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连翘,我的认知里方圆之内要数梯子山的连翘最具规模,最近梯子山的连翘进入盛花期,宁静周六组织去梯子山赏连翘,跟上。机不可失,已经错过六年了。
车停大南营村,跟着领队,沿山脊驴道一路向西南,从云梯村、上降甘、下降甘、小南营都上过梯子山,但从大南营还是第一次。因为多年不来,在我脑子里形成不了整体轮廓,不是小伙伴们跑得太快,是我节奏太慢,被远远甩在后面。我手上也没有轨迹,心里真的没底,这段路走得很迷茫,甚至有点抓狂。到黄土岭视野开阔,看到跑马岭,我就有了方位感。
到了去跑马岭的主路上遇防火队员值守,他一脸认真地说昨天才上岗,建议我们沿水泥路走回西营。再和他说就是弹琴了。左拐迂回下栗林沟,择一缓坡攀登爬升,路迹似有还无,看哪里都像路,走走哪里都不是路,应该是山里的羊乱踩的。在杂草和灌木的密林子里走了一个小时后,和右边沟底上来的清晰小路汇合了。体力消耗不小,但不能长时间休息,因为梯子山离我们还有很远很远的路。汗流浃背、驴不停蹄,向前向上,拔高400多米,12点终于进入跑马岭景区内。
跑马岭因岭顶宽阔平坦,相传战国和隋唐时在此练兵驯马而得名。景区已不见了各种野生动物,但动物隔离网还在,查资料说总长超过十公里。我们无意逗留,只是为了走捷径借个道而已。闪电速度穿越到铁丝网外面,沿着隔离网外被踏平的杂草小路绕外环,真真感受到驴友们征服自然的力量很强大。正如鲁迅所说“世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变成了路”。大约半小时后,梯子山映入眼帘了。看看已过12点半,先就地午餐休整。
饭后上上下下,行走在梯子山脊,且行且看且拍。准确说梯子山并不只是一座山,而是指多个峰峦相接的山头,错落有致,连绵不绝,俨然一道天梯自云端垂下,直抵山下,所以梯子山又叫云梯山,名副其实。主峰海拔976.8米,植被茂密丰富,在遍布圈地、坐收门票的南部山区,梯子山以最原始的自然生态独守着这片人间净土。比那些铺天盖地广告宣传的天然氧吧景区要醉氧得多。
天空不是很通透,有点灰蒙蒙的,薄雾中的群山若隐若现,山色连着天色,宛如一幅朦胧水墨画。极目远观,金灿灿的连翘花漫山遍野,一丛丛、一片片,一坡又一坡,正怡然自得地绽放,那份黄绚烂得一塌糊涂。整个梯子山浮光跃金,如画屏一般。它像是唤醒了梯子山一冬的萧瑟和静穆,三百多天的风吹日晒雨淋积蓄,只为这短短数天的绚丽惊艳。自古以来,黄都是帝王之色,富贵之色,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看,每一枝每一朵连翘花都尽显皇家风范。山风吹来,花枝摇曳,光影连动,一幅“满山尽现黄金甲”的景象跃然眼前。徜徉其间,空气中氤氲着淡淡的花香,扑人肺腑,有种喝多了醇酒后微醺的感觉,轻飘飘的,迷了眼、醉了心,在花影缤纷里挪不动脚步。
想起上次来梯子山还是2016年4月9日,铿锵三人行,自下降甘进山,也是来赏连翘。一晃六年了。当时的情形异常清晰,历历在目,我的裤子还被刮了个三角口子,连路上偶遇的清清姐、阿怪、猛虫子我都记得一清二楚。睹物思人,不禁感慨万分:“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我天真地以为,一起走的人会一直在。可是天不遂人愿,有的走着走着就远了,有的走着走着就散了,甚至有的走着走着就不在了。惟愿各自安好,便是最好。
山脊上有一大片松软略带泥土香的茂草地,很想卸下背包立马躺平,沐浴在阳光下,喜欢晒得让人很想睡着的那种懒散舒适。山脊上拉起了一道长长的铁丝网,把济泰两隔。铁丝网那边就是泰安地界的勤村、白家庄等,对面的麦黄山看得很清晰,却咫尺天涯。GPS显示海拔到940米时就没信号了,拉了一段直线。导航只是参考,不能依赖。
下山有段路坡度很陡,都是松土乱石。低调自豪地说,这次我没有手脚并用,更没用绝技腚刹,降低重心,用登山杖插实了,稳稳滴借力而下。过一段槐树林,择近路向左下到上降甘村,开始了一段虐人又虐己的枯燥费脚的驴程。
降甘村在唐代称箭杆村,相传唐太宗李世民东征在大南营扎营驻军时,曾在此处拉弓射箭操练兵马,故名。因谐音逐渐叫成降甘村,村分为上、下两个,称上降甘和下降甘。近年来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城乡管理提升,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房前屋后绿树成荫,大街小巷干净整洁,农村百姓的生活环境有了极大改善。
今天的天气着实热得不像春天,像初夏的5月,甚至仲夏6月,最高气温超过了30,阳光晒得人有些眩晕。机械地驱动双腿,走在乡间的水泥路上(编号029乡道),哼唱着韩磊的那首《走四方》“走四方,路迢迢水长长,迷迷茫茫一村又一庄。看斜阳,落下去又回来,一路走一路望,一路黄昏依然。一个人走在荒野上,默默地向远方,不知道走到哪里,有我的梦想。”或许路程不是很长,感觉像是走了一个完整的桃花峪公路,反正pia
pia地走了一个半小时,才回到起点,打道回府。
回家后看到师妹笑忘书的美篇“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未眠”。读罢得知这句话出自出自川端康成的散文《花未眠》。我一直知道他的,日本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著名的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有两句最经典的语录“美在于发现,在于邂逅,是机缘”、“自sha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无言的si,就是无限的活”。
忍不住找到《花未眠》来读,感觉和苏轼那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意境极其相似。散文只粗粗浏览,并未细读精读,便沉沉睡去。看来多年的毛病没有一丝改变,读书看报,不出10秒就能睡着。我亦是凌晨四点醒来,发现台灯一夜亮着,一夜和衣而眠,一夜未盖被子。继续拜读下句“总觉得这时,你应该在我身边”。有机会一定认真拜读他的《雪国》《千只鹤》《古都》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