有子女,如果你不能用勤劳节俭来作表率,就会使他们竞相走向贪婪懒惰的道路,这就是自己断绝了自己生存的希望,并且同时也断绝了妻子儿子生存的希望啊!
勤之为道,第一要深思远计。事宜早为、物宜早办者,必须预先经理。若待临时,仓忙失措,鲜不耗费。
译文:
以勤劳作为生存的法则,第一要深思远虑。应该早办的事和应该早点备办的物品,必须提前做好经营打理(做好安排)。如果等到临时才去考虑,就会仓促慌忙,不知所措,很少有不造成大量物资浪费的。
第二要晏眠蛋起。侵晨而起,夜分而卧,则一日而复得半日之功。若早眠晏起,则一日仅得半日之功。无论天道必酬勤而罚惰,即人事赢绌,亦已悬殊。
注释:晏眠蛋起:“蛋“字应是“蚤”字的误抄,“蚤”字通“早”。
译文:
第二要安睡早起。黎明时分就起床,半夜时分才安睡,那么一天就又获得半天的工夫。如果早睡晚起,那么一天只剩下半天的时间。不用说上天必定会按照每个人付出的勤奋给予相应的酬劳并惩罚懒惰的人,就是一个人力所能及的事的增减,也已经有很大的差别了。
第三要耐烦吃苦。不耐烦吃苦,一处不周密,一处便有损失耗坏。故事须亲自为者,必亲自为之;须一日为者,必一日为之。人皆以身习劳苦为自戕其生,而不知是乃所以求生也。
译文:
第三要吃苦耐劳。不能吃苦耐劳,一个地方考虑不周密,这个地方就会有损失耗费破坏。所以事情必须亲自做的,一定要亲自去做;须一天完成的,一定要当天完成。人们都把身体习惯劳苦当作自我伤害生命,却不知道这就是用来谋求生存生活的途径啊。
俭之为道,第一要平心忍气。一朝之念,不自度量,与人口角斗力。事过之后,不惟破家,或且辱身,悔之何及。
译文:
节俭作为生存的法则,第一要平心静气学会忍耐。一时的念头,不能正确估计自己,与他人发生口角甚至打斗。事情过去之后,不只是耗尽家产、破坏家庭,有时将会使自身受到羞辱,为此而后悔哪里还来得及呢?
第二要量力举事。如土木之功,婚嫁之事,宾客酒席之费,均不可好高求胜。一时兴会,所费不支,后来补苴,或行称贷,偿则无力,逋之丧德。
译文:
第二要量力而行。比如建筑房屋的功德,娶妻嫁女的喜事,宴请宾客的花费,都不能好高骛远、争强好胜。一时兴起,所用的花费无法支付,后来弥补缺口,有时会举债,无力偿还,拖欠的话丧失道德。
第三要节衣缩食。绮罗之类,不过供人之叹羡而已。若暖其躯体,布素与绮罗何异?肥甘之美,不过口舌间片刻之适而已。若自喉而下,藜藿与肥甘何异?人皆以薄于自奉为不爱其生,而不知是乃所以养生也。
译文:
第三要节衣缩食。绫罗绸缎之类的衣服,不过是供人们感叹羡慕罢了。如果只为了使自己的身体暖和,粗布衣服与绫罗绸缎有什么不同呢?肥美的食品,不过是让口舌之间得到片刻舒适罢了。如果只为了让食物从喉咙往下直接到达肠胃,粗劣的饭菜与肥美的食物有什么不同呢?人们都把日常生活的供养不足(物质生活水平差)看作是不爱自己的生命,却不知道这就是用来颐养生命的方法啊。
故家子弟不勤不俭,约有二病:一则纨绔成习,素所不谙;一则自负高雅,无心琐屑。乃至游闲放荡,博弈酣饮。以有用之精神而肆行无忌,以易竭之金钱而益喜浪掷。
译文:
所以家中后辈,不勤劳不节俭,简要地说有两种弊端:一种就是会养成像富贵家子弟那样的不良习气,平常事务都不熟悉;一种就是自负清高,无心不屑的事情。竟至于游手好闲,放荡不羁,赌博酗酒。用有用的精神去肆意妄为,无所顾忌;用容易用尽的金钱去为所欲为,随意浪费。
此又不待苟取之为害,而已自绝其生理矣。孔子曰: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可知孝弟之道。礼义之事,惟治生者能之,奈何不惟勤俭之为尚也!
节録朱柏庐先生劝言一则
译文:这还不用等随意获取而造成的危害,然而已经自己断绝了生存的希望啊!孔子说:谨慎地对待自己节约用度,来赡养父母亲,就可知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礼义的事,只有谋求生计的能够做到它,为什么不把勤俭节约作为良好的道德风尚呢?
节录朱柏庐先生《劝言》一则
14供赋役
以下事上,古今通谊。赋税力役之征,皆国家法度所系。若拖欠钱粮,躲避差徭,便是不良的百姓。
译文:
让下级事奉尊长,是古今普遍适用的道理与法则。征收财税劳役,都是关系到国家的法令制度。如果拖欠朝廷钱粮,躲避徭役,就是不好的百姓。
连累里长。恼烦官府。追呼问罪。甚至枷号。身家被亏。玷辱父母。又准不得事。乃要赋役完官。是何算计。故勤业之人。将一年本等差粮。先要办纳明白。讨经手印押收票存证。上不欠官钱。何等自在。亦良民职分所当尽者。
15慎安厝(慎重地对待停放灵柩待葬之事)
人家新卜得葬地,将安厝。忽掘见棺木骨骸者,宜即与掩埋之,而权奉新柩为草舍。或即此稍远,另卜穴。或竟去此,另卜穴,亦无不可。
译文:有人家最近占卜得到一块墓地,将要停放灵柩等待安葬。忽然挖出棺木骸骨的人,应该立即替人家把它们掩埋好,并权且捧着新柩在附近搭建一间茅屋。或者就此到稍微远一些的地方,另外占卜选取墓穴。或者最终离开这里,到别的地方占卜选择墓穴,也不是不可以。
盖论已葬与未葬,则我尚可图。论有主与无主,则彼为可悯。宁须我费事,无遽攘泉下之人,使一旦流离失所也。安知不更有真地,不更有佳地。袭穴以葬,毋乃不吉乎。若营城在近,原有坟冢者,但不逼近,亦自无妨。盖生有邻人,死有邻鬼,其理一耳。
节録王郎川先生言行汇篡一则
16蓄树木
住宅坟茔,栽培树木。如人衣冠齐整,令人望之起敬。每见树木蓊郁者,多昌盛之族。而斫伐萧条,必家运陵替者也。
译文:住宅和坟墓旁边,都应该栽植树木。就像人的衣服帽子要穿戴整齐一样,让人远远地看到它就要肃然起敬。每当看到树木葱茏的地方,大多是昌盛的家族所在的地方。但是树木被砍伐变得萧条的地方,一定是家运衰败的家族。
堪舆家谓修竹茂林,可验盛衰之气象。住宅固宜,坟茔尤甚。古人恭敬,及于桑梓,重亲之植也。若先人所培植者,恣意妄伐,渐至凋零。冢内何人,任意戕贼。不独为衰败之征,其不孝为已甚矣。但族中贫富不等,富者自知爱护,贫者只顾目前。惟在富者量济之,善勉之,使之保全。若漠不关心,不为善全之计。较斫伐之罪,薄乎云耳。因占二绝,为斫伐者劝焉。满山松柏久成阴。魂魄依栖爱茂林。孝子慈孙当世守,年年瞻拜一凭临。可叹儿孙意在钱。伤心古木已参天。斧斤尽伐无余树,空使啼鸦绕墓田。
节録王郎川先生言行汇篡一则
17严守望
上司设立保甲,只为地方。而百姓却乃欺瞒官府,虚应故事。以致防盗无术,束手待寇。小则窃,大则强,及至告官,得不偿失。即能获盗,牵累无时,抛弃本业,是百姓之自为计疎也。
译文:上级官府设立保甲,只为了地方的平安。而百姓却竟然欺骗瞒哄官府,来敷衍了事。以致于无法防守盗贼,面对窃贼束手无策。小的是窃贼,大的是强盗,等到告知官府时,已得不偿失了。因为即便能抓获盗贼,你也因为随时受到牵累,抛弃了本职工作,这样来说的话,是百姓自己的计策失算了啊。
民族虽散居。然多者千烟。少者百室。又少者数十户。兼有乡邻同井。相友相助。须依奉上司条约。平居互议。出入有事。递为应援。或合或分。随便邀截。若约中有不遵防范。踪迹可疑者。实时察之。若果有实事可据。即会呈送官究治。盖思患预防。不可不虑。奢靡之乡。尤所当虑也。
18息争讼
太平百姓,完赋役,无争讼,便是天堂世界。盖讼事有害无利,要盘缠,要奔走。若造机关,又坏心术。且无论官府廉明何如,到城市,便被歇家撮弄。到衙门,便受胥皂呵叱。伺候几朝夕,方得见官。理直犹可,理曲到底吃亏。受笞杖,受罪罚,甚至破家,忘身,辱亲。冤冤相报,害及子孙。
译文:一直太平的老百姓,完成了赋税徭役,没有争执诉讼,就是幸福天堂般的世界。可以说诉讼之事有害无利,因为它要花费盘缠,要到处奔走。如果玩弄心机,又败坏了心术。况且无论官府怎样廉洁清明,到城市里,就会被专营生意经纪、职业介绍、做媒作保、代打官司等业务人员戏弄。到衙门去,就会受到小官吏和差役的呵叱盘问。等待几天几夜,才能见到官员。你有道理还好,理亏的话到底要吃亏。受到鞭子抽打,获罪受罚,甚至使家破人亡,使亲人受辱。要是冤冤相报,也给子孙造成无端的祸害。
总之。则为一念客气。始不可不慎。经曰。君子以作事谋始。始能忍。终无祸。始之时义大矣哉。即有万不得已。或关系祖宗父母兄弟妻子情事。私下处不得。没奈何闻官。只宜从直告诉。官府善察情。更易明白。切莫架桥捏怪。致问招回。又要早知回头。不可终讼。圣人于讼卦曰。惕中吉。终凶。此是锦囊妙策。须是自作张主。不可听讼师棍党教唆。财被人得。祸自己当。省之省之。
19禁邪巫
禁止师巫邪术,律有明条。盖鬼道盛,人道衰,理之一定者。故曰:国将兴,听于人;将亡,听于神。
译文:禁止学习邪门歪道的巫术,法律也有明文规定。鬼神的道理昌盛时,便是人类的道理衰败时,这道理是不变的。所以说:国家将要兴盛,就听从于人;国家将要衰亡,就听从于神。
况百姓之家乎。故一切左道惑众诸辈。宜勿令至门。至于妇女。识见庸下。更喜媚神儌福。其惑于邪巫也。尤甚于男子。且风俗日偷。僧道之外。又有斋婆。卖婆。尼姑。跳神。卜妇。女相。女戏。等项。穿门入户。人不知禁。以致哄诱费财。甚有犯奸盗者。为害不小。各夫男。须皆预防。察其动静。杜其往来。以免后悔。此是齐家最要紧事。
20戒溺女
屡见世俗中生育举女,忍心溺之婴儿,何罪遭此毒手?呜呼!鸟恋巢雏,甘心受弋;鳝怜腹子,鞠体重伤。物类如斯,人何异焉?
译文:
多次看到世俗之中有生育不合意的女孩,就忍心将她溺死在婴儿时期,她有什么罪过遭到如此毒手呢?唉!鸟雀都爱恋自己巢里的小鸟,甘心受到人们的箭射;鳝鱼爱惜自己肚子里的孩子,宁可弯曲身体使自己受到重伤。动物尚且如此,人与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因吝日后之财,肆目前之恶。殊不知天生一人,自有一人衣禄,且骨肉天性,投生反死。不但于心不忍,自是天地鬼神之所共愤。仁人君子,亟宜劝戒。如各郡有育婴堂,是亦体天地好生之意也。暗里算人者,算的是自己儿孙;空中造谤者,造的是本身罪恶。
节录史搢臣先生愿体集一则
光绪八年岁次壬午仲春月上浣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