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育儿

张迎

十六岁的花季

天天成长记

亲子关系

杂谈

分类: 育儿心经

在花季艺校的BBS上花季艺校的佳玥妈妈在《谈心吧》里发表了一篇《天天成长记》

感谢佳玥妈妈让大家分享了天天成长的经历。
我最赞同佳玥妈妈的一点是——再苦再累也坚持自己带孩子,这是最最重要的。
我和张弘的教训太深了,可以说是血和泪的教训。
因为历史的原因我们夫妻分居两地十五年,女儿张迎在外婆家和我生活在一起。
张弘和我们唯一的女儿在一起相处的时间滴滴答答加起来也只有二、三年。
张弘回到孩子身边张迎已经十五岁了,父女俩不亲热还不说,张迎正好进入青春逆反阶段,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他们两个就好像是水和火,真是格格不入。连话都讲不了三句就吵架,
我挤在当中好像三夹板。
张弘太苦恼了。
我们三人都太苦恼了
《十六岁的花季》中两代人的冲撞就有感于我们家庭的状况。

他们的父女关系一直到女儿病重,才理解爸爸对她的爱同时她才接受这份沉甸甸的爱,父女关系才得以修复。
看着父女俩相拥,看见父女俩吻别,我的心都碎了……
如果从小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他们一定是一对最好的父女。

所以张迎自己生了孩子后总结了自己的人生遗憾说:“孩子一定要和父母在一起,三个人一定不能分开。”
因为我的女婿是奶奶带大的,和父母一点也不亲,在一起话都说不上三句,只是理智上的孝敬。
他们俩对于亲子关系的重要性都有切肤之痛,
所以他们都都不希望儿子重蹈覆辙,再苦再累也自己带孩子。

可惜天不遂人愿,外孙天天只能被迫和妈妈爸爸分开,又开始了和老人一起长大的命运。
我们是多么羡慕有爸爸妈妈带着来花季上课的孩子啊!
由衷地说一句:
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别因为太忙太累就把孩子往老人身边放,有不少像玩宠物似的带宝宝,高兴了逗一逗,不高兴了往老人身上一推。
爷爷奶奶带宝宝固然不错,你们可以轻松拼搏,可是隔代教育的弊病较难避免。
能和孩子一起成长多幸福啊,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是无法替代的。
你到老了一定会感受到只有亲手带大的孩子才最亲。
不要等钱赚够了,事业有成了或者自己玩够了再想起孩子,那个时候,孩子就不是你的了。
日子再好过,这样的亲子关系对于家庭还有意义吗。
自己带孩子吧!

 

欢迎登录花季艺校的花季论坛:bbs.huajiyixiao.com

阅读    收藏 
标签:

杂谈


   意气奋发的青春,令人羡慕!
王思源前几天给我们花季艺校杨洋老师发了个短信:“我是王思源,你还记得我吗?我是花季的第一届学生,在花季待了三年,我现在长大了,考取了清华大学,我想来看看你们。”杨老师惊喜万分,十四年了,杨老师说:“我不但记得你,还记得你的爸爸妈妈。”记忆力超强的杨老师说出他爸爸妈妈的名字,接下来是王思源万分惊喜了。杨老师说:你小时候经常穿一件橘红色的毛衣,领子上有一圈红颜色。王思源忍俊不禁地说:”杨老师你太厉害了,对的,那件毛衣现在还在家哪!”
   王思源在网上又找到了同期在花季的女生邵璐敏、卢亿意一起来看我们。同来的邵璐敏考取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二本,专业是市场营销策划,比较实惠。妈妈也很满意。卢亿意还在甘泉中学高二升高三。
   王思源一表人才,178的个子,既书卷气十足又不失活跃和开朗。他考取的是清华大学法学系。
   我们想花季的家长无论付出多少辛劳,最终不就是想孩子有今天这么一天吗?王思源的成功可能会给大家一点启发,
   下面在现场我们对王思源作了采访,记录如下,以飨各位家长:
   花季:“你离开花季已经上四年级了,你后来还参加过什么培训吗?”
   王思源:“没有,引爸爸妈妈自豪的是我学习没让他们操过心。没有请过家教,也没托过路子。”
   花季:“可能因为你妈妈是大学老师,家里有学习氛围吧?  
  王思源:”也许吧,小时候妈妈比较重视我的学习习惯培养,从小培养我做事情专心,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底,做好。我发觉这很重要。”   花季:“你中学在哪里念的?”
   王思源:”初中是延安中学。高中是师大二附中。”
   花季:“师大二附中很厉害。”
   王思源:”对啊,今年400个毕业生,56个考取北大、清华、中国人民大学。我的理想是进北大,可惜进清华。因为今年清华加强文科,扩大生源,来上海自主招生的。”
   花季:“介绍一下清华面试的情况。”
   王思源:”6人一组,集体面试的,我比较幸运,先作自我介绍。我的自我介绍他们很感兴趣。我是学校的文体积极分子,参加过北京电视台组织的中学生辩论会,是一辩。又主持了毕业典礼,体育上也是很积极的,社会活动又是积极分子,就对我很注意。”  
  花季:“面试什么题目?”
   王思源:”问的是些社会性的议题,我们组轮到的是‘说说你对奥运会刘翔退赛的看法?’‘给奥运的民间外交做一个评价’。关键不在答题,而是在小组组织辩论时你所有的地位——我因为一直参与社会活动,很自然地就成为辩论的组织者了,又是一辩,很占便宜。我高考527分,又加分30分,进了清华。我完全得益于在花季的训练。”
   花季:“是吗?太夸张了吧?你觉得到花季对你有用吗?"
   王思源:”岂止是有用,花季对我的一生奠定了基础。我记得我们花季的校训是‘有缘半载相聚,花季伴你一生“真是这样,小时候学的最重要的是学会自信,花季老师很正,潜移默化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   花季:“这是太感动了,谢谢你们这么争气。”
   王思源:“真的,我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因为能说会道、能歌善舞是学校出头露面的学生。一路都很对自己有信心。我真的感谢花季。”
   花季:“时间真是太快了,你们都成人了,要单飞了,到北京读书爸爸妈妈会不放心的。”
   王思源:“主要是妈妈。会担心。爸爸妈妈他们送我去北京。他们辛苦了大半辈子,有了我就没有旅游过,他们可以好好享受两人世界了。”
   花季:“儿行千里母担忧啊,我们也一样,祝福你一切顺利!事业有成!”
中学时代的社团活动是王思源的最爱。
王思源说:“从小就喜欢社会活动,比较喜欢被人关注,有表现自己和展现自己的意识。我有个特点就是干一件事,全身心投入。小时候爸爸妈妈也有意识培养我做事情有始有终。中学时参与了《模拟联合国》的组织和竞赛活动如痴如醉,在北京电视台比赛上,表现出色。以至于到了09年3、4月份还没有进入高考状态,老师都跟他急了,爸爸妈妈当然更急。后来我才开始猛起拼搏的。”
花季:”好在你还是赶上来了,爸爸妈妈的心情可以理解。社会活动是双刃剑,肯定会影响学习,看自己怎么把握。孩子小自控力差,对吧?”
王思源说:“《模拟联合国》就是这样,因为要掌握许多知识,逼着你学习,思路和眼界开阔,想的和做的都和一般的同学不一样,还有锻炼了自己的组织才能、表述才能、领袖才能、思维才能……好处太多了,这次清华的自主考试考官对《模拟联合国》特别感兴趣,我也因为这些社会实践锻炼了才干。在组织考试辩论时起了主导、组织的作用,表现比较枪眼吧。很感谢《模拟联合国》活动的。”
   花季:“《模拟联合国》肯定也耽误了不少学习的时间吧?”
   王思源:“当然,还到北京参赛,当然咯。”
   其实王思源小时候也只是一个平常的孩子,没见到他有什么特别之处,要说特别的是特别喜欢小汽车,上课时总是在口袋里放了好多小汽车,上课也想偷偷地玩。拍《贝加的樱桃班》他在戏里演的角色只是班里的群众,可也是跟着剧组起早贪黑地忙碌,没有半途而废过。有时家长凭自己的兴趣干事,常常功利主义地为选择孩子的前途,自己没有恒心,也不了解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没有和孩子进行良性的互动,反之,如果王思源爸爸妈妈限制孩子的发展,压制孩子对社团活动的兴趣,一味地要求他补课,孩子造成强烈的逆反,亲子关系遭到破坏,恐怕会是另一种结果。
   意气奋发的青春,令人羡慕!还是那句话——腹有诗书气华!
阅读    收藏 
标签:

杂谈

   
    半个多月前就接到花季舞蹈教员潘华栋的短信,告诉我们他的干儿子小杨洋——花季艺校的老学员,是李少红导演千挑万选的宝玉杨洋。因为红楼换角风波闹得太大,我们对所有公布的红楼演员消息都将信将疑。再则叫杨洋的人实在太多,光花季先后就有过五六个杨洋。现在花季的常务副校长就叫杨洋,还有一个叫杨洋的在上海电影艺术学院读书,一时真没想到潘华栋说的小杨洋是到北京解放军艺术学院的那位——花季第五期的学员,在花季学了四、五年。
 

 
    提起小杨洋眼前就浮现出她妈妈的形象,他们是外来的新上海人,带着小杨洋从安徽到上海讨生活,爸爸经营建筑设备,小杨洋五、六岁就到花季学艺术,妈妈风雨无阻地每周送孩子到花季,小杨洋对舞蹈情有独钟,对现代舞称得上是酷爱,很快就很得到花季舞蹈教员潘华栋的“宠爱”,潘华栋温岭人,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的可能是因为小杨洋和是潘华栋的境遇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来自小城市,都热爱舞蹈,又都是为了舞蹈在努力奋斗,潘华栋对杨洋的感情真是超乎师生,是他最得意的门生。小杨洋跟潘华栋跳了五六年的舞蹈,已经很得潘华栋的舞风和神韵,经常代表花季外出比赛、演出、拿奖。
    小杨洋小学快毕业的时候,妈妈就带他报考上海舞蹈学校学芭蕾,很是遭到我们的反对,我们一向认为,孩子学舞蹈太苦,青春太短暂,特别是学芭蕾。可是杨洋妈妈说,外地的孩子在上海只能读到初中毕业,高中回去读书肯定功课跟不上,大学考不取,杨洋又喜欢舞蹈,还不如早一点给孩子谋一条路。后来潘华栋带着杨洋到北京去考解放军艺术学院,如愿以偿地成为一个小文艺战士,爸爸妈妈也离开上海到北京谋生,这一晃也六、七年了。他们家对潘华栋有知遇之恩,和潘华栋一直保持亲密的关系,他也成了潘华栋的干儿子。
 

 
    潘华栋说小杨洋在解艺专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非常刻苦非常懂事。可能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吧,他一点没有养尊处优的孩子身上的坏毛病,很老实本分。没想到小杨洋长成现在这样清秀、俊朗的美少年了,他倒是从小没有女里女气的毛病,像个小男生。不知能不能挑起这付担子,诠释出亿万人心中的怡红公子。也不知道他会不会再遭遇到前红楼演员的种种风波。我们为小杨洋祝福,为花季出这样一个艺术人才而骄傲,这真是花季学员说的:《今天我以花季为荣,明天花季以我为傲》,加油小杨洋!加油花季艺校!
   
上海花季艺术进修学校  http://www.huaji-art.com/
阅读    收藏 
标签:

文学/原创

     明天我们去北京,北京电视台也要录制怀旧节目:《十六岁的花季》,哦,真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看来东方卫视的成功,给全国电视台来了个榜样式的启迪。吉雪萍明天白天都要录像,她正当红,《家庭演播室》每周一期就忙得够呛,又接了《星梦奇缘30年》的主持棒。后天在北京录完《花季》,她留在北京等《星梦奇缘》的兄弟们,录制《士兵突击》,《星梦奇缘》这帮人,真是玩命啊!一周一期,赶在屁股后面等播出。那个和我们联络的制片小惠,那天11点把剧照、信什么的送到我家,第二天要到云南,录第二期《星梦奇缘孽债》,我的妈呀!这么连轴转,电视饭不好吃啊。当然,不搞电视的韩小乐也忙,他公司接的广告、制作的节目都是“重大题材”,每次我们聚会,他是迟到早走,其间电话不断,指示不断,我们明天17点的飞机,他就得晚上出发,因为会议还完不了。杨昆就没他们忙了,这世界中年的女演员一大把,像她这样有点名气的,稿费太低了人家给不出手,稿费高了剧组受不了。有时候戏里有个妈妈、老师角色的,请一个稿费低的就行了。所以啊,还是忙点好,不忙就糟了。特别是年轻的女演员、女主持(娱乐节目的女主持),青春何其短啊!我们建议吉雪萍,业余充充电以后也得考虑转型的问题。当然保持好心态,尽量延长艺术青春,杨澜那样就是个标杆,你看杨澜一点也不老,成熟、知性、骨子里透出来的女人的魅力叫人羡慕!一儿一女、家庭美满、事业有成、有才又有财,什么也没耽误。我们希望吉雪萍也能这样,做棵常青树。
    何威也是忙,他搞服装生意,有自己的工厂、销售队伍、还有自己的商铺、买了好几处房子,儿子4岁,女儿21日剖腹。也是忙!
    我们也忙,但比起他们好多了,我们俩和两个年轻人一起办了个艺术学校,想把自己的事业延续下去,培养一些小吉雪萍、小陈非儿,我们俩学校的事以后慢慢聊,感触也不少。
    原本以为开博是年轻人的事,我们老腔老调有谁搭理,亏得东方卫视的都佳小妹妹,她每当有《十六岁的花季》的消息,就把网址发给我们,让我们一点就能看到。现在好了,她还为我们开了博客。我们算是搭上了顺风车了。这几天我们看了许多网友的来信和帖子,很感动。好像我们回到了青年时代,真是亏得因为有个学校,才逼着我们学了点电脑,也算是踩着时代的鼓点,丢掉蹒跚的步履,跟着年轻人跑了起来,多谢了,多谢新浪网还把我们的开博得消息和文章登载在首页,多谢网友们青睐,多谢昨天网友青云还抬举我们,用泰戈尔的诗鼓励我们,多谢了!!!
阅读    收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