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世界是否正在衰退的悬崖边徘徊,各国行政和货币当局已经回天无力?
美国的数据似乎正频频闪现这个悲惨前景的硬信号,信号无非是历史经验的概率总结,而特例表明,驾驶技巧会带来的巨大不同,如果经济延续目前的行进轨道,坐在驾驶座上的联储铁心肠驶向QE3,几乎毫无悬念。这个对美国的正确航向,对中国却非好事。
美国二季度GDP报告显示,GDP的环比年增长1.3%,这已经是连续两个季度增速GDP低于2%。而根据美联储的历史数据,增速持续三个季度以上,70%的情况下预示着衰退的到来。这个历史经验对美国上世纪80年代初的那场衰退是个灵验的红灯。1981年第四季度美国的GDP增速虽然同比增高,但是增速仅为1.2%,而且是连续第三季度低于2%。
有没有例外呢?当然有。而且这个例外在当前的宏观经济局势下应该更引人瞩目。
2001年格老治下的美国,正面对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衰退忧虑阴云四伏。从2002年到2003年,经济曾亮起同样的红灯,但却在格老著名的低利率政策下重拾升势。
与此同时,消费者支出似乎成了第二个让人不得不警惕的理由。如果回推到1959年,连续三个月以上通胀调整后的消费者家庭支出(HouseholdPurcha
标签:
杂谈 |
虽然欧洲央行、主要欧盟成员和问题当事国都口口声声说“债滚债”问题尽在掌握,口气与英格兰银行遭受索罗斯狙击时如出一辙,却无法为市场喂下“定心丸”。
钱、权力和风险向少数银行过度集中,会埋藏什么隐患?只要看看爱尔兰。该国前三大银行,总资产曾约合GDP的200%,结果当次贷冲垮“财富”地基,它们就成了本国经济炸弹,只能由政府和背后的全体国民收拾残局。
人们虽然爱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爱尔兰自身的责任毋庸讳言,但欧洲货币政策当局,恐怕也是时候承担起成员国正经历的问题的责任了。
要理解欧元债务危机,必须理解过去10年间,欧盟国家经历的迥异的宏观经济。
当南欧国家加上爱尔兰,在经历地产泡沫,北欧的成员国,却苦恼于增长放缓。
谈到希腊、爱尔兰、西班牙由繁荣到泡沫破裂动态转变的根源,加入欧元区后,大幅降低的实际利率难辞其咎。
正如人的情绪起起落落,经济也总是在乐观和悲观之间交替、高峰和低谷的转换间自我完善,或者毁灭。宏观治理任务无非避免过度兴奋,以及过度沮丧。
那么,能对
标签:
杂谈 |
路透中文网专栏作家 赵岩
奥巴马输掉了众院,中国央行稍早意外升息,两件事按理说八竿子打不着,却该激发人们对中国央行独立性的微妙思考。
中国的货币政策出自哪里?显然,不是人民银行。当美国总统奥巴马多少无奈于独立的央行不可能为其中期选战添柴,中国人行稍早意外升息,却应该让人行货币政策独立性问题,再次进入观察界的视野。
坦白说,如果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掌控货币政策的大手肯放“松”些,美国首位黑人总统日子定会好过很多。但是互相配合,又互为牵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治理结构,决定了美国的经济大车有两个掌舵人,总统和联储主席并驾齐驱,平分秋色。而主导货币政策治理的技术官僚,更倾向于技术维稳,从长期效能为经济保驾护航,而非对自己的总统的“政绩”负责。
这种结构设置,却绝非美国的专利。独立的人行?意义何在?
正如摩根士丹利亚洲区董事长罗奇(Stephen Roach)说的,“央行一定
标签:
杂谈 |
标签:
转载 |
标签:
博客五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