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远山的呼唤

(2022-04-10 12:56:40)
标签:

空心山

文凤山

大小寨山

聘贤村

青龙峪

    YQ闹得人心惶惶,但依然不能阻挡我对大自然的向往。我似乎听到远山在声声呼唤,让人心动,秒变行动。说远山,并不是特指远方某一座实有的山,而是脑海里浮现出的一种喻意,代表着心灵专属的那一亩三分地。非必要不离济,就去家门口的南山转转吧。南山,可是我们的后花园。虽称不上心灵的归属地,却也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户外第一帅”(如果你反对,找他理论,哈哈哈)多细胞和资深领队超强驴远山大哥组织空心山-大小寨山-青龙峪活动,拥趸者和追随者众多。
    毫无悬念,作为非著名弱驴的我,肯定跟不上,和宁静商量后,决定尽最大努力跟,实在不行就近下撤,不能因我拖后腿,导致大部队计划完不成。宁静就帮我在远山大哥那报了名,据统计报名人数达21人。和远山大哥泰山上偶遇过几次,就冒昧加了微信,讨要了路线轨迹,因为所用导航软件不同,打不开,又照惯例请教导航专家雁南飞大哥,雁哥给量身定制,优化了低、中、高三个级别的路线,心里踏实了,真心向雁哥说声谢谢。
    秉承多年的习惯,笨驴先行,提前半小时到达虎门村的空心山景区门口。此处有好几个村民正在施工,担心遇阻,没敢停留,抓紧进山。往右绕了一点,几分钟急行军,顺利回到主路上。宁静给领队汇报行踪后,我们慢慢前行。空心山原名虎门山,传说因山上有白虎而命名。山上天然洞穴巨多,洞连洞,洞套洞,以老虎洞、藏龙宫为代表。匪夷所思的是,这种空心的奇特山体,竟然稳如泰山而恒久不塌。当地人看到了商机,村民集资数十万开发,取名空心山景区。虽然自诩为“江北第一空心山”,但因景点单一、地处偏僻,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最终闭门歇业。为了赶路,没有去钻洞,以前来过,看不看意义不大。
    穿过茂密的翠柏林,走着走着,就到了上次从青龙峪上来的那段青石板古道。每隔一块平铺的长方形青石板,就有一块竖立插铺、起阻挡作用的石板隔开,有的路段则因地制宜,直接由山体岩石凿平。铺路的石头多是青灰色,石质坚硬,岁月的摩擦使石面圆润光亮,走在上面并不打滑,登山杖发出轻轻而有韵律的“哒、哒”声,这声音让人心中泛起一丝宁静幽远的思绪。而今的古道不见了当年的车喧马嘶,不见了驼铃声声,不见了贩夫走卒的匆忙脚步。但这里的每块石板,都刻画着岁月沧桑的痕迹,静静的诉说着往日的热闹与繁华。
  (据查证:历史上济南南部山区有一条通往济南城区的古山道,它北起千佛山东南侧的开元寺大佛头附近,中间经搬倒井、小岭、大岭等几个村,一直延续到历城区的西营,全长30公里左右。现在多数古山道都消失了,只在沿途的山间村落里,还残存着很不完整的路段。)
    正当我们在此路段看连翘拍照时,户外第一帅领队多细胞一行五人追了上来。紧跟他们的步伐,过了饮马泉,翻过一个山头,就看到了文凤山。该山海拔807米,是这周边最高的山峰,属于典型的山崮结构,山坡上布满层层梯田,远远望去,有点埃及金字塔的神韵。以多队为首的三个帅小伙年轻体强,腿快人好,一直跑在最前面,还不时停下来等候我们。这不是我惯有的节奏,也不是我能承受的恩德,感恩之余,力促他们先行。我们慢慢走,有远山大哥的队伍做后盾,而且有轨迹,迷不了路。户外是你们的,尽情奔跑吧,少年。
    沿途都是原生态山野,纯粹极致的自然景观肆意地展现在面前。山型奇特,层峦叠障,山崖高耸,如同斧劈刀削一般,让你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领略悬崖矗立的地貌奇观。遇一座山势陡峭的巨型岩壁,看上去险象环生。多队率身手敏捷的强驴奋勇上攀,远山大哥领我们绕行。由于少有人走,原先的小路已被灌木丛填满,且时时有带刺的荆棘隐藏其中,稍一不慎,就会被扎伤或划伤皮肤。远山大哥尽显领队的大哥大风范,一帅当先,边扒拉边深一脚浅一脚地缓慢地向上探路,还不时回头呼唤关照后面的。这一段路走得比较艰难,你若有酒,说起来都是故事。给领队点赞并致谢。
    就这样前不见龙首多队他们,遥望着远山大哥带领的龙尾,在寂静中且行且拍。心灵深处,远山似乎一直在呼唤着我前行,翻过一道道山脊,越过一个个山头,未曾停下脚步。当我们到达黄草顶,刚开始吃饭时,收队的远山大哥他们已吃饱,准备去大小寨了。为了不拖累队伍的行进速度,也为了下午行程走得轻松些,随向远山大哥说明我体力不支,就近走黄草顶,不用等我们,也不用担心,下山后会主动报平安。就此拜别,我心里像是吃了定心丸一样,气定神闲吃起饭来。
    饭后看表1点半,时间是很充足,远远看见队伍已到大寨山根了。他们要绕过大寨、小寨,穿过十八盘村,再爬坡翻到黄草顶,看来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大小寨山就在那里,不动不移,它不急于见我,我自是也不急于见它。2011年4月30跟着户外运动网版主踏雪寻梅走过大小寨。有小伙伴不离不弃地陪伴,来日还会方长。
    大寨小寨又被称为二郎担山,是章丘境内两座兀立的山峰,在七星台景区附近。远远望去,双峰突起,东西并立,形同兄弟。虽算不上雄伟壮观,倒也独具特色。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这里原是一马平川,二郎神杨戬追赶太阳,挑着两座山走到十八盘村,又累又渴,就放下担子歇脚小憩。没想到两座山竟生了根,再也挑不起来了。就连他从鞋内倒出来的两堆土,也变成了粟山和北马鞍山。也有传说二郎神挑的是给王母娘娘寿诞贡奉的仙桃,结果仙桃化为两座山峰,便有了大寨、小寨。
    大小寨山下就是十八盘村,因进山的道路崎岖不平,上上下下,千转百回而得名。进村要绕十八道弯,被形象称之为十八盘。(回来后听说因为YQ,村民不让进村,他们只好绕行,沿并无路的碎石沟爬上黄草顶,庆幸体力不支的我知难而退。)
    沿黄草顶缓步而行,欣赏着美丽的山区风光,层层的梯田、错落的村庄,亮眼的双凤山,吹拂着清爽微凉的山风,心情说不出的舒爽。沉醉于美丽的风景,一点也没有感觉到自己走得慢。     
    到垭口,顺山坡小路左拐下山,先后经过聘贤峪和太平村。村子的房子还保留有原始风貌,有许多已经损坏了,残破的石碾、磨盘、石槽,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也有较新的石头房子,用红瓦覆顶,家门口或者院子里根据地势不同都种植了不同的树木。路边不时有狗吠之声,也许他们听出来陌生人的脚步声,不知是欢迎还是警告。转角处见到一位已耄耋之年的大爷,安静地倚着墙根,晒着太阳,眯着眼打盹,脸上的纹路写满了故事。仅凭这两个村的名字,感觉一定是有传奇色彩的村落。因特殊时期,没有驻足,戴好口罩,全副包裹好,匆匆穿过。
    村头的灌木丛刚刚萌出的嫩芽在阳光下泛着灿烂的光彩,让整个山野看起来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偶遇一树树盛开的杏花,俨然看到了“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现实版《桃花源记》。
     一条狭窄的水泥路蜿蜒曲折悠长,贯穿峰回路转的山岭间,绵延到远方。这是一条狭窄得在地图上找不到编号的扶贫路,依着山势、傍着溪流,弯弯曲曲穿过村庄与外界相连。觉得沿着这条路可以一直走到山的那一边。但是看了看轨迹,这条路有点远,需要向左拔高到文凤山附近,再下青龙峪山谷。及时后退10米,返回到轨迹上,沿机耕路横切山坡,很快拔上垭口,就看到了青龙峪水库和村落。
    青龙峪是一条又细又长的山谷,形似青龙盘卧,青龙峪因此而命名。走到山谷深处,风声如涛,回音起伏,恍惚有神秘的巨龙,在发出苍劲有力的龙吟。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青龙白虎神雀玄武是风水中的四大神兽,佑护一方百姓,是中华民族所敬奉的图腾,是吉祥雄伟的象征。这里的青龙和空心山的白虎把青龙峪庇佑成了一块风水宝地,去年济南拆除的77栋别墅群就是这里。走在山坡,极目远望,只见山谷幽深,层峦叠翠,云雾缭绕,山气氤氲,仿佛看到青龙和白虎在山间图腾,真有那么点仙境的感觉。
    又见漫山遍野的连翘,在青草萌动的沃土里,正怡然自得地绽放,那金灿灿的正黄色格外醒目,像是给山峦系上了金腰带,给山野搭上了黄披肩,把起伏的山峦装扮得春意盎然。对它的偏爱,我毫不吝惜用尽溢美之词。边走边看,边停边拍。根本不需要露脸,只是简单的拍个背影,就让人潜意识里觉得,这照片很有质感。
    青龙峪的山间遍植桃树,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何须普者黑,据说青龙峪一样可以偶遇夜华或白浅。往年这个点赏桃花正当时,心想咱不寻三生三世,顺道看个十里桃花即可,可惜未到花期,遗憾指数爆表。
    顺利出青龙峪,回到虎门村,村头有两棵历经沧桑的老槐树,守护着村庄。走到树下仰望,只见树干黝黑粗壮,需两人合抱,树身系着祈福的红绸布。虽然树无片叶,也可想见树冠之大,枝繁叶茂时有一树成林的风范。给领队报平安后驾车返回,6点半到家。
    我跟你一样,渴望走向户外,渴望新鲜空气,渴望到大自然中尽情地撒野。形势所迫,去不了远方,就让远山的呼唤给自己一个冲动的理由,给自己一个抽离的机会,来一次阳光无需灿烂的驴行。试着沉下心,用眼去观察,用耳去聆听,用心去感受,你会发现风景一直都在,南山随处可见,大景养性,小景也怡情。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原创】远山的呼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