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遇上一位家长带孩子出来,并且严厉的告诉他只玩十分钟,超过了,下次就不让你出来了,看起来像是对犯人似地。
看着孩子被批准玩,那天真的笑脸,心里真不是滋味。在物质生活十分丰富的今天,生活条件越来越大,让孩子们成长得很不快乐。
现在的孩子,每天六点起床,到晚上十二点钟甚至更晚才睡觉,时间安排得特别紧。许多孩子双休日也要补课,或是参加各类辅导班。他们没有时间玩耍,没有时间从事体育或文娱活动,没有属于自己的时空。
父母渴望孩子成为天才,不惜一切代价让孩子学弹琴、书法……每天加大力度地逼学逼练,结果使天真活泼的孩子变得倍感压力。这种干涉和所谓的疼爱,真正地扭曲了孩子的天性,束缚了孩子自由发展的机会。
这种机械式的记忆只会给孩子带来负担,让孩子讨厌学习。这样做的后果,不但剥夺了孩子玩耍的时间,扼杀孩子玩耍的天性,而且还会挫败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家长的期望背道而驰。
很多中小学学生长期学习超时、睡眠不足,身心健康受到很大影响,学生体质下降,眼睛近视,压力增大,心理问题加剧,相当多的儿童学业压力而心情不好。
对于孩子来说,不快乐是一种普遍现象,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希望孩子上更好的学校,取得更好的分数,获得更多的能力,周末休息时间也占据了。
少年儿童一周能休息两天的人非常不多,大部分的孩子周末有一天甚至一天半的时间用来参加各种兴趣班、培训班。没有时间玩,没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不利于孩子自由天性的发展。对于如今的很多孩子来说,能够负担轻一点就算不错了,快乐的玩还只是一种奢望。
自由自在是孩子的本性。想培养优秀的孩子就必须尊重规律,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拥有一些自由自在的空间。过分管束孩子,过分逼迫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十分不利的。
多数孩子的成长没有选择的主动权,包括读什么样的书、上哪种兴趣班,始终按照父母制定的路线来学习、生活、成长。
孩子不是学习的机器,他们正处在生理、心理日趋成熟的关键时期,不能让他们整天关在小屋里读书和做作业。他们不仅仅只需要属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更需要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孩子的童心、童趣,甚至天赋等,需要适当的时间、空间支配。
父母要合理安排孩子的时间,不要强迫孩子学这学那,正如幼苗需要自由的空气与灿烂的阳光一样,否则再好的苗子也不能茁长成长,再聪明的孩子也不能健康成长。
小孩子爱玩,本来不是坏事,他们在玩耍中可以放松心情,有利于身心健康;在玩耍中也会学会很多与人交往的知识,对于将来在社会上活动提供帮助。而且小孩子在玩耍中还可以提高对各种事物发生的反应能力,对将来小孩长大成人后对生活的适应大有好处。
我认为在完成了作业之后,应该让学生们多玩玩,还回孩子们的童真,也许这样对学习更有帮助。
孩子的成长需要快乐陪伴,不可缺少阳光与滋养,孩子若缺了这些,必将在未来社会的大家庭中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孩子若想将来在社会上立得住,就得与同龄人交往。
作为家长,不要剥夺孩子玩的权利。要理解孩子,解放孩子,让孩子在自由玩耍的过程中健康成长。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比什么都重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