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众所周知,债务问题往往是导致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重大诱因,其直接后果就是现金短缺,经营难以为继。而在对上市公司进行重组的过程中,债务问题又往往是最主要的障碍,因为要在最短时间内让上市公司具有盈利能力,乃至再融资能力,绝对要先解开债务这个死结。
   一、债务转移
  (一)债务成因
  1987年,渝开发前身——重庆市统建办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快川滇黔桂渝经济协作大厦建设的会议纪要》确定的原则,为经济协作大厦(简称经协大厦)向建行重庆分行贷款1000万元,用于经协大厦工程建设。借款期两年,担保方为重庆市建委,贴息方为重庆市财政局。渝开发上市时,已建成的经协大厦方面还出面承诺“承担在该笔贷款未偿还前由此产生的经济纠纷和经济责任,与渝开发无关”。由于建成的大厦经营并不成功,贷款逾期无法归还,而且原承诺贴息的重庆市财政局也不再贴息,导致利息愈累愈高。2001年9月,建行方面依法起诉渝开发,要求归还本息合计已达4665万元的债务。11月,重庆市高级法院判决渝开发偿还债务,并于2002年4月由权利人申请强制执行
  本是同根生的北京华联综超股份有限公司(600361,以下简称华联综超)和北京华联商厦股份有限公司(000882,以下简称华联股份),在近期频繁的股权变换使人感到“乱花渐欲迷人眼”。通过这一系列的资本运作,华联综超总算名正言顺地确立了综合超市的发展方向;而上市4年多,华联股份终于理清了复杂的股权资产关系,并力图在零售业态发展的下一站——购物中心打开局面。
   
  ■ 中商集团旗下的“两兄弟”
  “华联综超和华联股份这对‘兄弟’的确是资本运作的高手。”一位做贸易出身的知情人士不无感慨地告诉记者。
  2002年下半年,北京华联和中商股份几乎是同时更名换姓,北京华联改名叫华联综超,而中商股份则改为华联股份,两个公司亲密的“兄弟”关系越来越清晰。
  从其大股东背景可以发现,目前,华联综超的前四大股东分别是北京华联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华联集团),占公司总股本的30.69%;中商股份有限公司,占总股本的18.05%;河南建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占总股本的6.02%;海南亿雄商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占总股本的4.81%。而华联股份的前三大股东分别是北京中商华通科贸有限公司,占公司
  近期发生在胜利股份的MBO,终于令近三年前的那次股权之争的性质,变得清晰起来。MBO本是国际上企业并购浪潮中的一种反收购手段,那些不愿意外部资本进入和重组本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使公司的控制权继续掌握在熟悉本公司经营状况的管理者或经理层手里。从这个意义看来,胜利股份的MBO正是原汁原味的反收购概念。只是其何以历时近三年才显山露水,颇为耐人寻味。
  ■ 原管理层内外夹击 通百惠不敌
  从通百慧1999年12月10日通过竞拍获得山东胜利集团代表山东省国资局持有的胜利股份3000万股国家股算起,到2000年5月29日胜利股份股东大会完成缺额董事、监事的补选告一段落,胜利股份的股权之争历时不过半年之久。这场股权之争,表面上的赢家似乎是山东胜邦企业,其实,现在看来,背后的真正赢家却是始终控制着董事会的胜利股份管理层。
  胜利股份原第一大股东山东胜利集团持有胜利股份5265.765万股,占总股本的24.17%,是第二大股东的近3倍,原来并不存在控制权旁落之虞。但因涉及经济纠纷,胜利集团所持胜利股份的国家股先后被冻结,这才有了通百慧通过竞拍先后取得3630万股胜利股份之事。但是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