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高考快到时,家长为了鼓励自己的孩子认真复习考出好成绩,便许下种种承诺考上名校就给与物质奖励。家长都希望孩子有个好的前途,但这一行为潜伏的弊端是无穷的,值得家长慎重。
现在对孩子进行物质奖励的家长越来越多,有两个孩子今年参加高考,父母许下诺言:一个家长说如果成绩优秀,就奖励一辆汽车,暑假就去学车。还有一位父母直接明码标价:只要你考上大学,无论是什么大学,马上给你3万元现金!孩子却说太少了一定要五万, 家长马上答应了!
家长在考前以丰厚物质奖励给孩子许愿,这种做法并不可取。考生考取理想大学,家长给予一定奖励无可厚非,但要合适,不要夸大,这样的奖励已经变味,就像是交易。父母的承诺必须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起到正面教育的作用。
特别是一些学生由此产生的攀比心理,孩子们在无意的言谈间有了互相参照的依据,强化了他们的金钱意识,使一些普通家庭备感压力。
家长要检查自己的做法是否合适。这样做会使孩子迷失方向,感受不到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的成功体验。物质奖励只能偶尔为之,用多了反而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
对孩子进行物质奖励应适可而止。过度的物质奖励会造成一些家长太注重结果而缺少与孩子情感上的沟通,会让孩子变得势利,冲淡了亲人之间的感情。
在某一阶段,物质方面的奖励,能使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满足感、情绪上产生愉悦感,从而增强自信心、自尊心和上进心。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会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鼓励,从而产生再努力、继续进步的欲望。但长期性的物质刺激,孩子就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读书就是为了奖励。
一些考生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没有达到目标,奖励落空了,这会给他们造成难以弥补的阴影甚至悲剧。
根据往年的经验,不少家长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兑现,孩子因此对家长失去信任。久而久之,累积的怨气不但会严重影响亲子间的和谐关系,也会降低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度。
孩子好好学习本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物质奖励这让学习气氛都变了味。高考并不是人生的全部,高考的成功也不代表人生的成功。
家长应该把精力放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上。不要轻易给孩子许下承诺,即使出于给予孩子动力的考虑,也要量力而行,承诺的内容要结合实际情况,讲得很明确,不要含混不清,否则反而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家长在孩子面前要讲诚信,说话算话,不要随便作出承诺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也是孩子模仿的对象,也只有说话算话的父母才能在子女心目中树立起威信来。
家长绝不能有只要考上名牌大学,想要什么就买什么的意识。给予奖励应该有限度,根据考生以及家庭的实际情况,再来决定该奖励什么、怎么奖励
现代社会可以说成才之路千万条,人生之路处处是考场。所以面对孩子的高考,家长首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要尽量顺其自然。应更多地偏向于给孩子精神上的鼓励。
父母在孩子高考问题上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要把握一个度,注重培养孩子节俭的意识和自觉奋斗的观念,让他们懂得体谅父母、懂得感恩 才能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