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曹文轩
曹文轩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17
  • 关注人气:10,4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标签:

文化

  和所有的奖项设立一样,“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的设立是有其理念的。在商业化铺天盖地、无处不在之时,儿童文学与整个文学面临的形势是一样的,文学正在偏离文学的本性,丰厚的利润在吸引着我们,我们在调整从前的姿态,以便适应这个商业化社会,而调整的结果很可能是我们与文学性、艺术性渐行渐远。一句话,这个奖是为真正的儿童文学作品设立的,它显然也是想彰显某种文学观,在倡导文学写作的某种方式与方法,要把奖给那些既可以阅读,又可以解读与欣赏的作品。今天,可以欣赏的作品实在是太少了。

  评奖过程将始终是公平公正的,本人不参加评委会,也绝不会对评委们施加任何影响。“纯文学”的呈现过程也必须是纯粹的。

  注:“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征稿发布会于3

标签:

文化

  欢迎大家通过微博与中心联系,关注曹文轩儿童文学艺术中心,关注国内奖金最高的儿童文学奖——倡导“纯文学,真童心”,鼓励中长篇儿童小说创作的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

  微博地址:http://weibo.com/3934467748/profile?topnav=1&wvr=5

标签:

文化

为繁荣中国儿童小说创作,发现和培养更多的儿童文学作者,支持和鼓励具有纯正文学性的优秀中长篇儿童小说的创作和出版,由著名作家曹文轩与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通过曹文轩儿童文学艺术中心共同设立“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该奖每年举办一次,为专门奖励中长篇儿童小说的奖项。

 

一、征稿对象

  海内外

标签:

文化

  2014年1月10日上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与我合作的“曹文轩儿童文学艺术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一路上帮助我的出版社朋友们在此相聚一堂,我由衷地感谢这么多年来始终与我保持最真挚友情的各家出版社。谢谢。

  我写了不少文字,但这些文字也就是文字。他们在几十年时间里,几乎就是作为一种文字毫无交代的存在着的。我曾想到过,这些文字也许能与其它集合——比如电影、电视,再比如游戏以及其它种种。但所有这一切,只是一瞬间的一个念头而已。因为,我的心思只在创作上:写,写,不停顿地写。我能做的就只有这一点。现在通过“曹文轩儿童文学艺术中心”这个平台,通过这个中心人员的动作,我的作品可以更好地与读者联系,而我则能从杂务中脱身,更加专注地写作。为此,我对这个中心的成立心存感激。

  以下是“曹文轩儿童文学艺术中心”的公共邮箱和博客地址,以后具体事务可以直接与中心联系,大家将更快地得到反馈。谢谢大家。

  邮箱:caowenxuan2014@sina.com

  博客:http://blog.sina.com.cn/

      性别与写作——

看了不少翌平的文字,这些文字烙着深刻的性别印记。他把一个男性作家对世界万物的特别感受以及一个男性作家所能有的世界观,鲜明但却又自然地流注在了他的故事,他的主题,他的叙事之中。

开阔、雄浑的男性视野,富有光与电、铁与石的质感。故事大起大落,动作性很强。敌对,既是心理的,也是物理的。真刀真枪,物质与物质碰撞,总见到棍棒敲击和拳脚相加。对暴力是批判的,但似乎又是迷恋而赞赏的。刚正不阿、血气贯注的人格,是他的小说最向往的人格。总能见到的画面一般是大

标签:

电影

http://s8/middle/4826ce9ctca432c26cce7&690

全国17座城市上映: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长沙、武汉、西安、沈阳、大连、天津、苏州、无锡、杭州、福州、厦门、重庆、成都。



(2012-09-14 18:56)
标签:

杂谈

我的作品究竟是什么样的作品?有时,我会追问。

我知道,我的作品就是我的作品,是一种与时下流行的或不流行的作品都不太一样的作品。我从写作的那一天开始,就基本上维持着这样一种写作,不是没有变化,但无论怎样变,也还是我的作品,始终没有因变化而变得竟然判若两者。一晃过去了那么多年,长长短短的写了那么多篇(部),将它们聚拢在一起时,怎么看,都是一家子,一个家族,一个血统,没有一篇(部)让人会起疑心:它是这个家族的吗?个别作品也许看上去有点儿不太像,但若文学上也有基因认定,得出的结论一定是: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是这个家族的。

 

标签:

教育

    我曾经说过,我们可以将读书当做一种信仰来看待。尼采言:上帝已经死亡。于是,世界觉得此事十分严重。其实,也就是那么回事。这个虚设的上帝去了就去了吧,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们不是还有书在吗?书也可以成为我们的依托。我们何不将书也看成是上帝?而且这是可以与我们平等对话的可亲可爱的上帝。寂寥无依的夜晚,我们可以敞开心扉,将心中的委屈、怨恨以及无法言表的一切向它毫无保留地倾诉,并可得到它的指引。每一本好书,都是黑暗中的一道亮光。这一道道亮光,将给我们这一叶一叶暗空下的扁舟引航,直至寻找到风平浪静且又万家灯火的港湾。我们应有这样的古风:沐浴双手,然后捧卷。在一番庄重肃穆的感觉之中,你必将会得到书的神谕。

 

标签:

文化

然而,古典小说仍然遭到了现代小说家与批评家们的严厉指责——它仍被看成是“感伤主义”的,“煽情“的,“失去控制”的,在指责中,他们慢慢确定了现代小说的行为原则。这个原则最终由罗兰·巴特完成了语言上的最到位的表述:零度写作。

现代小说倘若要给人们留下“零度写作”的印象,仅凭作者“离场”和在情感上不介入实际上是远远不够的,它还必须做到这一点:小说中的人物也必须是一些缺乏感情色彩的人物,小说的内容也不能再像从前的小说那样永远将感情作为

标签:

文化

小说必须面对情感世界。于是就生出一个问题:如何书写情感?是升格还是降格——抑或是同格?

相对于在价值方面的中立态度,古典形态的小说在情感方面的中立态度,则显得软弱一些。古典形态的小说在情感方面甚至远未中立,而基本上是投入的。古典形态的小说,无论是写实的还是浪漫的,若干年来都是孜孜不倦地做一篇文章:感动的文章。从前的小说理论基本是围绕“感动”这一核心单词而建立的,许多话题只是这一话题的旁出或延长。当小说家们进入构思过程时,盘桓于心的一个问题便是:如何感动他人与后世。甚至是:如何感动自己。情节设计、人物命运的安排、情感纠葛、环境布置……所有这一切,都围绕着“感动”而进行。因此,能否令人感动,便成为衡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