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云之
云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56,382
  • 关注人气:45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2013-09-05 19:35)
标签:

旅游

泸沽湖

情人滩

格姆与后龙

分类: 游踪

    这是8月19日下午进入泸沽湖后我拍的第一张照片,那时我对泸沽湖还几乎一无所知。回来翻看照片,却发现正是泸沽湖的一个神话故事。这是进入售票点后约一公里处,因为位置比较高,正好可以俯视泸沽湖的全貌,我只是觉得这个视角好而拍下这张照片。远处的最高峰是格姆山,是当地人心目中的神山,也叫狮子山,湖中与其相望的是后龙山。第二天早晨在四川境内的情人滩看到介绍牌时,我还不知后龙在哪儿,只是随手拍下牌上的文字。似乎在中国人的眼中,天神向来冷酷无情,总是棒打鸳鸯,中国的七夕情人节说的也是一年相会一次的凄美爱情故事呢。

 


   

(2013-06-08 11:31)
标签:

李中莹

心理学

教育

为什么要上学

人的感官与学习

分类: 人性与国格

转按: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一是不讲道理,虽然自以为很讲道理,那是因为人们总是怀抱许多自认为“天经地义”的观念,只强制不疏导,二是忽视人性,总以为人性是可以改造的,所以忽视人的真实感受,以强迫(包括自我强迫)为主。

    我听李中莹老师的课程录音,发现他首先是很会讲道理的人,当然前提是他对于人性的真相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心理学之重要,首先在于这是研究人的科学,我们如果一世为人却对于人没有基本的了解,那就太可悲了。事实上,正是因为对人的无知,国人将教育弄成了大人头疼孩子痛苦的灾难。

 

    如下是《李中莹亲子关系全面技巧》摘选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3166391&ref=product-0-A#catalog

 

  第七章 多管齐下更有效——提升学习力的技巧
  一、在学习中多

标签:

杜威

思维

教育

逻辑

分类: 阅读及翻译

HOW WE THINK   John Dewey

 

第五章 思维训练的手段和目的:心理的和逻辑的

 

第一节

(2011-09-02 21:26)
标签:

羞愧感

神经症

自我

社会我

道德

分类: 心理学

西方心理学认为“神经症”(心理偏态)的症状之一就是“羞愧感”,既然是病态症状,应当区别于正常的羞愧感,因此我认为这种非正常的羞愧感其实是“自我否定”。

今天在一位博客来访者的博客上读到一篇谈“羞愧感”的文章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db34790100xk73.html,利用其中一些概述来梳理一下我对“羞愧感”的认知。

 

一、正常的羞愧感

正常的人都会有羞愧感,这与自我意识有关,也与人的尊严感有关。马克斯

标签:

卢安克

自主

柴静

央视

面对面

留守儿童

心理学

人本主义

教育

分类: 公民教育

转按:以为他只是普通的外国志愿者。下载了他的书稿,刚开始读,十分意外,他在为中国传递十分宝贵的东西,真正有益于人生的东西。可惜听说他已经受到当局的驱逐。无论如何,去看看他的书稿,他对声誉没兴趣,他关注的是生命。以下是《是什么给我力量》(下载地址:http://jiaoyu.org/w.htm)第一册的第一篇。

 

寻找学生的梦想

20026

标签:

乌兰布统

公主湖

光与影的舞蹈

旅游

分类: 游踪

923

根据GPS显示,当地日出时间是5:58时。我们不到五点就出发,黑魆魆的山岚上天空渐呈黛色,默默地感受黎明的静寂和清朗,心中十分喜悦。

(2008-07-17 22:26)
标签:

柏拉图

《治国篇》

苏格拉底

公正

好处与坏处

灵魂

神的报偿

文化

分类: 阅读及翻译

苏格拉底论公正

 

柏拉图的《治国篇》(又译《理想国》),是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兄弟们和其他友人关于公正的对话录。对于苏格拉底论述公正的逻辑,我并没有完全领会,但论述的过程还是挺令我着迷,我试着转述一二:

 

标签:

西塞罗

《论责任》

行为规范

道德之善

功利

人生目的

文化

分类: 阅读及翻译

什么是责任?——答博友赵恢真

读西塞罗《论责任》IX 

 

 

(2008-01-30 17:05)
标签:

西塞罗

《论责任》

中英文对照

逻辑论述

道德学

至善与至恶

文化

分类: 阅读及翻译

“……虽然哲学提供许多既重要又有用的、经过哲学家们充分而又仔细地讨论过的问题,关于道德责任这个问题的教诲,似乎具有最广泛的实际用途。因为任何一种生活,无论是公共的还是私人的,事业的还是家庭的,无论关系到个人还是他人的行为,都不可能没有道德责任;一切有德之事皆因履行道德责任,而一切无行之事皆因忽视这种责任

 

此外,探讨这个问题是所有哲学家共同的特点,不谆谆教诲责任问题的,如何能自称哲学家?但是有些学派用他们所提出的那些涉及“至善与至恶”的理论来曲解一切责任概念,这是因为会有人不将“至善”与德行相联系、不以道德标准而是以个人的自身利益来衡量何谓“至善”,如果他奉行此原则(be consistent),并且经常地不受其善良本性的支配,那么,他就不可能重视友谊、正义和宽容;而且由于视痛苦为至恶,他不可能勇敢;视快乐为至善,他也不可能有节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