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侣》2022年5期:不“亲近”的智慧
(2022-05-26 07:31:33)
标签:
伴侣智慧张珠容植物 |
分类: 原创·喜讯 |
不“亲近”的智慧
作者:张珠容
《伴侣》2022年5期
有细心观察过干旱区植物的人会发现,这些植物露出地表的部位看着不大,可若往地下挖一挖,会看到它们的根系密密麻麻、纵横交错。而且,它们多是长得稀稀疏疏的,看起来一点儿也不“亲密”。
拿塔克拉玛干沙漠分布最广的植物柽柳来说吧,它具有抗风、抗寒、抗旱、喜沙等特点,是优良的防风固沙植物,有“固沙卫士”的美誉。柽柳的纵向根系可达10多米,横向根系则可以蔓延到几千米以外,简直令人惊叹。塔克拉玛干沙漠另两种植物梭梭树和骆驼刺,它们的根系也远比露出地表的植株大出许多。梭梭树也是一种长在沙地上的固沙植物,名贵中药苁蓉就寄生在它的根部。它的垂直根系可深达5米以下,水平根系也很广,能在年降水量25~200毫米的荒漠地区存活。骆驼刺则是一种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具有优良的耐旱性,它将巨大的根系深深扎入地下,纵向可达20米。在敦煌的阳关,当沙子吹走后,你会看到沙拐枣的根系遍地暴露着。若用脚步去大致测量,你会发现,沙拐枣的水平根系最大半径能达到50米。还有华北、西北等地常用来固沙造林的柠条树,其根系也常在崩塌的沙丘下面密密麻麻遍地分布着,好似一张巨大的渔网。
这些植物将根系伸得那么长,是何缘故?实际上,这是它们在干旱区生存下去的重要智慧。干旱区最缺的就是雨水,一年下不了几次,且很多降水都是根本湿不了地皮的毛毛雨。因此,植物们想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尽量伸长自己的根系,然后通过庞大的根系网最大面积地捕雨、最大程度地吸取地下水分,将周边空地的水分据为已用。
正因如此,干旱区植物的排布都是稀稀疏疏的,互相远离的。不是它们不愿意“亲近”,而是它们必须给予自己与其他植物足够展开根系网的空间。那样,它们才能一起存活下去。
后一篇:《五月风》2022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