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西单看老邻居,小胡同和往常不一样了,失去了往日的安静,商户越聚越多,环境越来越差,在胡同里居住以及从胡同经过的人们,不得不在这些众多的商摊中闪转腾挪地穿行着。
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很无奈,抱怨这里太乱不适合居住了,以前这条胡同里没有任何商店,平日里来来往往的行人并不多,住着很舒服。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道风景,青砖灰瓦,可是如今这样的胡同风景已不多见,古旧的小院开起酒吧咖啡馆,变成餐厅,成为时尚小店……几年来,安静的胡同一天比一天热闹,北京胡同的原生态也就此被改变.
胡同早已是物改人非,没有了往日的深远与寂静,如今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只是一条拥挤的,卖小食品的、卖水果的、卖小商品的……就这么一条不太宽的小胡同,里面却容纳了众多的行业,几乎是应有尽有。
胡同经济发展给居民带来了收益,也带来了不少烦恼和纷扰,曾经的安静生活已找不回来。首先是噪音,经营者总是闹得很晚,影响休息。
汽车来来回回真的很吵,原本狭窄的路变得更加拥堵。以前孩子们在外面玩现在车多人多不敢让自己的孩子出来了。老人出门买菜都很困难,人们不能再像以前生活的那么自由和舒心了!
就连里面深处的小胡同里也停满了私家车,有些甚至堵住了大杂院或四合院出口。由于附近是商业区,停车费涨价,上班族为省钱,他们把车停在胡同里,这样比在大厦的收费车位至少能省好几百元。
把车随意停在居民胡同里,不仅影响居民出行,遇到特殊情况,还可能会影响救护车、消防车等救援车辆出入,带来安全隐患。
平房保护区的消防安全存在隐患,一旦发生火灾、急救病人等突发情况,救援车辆无法通行,后果不堪设想。
一位老邻居突然发病,他知道后连忙拨打120急救电话。可小区里停满了车,救护车根本进不来,好在当时人多,大家合力把老人抬出,送上救护车。
胡同里本是民房,门面房被改造成五花八门,严重影响了这个卫生城的整体形象。居民日常生活深受困扰 ,有的居民把房子租出去,拿着钱在租楼房房或者买房了。
胡同现在全变样了,基本找不到过去的痕迹了,回去也觉得挺失落的,过去的老街坊大部分都不在了。看到仅剩下的居民在这样的环境生活,心里真的不舒服。
一个失去了原住民的胡同,已基本找不到居民生活的痕迹,只剩下商业街的喧嚣和繁荣。可是随着这里商业价值的提升,还有多少人愿意守着胡同生活呢?
面对喧嚣,他们有些茫然无措。他们期盼,发展胡同产业的同时,需要政府更到位的引导,保护胡同,让居民过得舒服。
政府应该大力发展胡同文化,更多地要关注住在胡同中的人,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保护特有的原生态生活形式。
每一条胡同都留下了历史的痕迹,继承与保护才是胡同更长远的发展之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