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严锋
严锋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931
  • 关注人气:86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标签:

杂谈

“飞越地平线”是上海迪士尼里面最火的一个项目,但我听了各种描述以后,一直对之持怀疑态度:这不就是个球幕电影吗?在VR的时代,这种“传统”技术的魅力还能维持下去吗?

带着这个疑问,我来到了上海迪士尼。这是寒冷冬天的非周末时间,学校里的孩子们还没有放假,本以为人会比较少,没想到一样人山人海。推荐去的人先在家里下一个迪士尼官方APP,可以显示当前游客位置和各景点需要等候的时间。建议各位想要看“飞跃地平线”的最好在早晨9点之前入园,我8点半在地铁上看到等候时间是30分钟,9点钟到了迪士尼门口,变成60分钟,9点半到“飞越地平线”排队处时,已经变成135分钟。据工作人员说,此后一天将基本维持在这个等候时间。

排吧。排了几十分钟,我因为感冒虚弱无力,几乎撑不下去。这时候听到背后几位大妈在​说她们上次来看这个项目,排的时间还要长,我震惊于大妈们坚持二刷“飞越地平线”的毅力,也就忽然有了一些力气继续排下去。

过了大概1个多钟头,终于进去了。。。哦不,仅仅是进到室内排队。不过这里就有趣多了。据说排队系统是迪士尼设计的精华,其核心是让你排得津津有味,恨不得一直排下去。所以有迷宫,山洞,地牢,

标签:

杂谈

我的村上接受史有点奇怪。一开始的时候,我对村上春树的作品是比较抵抗的。记得最早看到《挪威的森林》还是在80年代,在一本外国文学杂志上,随便翻了几页就看不下去了。当时的印象是:太小资了,很肤浅。那个时候心高气傲,自以为很深刻,很多东西都不放在眼里,尤其是对小资情调,还带着与身俱来的保尔式的满腔蔑视。到了90年代中期,拿到漓江版的《挪威的森林》,不知怎的就翻到渡边和直子在东京漫无目的、没完没了地转悠的段落,突然莫明其妙地被感动得一塌糊涂。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那时候已经完全过了青春期,也就是说完全过了村上人物的年龄了。这多少有些错位吧,不管怎么说,从此就不再仇视小资,附带着连披头士都一道喜欢了。后来有机会去东京,专门沿着本乡、御茶水到四谷走了一圈,就是渡边和直子在那个漫长的下午走过的完整的线路。

感动归感动,我到底不是村上的忠实信徒。看他的作品,我常常还是一半迷恋,一半不屑。一边熬夜看,一边骂自己:都这把年纪了,蠢不蠢啊。我对村上的这种含混不清的态度,恐怕和村上及其笔下人物同这个世界的关系有点相像:他们是抗拒的,也是认同的;是反叛的,也是媚俗的;是超然的,也是现实的。无论
(2016-05-10 11:58)
标签:

杂谈

从前,在上海存在着歧视江北人的现象,到今天也依然有遗风残响。什么是江北人呢?从地理上,长江以北的江苏人都是江北人。从文化上,通常把说淮扬方言的归为江北人。那么问题来了,南通到底算江南还是江北?

这对部分比较敏感自尊的南通人来说是一个要命的问题。从地图上看,南通应该是在长江北面,但微妙的是,长江到了南通那里,好像是为了安慰南通人,突然往北拐了一下,这样南通就好像不那么“江北”了。所以,南通籍的画家范曾的落款都是“江东范曾”,散发着浓郁的诗与远方的艺术家气息。各位可以脑补一下“江北范曾”是个什么感觉。


我还见过南通人自称江南的,这大概是把江南与苏南混为一谈了。从地图上,南通确实是在江苏的南边,离上海比苏州还要近,所以可以理解南通人被视为“苏北”(一种比“江北”还要可怕的概念)时的委屈。从地理上,南通人更普遍地认为自己属于“苏中”,这是一个既比较符合实际,也可以含含糊糊地与“苏北
标签:

杂谈

        做一个中国的武侠小说迷,快乐是强烈的,也是短暂的。看完了金庸和古龙,一切就基本上结束了。可怜我当年为了填补读完金、古之后的真空,绝望地在卧龙生、陈青云、柳残阳等等第二梯队的货色中扒拉了很久,虚掷了大好的人生。那是中国武侠小说的黄金时代,也是大家拣到碗里就是菜的时代。
  多年过去,某一天我突然发现一句暗号一样的话在悄悄流传: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惟有英雄志。难道金古级别的高手,又重现江湖了吗?带着因为太多的失望而导致的疑虑,我开始看孙晓的《英雄志》。
  起初的印象并不佳:文字拖沓、嗦,情节缓慢,几乎让我放弃。但是这里面有一些让我心动的元素,一些在其他武侠小说作家那里从来没有看到的细腻而有深度的描写。更让我吃惊的是他一章比一章写得好,于是我硬着头皮坚持了下去。苍天有眼,这一次,我终于得到了回报。到第七卷剑神卓凌昭大战各路英豪的时候(此书有二十多卷,到现在还没完),我终于看到了只有在金庸那里才能一睹的大手笔、大场面。这是一场堪称经典的车轮大战,各种花样层出不穷,巨浪叠出,而且一浪高过一浪,其头绪之繁复,文气之悠长绵密,甚至在某些方
标签:

杂谈

http://ww3/large/64909a7dgw1ezfckymugyj20go0bv405.jpg 2016年将会是虚拟现实技术里程碑的一年,随手写一些我的预测

1. 台机市场上最主要的是三家,份额依次为:索尼PlayStationVR,Oculus CV1,HTC VIVE
2. 移动VR三星Gear VR一枝独秀,到2016年底三星与索尼都可能推出4K手机及相应的头盔。
3. 谷歌推出新一代纸板箱,在部分高端安卓手机上,通过异步时间翘曲(asynchronous timewarp)等技术,实现接近三星Gear VR的低延迟、低余晖、低漂移,对Gear VR在高端移动VR市场的独断构成很大冲击。
4. 国内和国外都有可能推出移动一体机,使用Nvidia和英特尔高端移动芯片,受到用户欢迎,但价格居高不下,受众有限。
5. 在国内被疯狂炒作的各种廉价手机眼镜因体验不佳被人唾弃,退出历史舞台。
6. 商业性的VR体验中心开始出现。
7. 某产业纷纷率先与VR接轨,推出相关产品与网站,引发社会热议。
8. VR全景直播将逐渐在体育和文艺演出中出现。
9. 科幻小说中兴起新一波VR
标签:

杂谈

8,9月是各大乐团新乐季和欧洲各大音乐节开幕的日子,习惯这个时间来欧洲听音乐会,和去年不同,今年完整亲历了大师Ivan Fischer和布达佩斯节日管弦乐团(BFO)的整套马勒七项目:包括排练、演出和录音。

去布达佩斯之前为了柏林爱乐新乐季开幕音乐会的肖斯塔科维奇第四交响,提前几天8月28号抵达柏林,听完好几天没有音乐会,年初时本人曾经在论坛号召烧友来听柏林音乐节,熬到9月3号柏林音乐节开幕音乐会时,欣慰在柏林爱乐大厅遇到了响应号召而来的论坛烧友。

兼任柏林音乐厅管弦乐团总监/首席指挥的Ivan也带着该团参加柏林音乐节,6号上午Ivan挥完11点的音乐会后下午就飞布达佩斯,本人听完6号晚上音乐节的音乐会和烧友告别后7号一大早飞抵布达佩斯。

腿伤在身的Ivan依然连轴转,马上7号上午9:30就开始连续5天 每天5个小时的密集排练,(主要马勒第七和Wolf声乐套曲)前4天在BFO自己的排练厅,这个排练厅很小,感觉在2,3百平米的样子,声音又干又燥,排马7感觉是把乐团塞进来般的拥挤,无奈本人只好坐在圆号和低音鼓旁边,夹在铜管和打击乐器之间,高潮时声音简直要把耳朵给炸烂了...用手机上的AUDIOTOOL测试了下 最大声

我是个多年的西班牙吉他爱好者和学习者,对西班牙有特殊的感情,因为许多西班牙吉他直接就是西班牙名胜风景的音乐化。几十年了,我用吉他音乐脑补西班牙的美,现在我终于来了。​

西班牙虽然物质稍微落后点(吃的东西还是非常丰富!),但绝对是艺术家的天堂,这里各种街头艺术家身怀绝艺,无所不在。可以说,遍地都是音乐,到处都是现场。我就喜欢走累了找个地方听表演,有些水平那是相当地惊人。还有一些奇怪的乐器我竟然叫不出名字。像这张照片上的乐器,那个葫芦一样的东西非常好听,声音介乎吉他、琉特琴与曼陀铃之间,后来才知道叫非洲科拉琴。那口锅的声音也不错,叫手碟。 

(2015-05-13 21:34)
标签:

杂谈

几个月前的某一天,一位朋友对我说,华硕托他给我带个话,问我有没有想兴趣试用他们的一款笔记本电脑的工程样机。

——华硕笔记本电脑?没兴趣。不是说我不喜欢华硕,恰恰相反,我手头有两台华硕笔记本,一台是前几年买的高配超级本UX31A,另一台是刚买的便携本X205。两个都用得挺顺手,毫无升级的需要。

朋友说:是旗舰……

——旗舰也没兴趣。

朋友说:是4k屏……

——4k?这个有点意思了。我长了这么大,还没用过4k的屏幕呢。那就勉强试试吧。不过有言在先,我是要实话实说的。

朋友转告后,华硕方面回答:没问题。

到底是大厂啊,气度毕竟不凡。有东西可以期待总是令人高兴的,但是过了几天,问题来了,他们告诉我,国内没法往澳大利亚寄带有电池的东西,一家家快递问过来都不行。本来可有可无的事情,被这么一搞,反而把人的胃口吊起来了。又过一段时间,他们告诉我:他们有办法了,专门向台北华硕总部申请了一台,直接从台北往澳洲发货。

——太奇怪了,为什么从大陆无法寄,从台湾就可以?不管了,能寄总是让人高兴。但人家这么大动干戈,却也让我增加了压力。他们如此有诚意,要是我在使用过程中遇到

标签:

杂谈

文化

教育

严老师,我是一个大四在读学生,去年申请去澳大利亚读研,也收到了offer,但最心仪的悉尼大学发的是2年8个月的offer,我不想让家里花这么多的钱。其他的学校不是专业不是最感兴趣,就是学校排名低。唯一可以考虑的是新南威尔士大学,虽然专业不是很理想(我想学软件工程,新南的是信息技术),但听说计算机新南很强,悉尼城市也很好。但我同时想到是否可以等半年申请美国,因为美国读研便宜,并且我现在的分数和实习经历都会加分不少,并且澳大利亚研究生是职业教育,基本不要求你本科学过相关专业,所以仿佛没有美国教育好,很贵性价比不高。我现在有一点儿犹豫,想问问您的看法,我是应该去新南威尔士还是应该改道儿去美国(信息技术这个专业我是可以接受的)?请您给一点点看法就好,我只做参考,我知道问题很大,绝对不会要求您对我负责,我只想知道您的真实看法,最终我会拿主意,您阅历很深,发表观点的面儿很宽,在这件事上,我父母都不太能拿主意,并且跟我说你掌握的资源比我们多了,我们听你的,但我掌握的资源也只是从网上查到的一些。谢谢了!
 
答:
你好,如果是文科我会毫不犹豫地建议你去美国,但理科我不能确定。悉
(2015-02-14 14:33)
标签:

杂谈

性是必需的吗?
严锋
  曾经看到过一段历史往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群日本人因为船只被美军击沉,逃生到太平洋上一个名叫安纳塔汉的孤岛上,遇到了原来就在那里生活的一男一女两个日本人。因为不知道战争结束,他们在岛上过了六年刀耕火种的原始人生活。这听上去像鲁宾逊漂流记的现代版,但是其中多了一个元素:女人。他们当中总共有32个男人和一位名叫比嘉和子的女子,于是故事的发展与鲁宾逊漂流记就完全不一样。长话短说,在以后的岁月中,围绕着对和子的争夺,岛上的男人展开了一系列的杀戮。5年后,只剩下了19个男人。最后,男人们觉得这样的自相残杀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就一起开了个研讨会,决定“把那个女人干掉”。幸好其中有一个男人向和子告了密,她得以逃脱。最终大家回到了日本,这也就成为轰动一时的安纳塔汉事件。
http://ww3/large/64909a7djw1ep8vg26wstj205507l748.jpg 
  这个事件触动人心,是因为它把性别战争的惨烈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放大了给人看。但其实也不那么极端,想想现实中的爱恨情仇,想想那些因红颜落马的贪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