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杂谈

美国NBC报道,近期亚特兰大一家珠宝商推出一项促销举措:买钻戒赠猎枪,名声大噪。店主在接受采访时,微笑着开诚布公:市场低迷,营销要新奇才能脱颖而出。

细想想,钻石和猎枪配伍如此抓人眼球,何尝不是因为这也是迎合这个时代的绝配?

当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政府都面对高赤字、社保资金行将告罄,未来税收节节攀升几乎铁板钉钉;而央行救市、货币扩张的现实,更让通胀高企在所难免。1930年代到1940年代,美国曾实行高达90%的高税率,当一个社会经济动荡,财富最稀薄的阶层被首先挤到崖边,往往都是紧随其后的有产者难逃替罪命运;而生活要继续,每个人的生活都要继续。

于是,如何面对高税收的盘剥,如何抵抗高通胀的财富稀释,如何在这个时代存身自保,俨然成了一个大众命题。

投资必不可少,而目前求稳已经成了投资者第一追求。

根据CraneData的数据,目前美国市场创纪录的9.43万亿美元的现金正趴在账上,这相当于可以购买标准普尔500指数中最大的120家企业的现金量。虽然在目前的低利率环境下,现金没法带来财富,回报率几乎接近零。

即使是富豪中的富豪,美国1%最富有的人,也是防御为
标签:

杂谈

《FOX新闻》美国一公司老板威逼利诱员工放假

他向自己的雇员提供每年7500美元的度假奖金,只要你承诺在假期不接电话、不收电邮、不玩Twitter,完全与工作和社交脱节,彻彻底底地放个假。

但他被拍摄到陪未婚妻去埃及度假期间在骆驼上看手机,事后他坦然承认,在这个时代能完全放手度假实在不是件容易事。

点评:高福利已经不是西方职场的新鲜事,谈起假期和奖金,也许匪夷所思的还有Google的美国员工太太怀孕生产期间,先生可以享受两个月的产假;Facebook则向初为人母的员工发放4000美元“婴儿奖”。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以人为本,也是对生产力人性化地最大发掘。

CNBC、路透:Siri将讲普通话助Iphone 5 留住中国心

苹果公司在大中华地区(含台湾及香港)销售出人意料的锐减22亿美元,截至6月的第三财报季只录得57亿美元。

外界认为,令人失望的销售数据显示,如果苹果的竞争对手有充足的炫目机型供选择,消费者不会一直等待下一代新iPhone。

但苹果确实有自己的独特卖点,就是Siri,所以为留住中国心,现在已经开始为中国客户讲普通话和广东话。

路透记者周三到访苹
标签:

杂谈

欧元区到底会走向更紧密的政治联合,还是最终分崩离析?也许,一切都取决于欧洲各国能否化解让第四帝国崛起的心病。

正值美国感恩节,当美国商家纷纷决定把黑色星期五变成星期四,换言之,改变周五午夜零点开门的传统,提前到周四晚间,以在仍未全面复苏的经济环境中,延长购物时间,提振购物热情;欧洲正担心的却不是销售货品,而是:销售债券。

欧元区债券目前已处于混乱中,投资者正显现全面丧失信心的迹象。众所周知,欧元危机中,德国是救援的领头人,也是欧元能否继续生存的关键,而这个“领头者”刚刚遭受了史上最不成功的债券拍卖。

上期专栏已经解释过,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解决,除了政府无限制的担保没有其他出路,但问题是,政府在哪里?没有担保,不可能避免银行的挤兑风险,顺理成章,投资者对债务国的金融稳定正一步步失去信心,这个恶性循环可能从那些问题国家滚向德国、覆盖欧洲,然后,就是世界各地的金融机构遭受搏击。

一切让人想起基辛格在欧元诞生初就曾有过的评论:即便欧洲建立了货币共同体,如果没有一个政治决策人,也无法取得信任。

欧洲真的没有一个决策者吗?事实上,当
标签:

杂谈

好的经济计划总是毁在蹩脚的政治手中。当年世界银行如此,今日欧元同病相怜。

这已经是欧洲第三份拯救计划,应该明确,平息危机,除承诺无限制金融支持外别无他途,德国和欧洲央行却已否决。因此对徒有共同货币,却没有共同的主权的欧洲,新计划不啻是再次对唯一的欧洲债务危机的实质出路说“不”,问题只是在继续拖延。

10月27日欧洲领导人宣布,“欧盟领导就一系列补充措施达成了共识,反映了我们解决目前困难将竭尽一切努力的坚强决心。”掌声与其说是庆祝,不如说是打气。

拯救计划第一项,减记希腊50%的债务,减记的对手?不要忘记,就是目前危机重重,但尚不至于主权债务违约的意大利。

其次,所谓的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根本没有足够的钱稳定住意大利。国内有一个普遍的误解,是把EFSF看成为贷款,事实上它的运作机制是保险,这样才能让基金的作用扩大几倍。另一扩大其杆杠作用的构想是:设置一个特定目的的金融工具,由巴西、中国等为其投资。这个设想更有趣,德国自己都对掏钱说不,中国和巴西有什么理由当前卒?而欧洲用什么回报?真的如媒体建议送上蒙娜丽莎或埃菲尔铁塔不成?

目前,
标签:

杂谈

 世界是否正在衰退的悬崖边徘徊,各国行政和货币当局已经回天无力?

  美国的数据似乎正频频闪现这个悲惨前景的硬信号,信号无非是历史经验的概率总结,而特例表明,驾驶技巧会带来的巨大不同,如果经济延续目前的行进轨道,坐在驾驶座上的联储铁心肠驶向QE3,几乎毫无悬念。这个对美国的正确航向,对中国却非好事。

  美国二季度GDP报告显示,GDP的环比年增长1.3%,这已经是连续两个季度增速GDP低于2%。而根据美联储的历史数据,增速持续三个季度以上,70%的情况下预示着衰退的到来。这个历史经验对美国上世纪80年代初的那场衰退是个灵验的红灯。1981年第四季度美国的GDP增速虽然同比增高,但是增速仅为1.2%,而且是连续第三季度低于2%。

  有没有例外呢?当然有。而且这个例外在当前的宏观经济局势下应该更引人瞩目。

  2001年格老治下的美国,正面对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衰退忧虑阴云四伏。从2002年到2003年,经济曾亮起同样的红灯,但却在格老著名的低利率政策下重拾升势。

  与此同时,消费者支出似乎成了第二个让人不得不警惕的理由。如果回推到1959年,连续三个月以上通胀调整后的消费者家庭支出(HouseholdPurcha

标签:

杂谈

欧元区面临的前景,让人想起《三国演义》中的火烧连营。

  虽然欧洲央行、主要欧盟成员和问题当事国都口口声声说“债滚债”问题尽在掌握,口气与英格兰银行遭受索罗斯狙击时如出一辙,却无法为市场喂下“定心丸”。

  钱、权力和风险向少数银行过度集中,会埋藏什么隐患?只要看看爱尔兰。该国前三大银行,总资产曾约合GDP的200%,结果当次贷冲垮“财富”地基,它们就成了本国经济炸弹,只能由政府和背后的全体国民收拾残局。

  人们虽然爱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爱尔兰自身的责任毋庸讳言,但欧洲货币政策当局,恐怕也是时候承担起成员国正经历的问题的责任了。

  要理解欧元债务危机,必须理解过去10年间,欧盟国家经历的迥异的宏观经济。

  当南欧国家加上爱尔兰,在经历地产泡沫,北欧的成员国,却苦恼于增长放缓。

  谈到希腊、爱尔兰、西班牙由繁荣到泡沫破裂动态转变的根源,加入欧元区后,大幅降低的实际利率难辞其咎。

  正如人的情绪起起落落,经济也总是在乐观和悲观之间交替、高峰和低谷的转换间自我完善,或者毁灭。宏观治理任务无非避免过度兴奋,以及过度沮丧。

  那么,能对

标签:

杂谈

路透中文网专栏作家 赵岩

 

奥巴马输掉了众院,中国央行稍早意外升息,两件事按理说八竿子打不着,却该激发人们对中国央行独立性的微妙思考。

 

中国的货币政策出自哪里?显然,不是人民银行。当美国总统奥巴马多少无奈于独立的央行不可能为其中期选战添柴,中国人行稍早意外升息,却应该让人行货币政策独立性问题,再次进入观察界的视野。

 

坦白说,如果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掌控货币政策的大手肯放“松”些,美国首位黑人总统日子定会好过很多。但是互相配合,又互为牵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治理结构,决定了美国的经济大车有两个掌舵人,总统和联储主席并驾齐驱,平分秋色。而主导货币政策治理的技术官僚,更倾向于技术维稳,从长期效能为经济保驾护航,而非对自己的总统的“政绩”负责。

 

这种结构设置,却绝非美国的专利。独立的人行?意义何在?

 

正如摩根士丹利亚洲区董事长罗奇(Stephen Roach)说的,“央行一定

标签:

杂谈



    就好比一场足球比赛,如果有人犯规而始终没有被鸣哨制止,最终结果就是小动作演化为大动作,直到血流成河。
标签:

转载

标签:

博客五周年

我的博客今天028天啦!

2010年08月11日,在新浪博客安家。

2010年08月11日,写下了第一篇博文:《GDP与结婚证的苦恼》

这些年来,新浪博客,陪伴着我一点一点谱写生活。

文 章  5篇
图 片  0张
访问人数 5107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