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善若水--王建平学读《道德经》之三

(2007-08-02 15:46:49)
标签:

学习公社

文化

读书

随笔

先秦文学

庄子

《道德经》

解读

本文被新浪文化博客《读书随笔》栏目博导推荐!
 
上善若水
王建平学读《道德经》之三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u,读悟)故几于道。居善地,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道德经》第八章。
 
 
解读:
 
  至上的善者与至上的善行像水那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处在人人厌恶的低洼之处,所以说它的行为同“道”的内涵最接近。近“道”之人居住的地点是顺乎自然的;他们的心胸善于保持深沉;善于仁慈友爱,给予之心是无私的;信守承诺是真诚的;为政善于治国;处事是圆通的,善于发挥才能;行动也是合乎自然规律的。正是因为得“道”之人像水一样与人无争,所以他们才没有过失和怨咎。
 
 
建平之我见:
 
  老子把“上善”之人,也就是得“道”之人,或者“圣人”用水来做比喻,用水的性状来颂扬“上善”之人的品格。并总结了三点:一是柔。这也是老子思想体系中重要的一环,老子提出“以柔克钢”、“以弱胜强”哲学思想,而“水”恰恰符合这一特点;二是处下。老子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江海能容纳百川,是因为她处在百川之下。三是不争。老子说: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与争。最完善的人格也应具有这种心态和行为,不但要做到利于众人而不图回报,还要愿意去众人不愿去的卑下的地方,愿意去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只有做到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尽其所能帮助别人而不与别人争名夺利,这样的人也能担当大任,才能成就一番伟业。
  这段文字当今政要和企业老板应认真研读,用心体会,才能真正成为“人民公仆”,才能带领企业员工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