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曹文轩
曹文轩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787
  • 关注人气:10,4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写情感(一):有节制的感动

(2012-08-16 22:25:54)
标签:

文化

小说必须面对情感世界。于是就生出一个问题:如何书写情感?是升格还是降格——抑或是同格?

相对于在价值方面的中立态度,古典形态的小说在情感方面的中立态度,则显得软弱一些。古典形态的小说在情感方面甚至远未中立,而基本上是投入的。古典形态的小说,无论是写实的还是浪漫的,若干年来都是孜孜不倦地做一篇文章:感动的文章。从前的小说理论基本是围绕“感动”这一核心单词而建立的,许多话题只是这一话题的旁出或延长。当小说家们进入构思过程时,盘桓于心的一个问题便是:如何感动他人与后世。甚至是:如何感动自己。情节设计、人物命运的安排、情感纠葛、环境布置……所有这一切,都围绕着“感动”而进行。因此,能否令人感动,便成为衡量小说成功与否的一个基本尺度。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根据这一看法,当谈到小说的创作时,小说家们几乎毫无例外地都谈到这一点:他们在小说创作之前,一直处在一种情感的冲动之中,激情状态似乎是小说创作前的必然(必要)状态。他们常说,内心的情感难以平息,非得付诸文字不可,不付诸于文字就要死要活地不得安宁。

托马斯·沃尔夫有一段话,详细地描述了这种“澎湃”状态:“好几个月前我一直就感觉到那本书的全部材料已经在我心中……仿佛在我的心中有一团巨大的黑云在不停地膨胀着、积蓄着力量、增加重量和增加威胁,而这团黑云里还充满了电,随时威胁着要变成一场暴风雨;它充满了一种已经无法加以控制的狂风暴雨般的威力;这场暴风雨的力量还正在不停地增大;整个空气都充满了它来临前的沉闷的宁静;暴风雨必将来临的时刻正迅速地临近了。……那场暴风雨终于降临了。……它完完全全就像是我刚才所讲的那一股巨大的黑色的风暴忽然爆发开来,在雷火闪电中从它的中心深处冲出了一股奔腾的、无法控制的激流。在那激流之上,像在春季发水时南部的大河上一样,一切都被挟带着一扫而去,连我也同时被它冲走了。我所以写作,是因为写作的这条激流般的力量流过了我,将我挟带以去,我没有办法不写。”而在以后的整个创作过程中,他们在情感上也一直是投入的。写得“泪水盈眶”,居然是一个常见的小说家的形象。他们的日记以及关于他们的传记,有着大量的记载:朋友走到桌前,看见稿纸上洒满了巴尔扎克的泪水湿痕;托尔斯泰跟他笔下的人物一起受苦受难,甚至随他们一起沉入了无底的深渊……

多少年过去了,我们总还记得那些场面,并在那些场面出现之时而感到内心情感的兴起与波动:祥林嫂拄着拐棍,蓬头垢面,目光呆滞地乞讨于寒风之中;安娜终于被抛弃,绝望地走向了铁轨;简·爱发疯似地回来了,投入了双目失明的罗切斯特的怀抱;圣洁的阿达拉躺在一片含羞草地上永远地闭合上了漂亮的双眼;……。

但古典形态下的小说在做感动文章时,并非是无节制的,事实倒相反,它始终在意对情感的节制,力避夸张。在这一形态之下的浪漫主义,虽然经常性地使用渲染,但这种渲染并未使人感到矫情。即使我们现在再去读雨果的《悲惨世界》或夏多布里昂的《阿达拉》,我们虽然会不由自主地沉入情感的涌流,但我们不会产生矫揉造作的印象。自然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它们在情感控制的力度上虽然有着差异,但基本上仍然遵循了“自然”的原则。我们被感动,但我们并没有感到矫饰。那些情感都是正当的美学情感。

莱辛在分析雕塑作品《拉奥孔》时,曾发问:被海上游来的巨蟒所缠住的拉奥孔,为什么没有在痛苦中呈现出哀号状态,而只是呈现出有节制的叹息状态?莱辛作了两点分析。一,希腊人认为,美是高于一切的,艺术的最终目的即美,如果按实际的痛苦情状,让拉奥孔哀号,这时的拉奥孔张开的大口,就成了一个丑陋的黑洞,因此,哀号必须回避。二,艺术最美妙的时刻,是到达顶点前的“顷刻”,因为一旦将情感推至顶点,就再也无路可走,前进也就意味着下滑。莱辛的这些美学思想本是用于造型艺术的,其实同样适用于语言艺术,尤其同样适用于语言艺术的一种——小说。

小说在表达情感方面,不宜涨满激烈。它同样面临一个回避“顶点”的问题。它必须明白一个道理:它在表达人的情感时,是不宜采取同步同度方式的,而应当有所克制,有所“倒退”,即取“顶点”前的一步,作为自己的情感的最后一线;惟有如此,才能避免浮躁与浅薄,从而保持一种高贵、肃穆的叙述风格。对于这一道理,古典小说家们虽说未能做到理论上的清醒,但在创作实践中,仍然是心领神会的。他们在自己的小说中,尽量避免了一些激烈的情感,或者是在表现这类情感时,将其进行“降格”处理,痛苦与欢乐都被控制在一定的分寸上。我们在托尔斯泰的或者是巴尔扎克的、甚至是在歌德的作品中,并未看到中国旧时舞台上的哀恸悲号、捶胸跺足、不能自已的形象。

总而言之,古典小说成功地控制了情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