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红荆藤
红荆藤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77
  • 关注人气:5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标签:

庆云

海岛金山寺

摄影

传说

红荆藤

分类: 家情乡韵

德州无山,也无海,但德州庆云却有一个海岛金山寺。这不是笑谈,目前,庆云离海边也就百余里,往前推千百年,这里确是沿海地区,由于黄河摇摆冲击沉积的缘故,这里才成了今天的内陆地区。

标签:

唐摹

万岁通天帖

释文

红荆藤

分类: 求古寻论


http://s12/mw690/001tkXbHgy6Y5Z8T35hbb唐摹《万岁通天贴》 

  一、来历

  公元697年(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凤阁侍郎王方庆

标签:

孙过庭

书谱

典故

概要

红荆藤

分类: 求古寻论

典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语出《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的原意说的是人的修养:作为“君子”,既要文雅,又不失朴实;不可粗俗,亦不可过于酸腐。后人也用“文质彬彬”喻写作的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或艺术作品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的和谐统一等。按本文中当指每个时代固有一时的书风,但“古质”也好,“今妍”也罢,均贵在质朴而不违拗时代,华丽而不流于世俗。

标签:

书法

草书

龙跳虎卧

王羲之

红荆藤

分类: 书海泛舟

“龙跳天门,虎卧凤阙”释义


——兼评米芾的困惑与傅山的心得

文/忠田

 

梁武帝萧衍评王羲之书法“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史载梁朝袁昂的《古今书评》评萧思话的行书亦有“走墨连绵,字势屈强,若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注:

标签:

书法

高二适

怀素

自叙帖

红荆藤

分类: 求古寻论
文/忠田
  
   怀素自叙帖是怀素草书的代表作,历代宝之,其也对中国书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然,高二适题怀素自叙帖却云:“怀素自叙何足道,千年书人不识草。怜渠悬之酒肆间,只恐醉僧亦不晓。我本主草出于章,张芝皇象皆典(草法错)常。余之自信有如此,持此教汝休皇。”

 

   高二适(1903-1977)原名锡璜,后取“适吾所适”之意,改名二适,字适父,中年曾署瘖盫,晚年署舒凫。当代著名学者型的书法家。建国后,历任南京工专上海

标签:

文化

红荆藤

书法

本质属性

分类: 书海泛舟

 文/忠田

书法以汉文字为基础,而汉文字是自然万物在中国先民头脑中的客观映象。在古人心目中,书法艺术最深奥的是,反映了世界的万千气象与客观世界中的某些精神,在天地山川中得到了书法的方、圆、动、静的外形,从日月星辰的运行中启发得到整体安排的准则等等。因此,自然,也即书法美的本质属性;自然,也即评判书法作品优劣的客观标准。庾肩吾《书品》有云:“张芝伯英,钟繇元常,王羲之逸少,右三人,上之上。论曰……钟天然第一,工夫次之,妙尽许昌之碑,穷极邺下之牍。王工夫不及张,天然过之;天然不及钟,工夫过之。”这里,把天然与功夫作为评价书品的两个座标,是很发人深省的。

把自然作为书法美的本质属性,作为评判书品的标准,首先缘于书法以汉字为基础,而汉字源于自然。“于天地山川,得方圆流峙之形;于日月星辰,得经纬昭回之度;于云霞草本,得霏布滋蔓之容;于衣冠文物,得揖让周旋之体;于须眉口鼻,得喜怒惨舒之分;于虫鱼禽兽,得屈伸飞动之理……”(

标签:

美学原理

意境

传神

文化

红荆藤

分类: 读书札记

意境与传神——中国美学史上有关艺术美的两个问题。

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一个重要的范畴。它体现了艺术美。在艺术创造、欣赏和批评中常常把意境作为衡量艺术美的一个标准。明代朱承爵在论诗时曾说:“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声音之外,乃得真味。”清王国维也曾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抒己,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他提出的“境界”说,即意与

标签:

美学

笔记

形式

文化

分类: 读书札记

美的存在形式: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艺术美。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实际上可称之为生活美,本注)。社会美作为生活形象,包括人物、事件、场景等等。表现在劳动产品上,主要是指那些已经改变自然原有的感性形式的劳动产品。

 

标签:

大道帖

释文释义

文化

红荆藤

分类: 求古寻论

http://s16/bmiddle/5071e1d1hb76b1f04cd8f&690

 



http://s13/bmiddle/5071e1d1hb76b2000fe1c&690

 

    正月初四,闲来无事,在书房随手拿起一本《王羲之尺牍》临摹观赏。《大道帖》共十字,潇散流畅,笔力遒劲,十分可爱,但多数字帖上对其中一个字无解,即“大道久不下[]先未然耶”。大道久不下后接的究竟是个什么字。在北兰亭学习时,张旭光先生手书大道帖曾被印在文化衫上,但当时同学们也都对这个字感到陌生。今天,当看到《得示帖》的“得示知足下……”,忽发联想,大道久不下后,不就是这个“知”字吗!“大道久不下,知先未然耶”,这是先人学经悟道的感慨:闭门悟道数年不下,知达先贤的顿悟尚未发生啊!

    王国维先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