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建水县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多种少数民族世居于此。县城距省会昆明220余公里,从元初至民国时期都是滇南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重镇。儒学、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相继传入,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相互交流、融合,形成了多元宗教共同发展的历史格局。
建水的地理位置与民族构成
建水古称“惠历”,在古代彝语中意为大海子或水边的城,汉语译作建水。该区域位于唐朝时期著名的“安南通天竺道”中“通海城路”和“步头路”的咽喉地段,是云南通往安南(今越南)的交通要道,也是南方丝绸之路的东南通道。古代民族迁徙经过此地,并且与当地原住民融合,形成了不同的少数民族群体,包括爨、僰、白衣等。“爨”为现代的彝族先民。“白衣”在后世的方志中写作“摆夷”,即现代傣族先民,为建水世居民族。哈尼族为后期迁入并定居下来的民族,但是关于哈尼族迁入的情况只存留于神话传说之中。此外,回族先民随元朝大军迁入后,发展成为此地的主要民族之一。20世纪中期苗族迁入建水后,汉、彝、回、哈尼、傣、苗等多民族聚居格局形成。
儒学、佛教和道教的共存格局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儒学就成为中原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