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郭霁红
郭霁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144
  • 关注人气:40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2011-12-08 14:43)
标签:

郭霁红

德艺双馨

文化

(2011-03-28 17:11)
标签:

杂谈

http://s5/middle/4ac541eeg9f8753467ec4&690

大家的辛苦没有白费

标签:

杂谈

标签:

娱乐


姹紫嫣红


小燕子


蔡依林1

标签:

杂谈

刚刚结束会议,总结今天联排中林林总总的注意事项,为保证明天直播圆满成功,各工种都倾尽了心血啊!感谢大家!





舞台全貌。中间是花月亮哟。



小伙子唱得真不错!

(2010-09-21 08:35)
标签:

娱乐

分类: 秋晚意更浓

凝结了两个月的辛勤努力,各种不为人知的心酸。一切准备就绪!精彩就要上演!

备播日!加油!

 

《芜湖月中华情》2010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节目单

                                           主持人:鲁健 季小军 梦桐 聂云(台湾)

                                                  曾宝仪(香港)张杨果而(安徽)

 

1 开场歌舞 《爱在中秋》   扬扬 阿里郎  

标签:

娱乐

分类: 古典情怀系列

古诗7    《念奴娇  过洞庭》  【南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郭霁红:

 

    在前不久播出的《诗意芜湖》中我们作过介绍,张孝祥是南宋初年的一位盖世英杰,他不但才华卓绝,有着潇洒倜傥的气质,而且豪迈不羁,有着刚正不阿的性格。这首词写于公元1166年的中秋时节,谈及中秋词,历史上说来,首推苏轼的《水调歌头》,第二位的就是张孝祥的这首《念奴娇·过洞庭》了。

 

    广袤浩淼的洞庭湖波

标签:

娱乐

分类: 古典情怀系列

古诗3  《中秋》 (北宋)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郭霁红:

    这首诗的作者李朴,字先之,是北宋哲宗年间的进士,和黄庭坚、秦观大致是同一时代的人。他的诗名并不是多显著,但是这首《中秋诗》,却被选入旧时学童们必读的《千家诗》里,流传很广。

 

    这里面提到了许多有关月亮的典故,传说嫦娥飞月时,怀抱着一只雪白可爱的兔子。诗人偏爱一轮皓月朗朗当空的模样,俏皮地请玉兔去月亮之外玩耍,不想让它的身影遮住明月的清光。又引用古人 “蟾蜍食月”的说法,喝斥着驱赶想要偷吃月亮的“妖蟆”,如此寥寥几笔便将轻松活泼的心境跃然于纸上,令温情美满的中秋之夜更添几分愉悦欢乐之情。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

标签:

娱乐

分类: 诗意城市系列

 

古诗8 《芜湖夜泊》  【清】  姚莹

何人吹笛彩云端,烟月芜湖正渺漫。

潮落江声千里静,梦回霄路五更寒。

长河忽向南天没,故国遥从北斗看。

凭问归期复几日,玉梅花发满阑干。

 

 

郭霁虹: 

 

    晚清文学家姚莹出身于书香世家,其母是清初名臣、大学士张英的曾孙女,他的叔祖就是写有《登泰山记》一文的姚鼐。姚鼐堪称桐城派中集大成的人物,编修过著名的《四库全书》。他弟子众多,其中人才辈出,姚莹就是其中一位。姚莹自小敏而好学,在叔祖的亲自教下,不久就成为“姚门四杰”之一,文章学问卓而不凡。同时,姚莹还是一位爱国志士,他在台湾任职时,曾经带领着当地军民“抗英保台”,连连挫败英国军队,取得了五战五胜的惊人战绩。

 

    这首诗应该是姚莹从水路赶回故乡,途经芜湖时所写。在当时,芜湖不但是中国最大的染织基地,还与无锡、长沙、九江合称为中国“四大米市”,并位列其首。《中英烟台条约》签订以后,芜湖成为中国早期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可以想象到当时

标签:

娱乐

分类: 诗意城市系列

 

 

古诗6《赤铸山》 【明】汤显祖

 

 

干将昔此铸芙蓉,风雨千秋石上松。

借问阊门腾虎气,何如江上锁蛟龙。

 

郭霁红:

 

    据《芜湖县志》记载,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戏曲家汤显祖,晚年曾经寓居在芜湖的雅积楼上,并在此完成了他的绝世名作――《牡丹亭》。

 

    汤显祖年方二十岁就以第八名的成绩高中了进士,可谓少年得志,前程似锦。身怀一腔文人理想与政治抱负的汤显祖时常直言上书、弹劾奸佞,触犯了当权者的利益,所以仕途生涯很受排挤。于是,汤显祖毅然弃官而去,潜心于文章词曲,过着清贫乃至窘迫的生活。

 

    到了晚年,汤显祖的生活更加窘困,他投奔了芜湖的老友李承宠,得到热情接待。李承宠将汤显祖安排在雅积楼上居住,慷慨资助,使汤显祖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戏剧创作中去。芜湖的灵山秀水、俊雅风光滋养着汤显祖的创作灵感,终于在这座被誉为芜湖历史最悠久、藏书最多的私家藏书楼上,谱写了中国戏剧史上这部著名的浪漫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