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师的颠峰对比

(2007-01-24 12:22:27)
                   
            为什么他们的经典作品总是处女作?
                                        ——大师的颠峰对比
 
 
大师的颠峰对比 大师的颠峰对比
   文学史和电影史上都有很多大家,他们的作品往往一出来就是经典作品,但是在人生的后半生中,就很难在拍出超越颠峰的作品,这个现象很有趣,我一直都很注意这个问题。当然这不能一句话说死,我想概括一点说,就是许多作家和导演他们早期的作品影响力都要比后期的大得多,这又是为什么?
   中国有句古话叫“初生牛犊不怕虎”,人在年轻的时候对于世界充满了憧憬,浑身都是干劲,这个时候的作品是最真诚的,最有激情的。真诚不算什么,谁都可以真诚,关键是激情,这不是谁都会有的。就是凭着激情,郭沫若才会写出《女神》、惠特曼才能写出《草叶集》、梁启超才能写出《少年中国说》。这都是需要发自内心的一种冲动的,社会现实和自己的梦想交织在一起,才能使这些大家写出这些充满年轻生命力的字句。惠特曼的诗集的创作时间很长,但是岁月并没有抹去他对于生命的热情,所以这部作品在基调上保持了一致的和谐。
              大师的颠峰对比 
   在电影史上处女作就一鸣惊人的也很多,中国的就有张艺谋《红高粱》、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国外的最著名的就是奥森?威尔斯的《公民凯恩》,还有凯文?科斯通纳的《与狼共舞》。这些都是中外驰名的经典影片,但是导演和影片的遭遇都各不相同。为了简要明了,我就拿一位文学家和一位电影导演作对比一下——曹禺和奥森?威尔斯。
              大师的颠峰对比
   曹禺和奥斯?威尔逊,是两位大师,曹禺是一位剧作家,所以他和电影也有很多的联系,最近要上映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就是根据他的《雷雨》改编的;奥森?威尔斯是一位被扼杀的天才,他后期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在夹缝中求生存,自己对于影片的控制权一天比一天小,他的作品《在风的另一边》据极少数看过的人说,这是一部前所未有的伟大作品,但是版权一直被伊朗政府控制,至今未见天日。曹禺是现代文学六大家“鲁郭茅巴老曹”之一,他的《雷雨》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戏剧的成熟。这是他的第一部多幕话剧,完成时他刚24岁。《雷雨》1934年7月发表在《文学季刊》1卷3期,《雷雨》的素材是提取他家庭周围的生活圈子,写的是他熟悉的人和事。他写作这部作品时还很年轻,自然会受到西方剧作家的影响,但是他控制好了写作的感觉,写出了一部纯中国式的家庭悲剧。曹禺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现代戏剧之父。
   
   奥森?威尔斯于1915年5月6日出生于威尔康辛州的一个小镇,父亲是发明家,母亲是钢琴家。1931年中学毕业后,拒绝大学的录取,与父亲一同周游世界,期间还曾到过上海。1934年成为电台播音员。1937年组建墨丘利剧团。1939开始拍摄电影。1942年获奥斯卡最佳编剧奖(《公民凯恩》。与曼基威茨共享),1959年获戛纳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强制》),1971年获奥斯卡荣誉奖,1975年获美国电影研究院(AFI)终身成就奖,1984年获美国导演协会的最高荣誉——格里菲斯奖。1985年10月10日在好莱坞去世。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接受教育的年龄就很早,7岁就已经参演了莎士比亚的话剧,24岁导演了第一部电影长片《公民凯恩》。他当时还拥有影片的最终剪辑权,这是许多导演梦寐以求的特权,他在24岁是就已经渡过了别人需要50年才能走完的路,少年老成就是形容这种人的。
 
           大师的颠峰对比
《公民凯恩》独特的叙事结构,是这部经典影片的诸多亮点之一。
 
 
   1941年,《公民凯恩》问世,由于影片内容影射了当时美国报业大王威廉?赫斯特所以影片一上映就遭到了抵制,这对于影片的票房影响很大。最终这部电影亏了15万美元,拍摄经费是65万美元,票房上的失败,导致了奥森?威尔斯在日后都很难在控制自己影片的最终剪辑权。这部电影的失败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这部电影会如此伟大原因,那就是这部电影具有超前意识,大胆运用了长镜头和神镜头,对于蒙太奇的运用也有很多首创之举。而且影片的叙事也是属于先锋派的,通过主人公生前好友的回忆来串连起主人公传奇的一生。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一个人从无到有再到无的一个过程,凯恩这个人物生前引起无数的争议,到最后孤苦伶仃的死去,虽然是百万富翁,但是连一个朋友都没有了,这也是一个强者最大的悲哀。威尔斯很好地把握住了人物命运的变迁给人物内在和外在带来的变化,今天再看《公民凯恩》依然会对剧中镜头语言的高超运用感到惊奇。由于影片极具超前意识,也就导致了一片在问世初期没有受到重视,也使威尔斯在日后的导演生涯上磕磕碰碰。
          大师的颠峰对比
威尔斯在广播《火星人袭击地球》,就是现在拍成电影的《世界大战》,当时因为过于逼真,一度引起社会的恐慌。
 
   美国一位导演曾说过:“《公民凯恩》是电影界的珠穆朗玛峰。”这部电影几乎是无法超越的,不管是电影本身还是导演。奥森?威尔斯在这部电影中是自编自导自演,一个24岁的人从青年一直演到老年,人物动作与表情都拿捏地很准,这不能不让人叹服奥森?威尔斯的天才。《公民凯恩》是电影史上的集大成之作,具有在整个电影史上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改变了传统的电影镜头语言,大胆运用低角镜头,长镜头,对于模型的运用,还有蒙太奇式的暗喻,都是具有实验性的。在他之前,几乎没有人有能力和有胆量在自己的电影中运用这么多的电影技巧,这部电影都可以成为一本教科书了,它几乎使用了当时所用的电影技术,使这部影片充满了无限的魅力。你可以在看过一百边之后,还是能从中有新的发现。由于《公民凯恩》的失利,他的第二部作品《安倍逊家族》就大大受到影响,影片最后被电影公司改得面目全非,最后90分钟的公映版本也只有奥森?威尔斯原版本的三分之一。这部作品很可能会超越《公民凯恩》的成就,会比《公民凯恩》更好看,可是今天这些都已化作泡影了。
   在奥森?威尔斯的后半生,他一直在为自己的新片筹集资金,为别人演电影赚取资金,然后投入自己的电影拍摄。就在这不断地折磨下,他的艺术创作理念也逐渐成熟起来,前期和后期有很大的不同,后期他改编了许多莎翁名剧,其中也有成功的作品,但是由于年华老去和电影资金的束缚,他的导演才华在后期远远没有前期那么卓越。奥森?威尔斯的一生是极为悲剧的一生,他的创作思维的超前,导致在当世的不被人认可,在创作上的自由也收到束缚,拍摄电影也总是由于资金问题拍拍停停,很多计划也是胎死腹中,《堂-吉柯德》他一生都在断断续续地拍,可是直到他去世这个计划也没能最终完成。
    大师的颠峰对比
   曹禺:中国剧作家、戏剧教育家。本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潜江,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1933年完成剧作《雷雨》,《雷雨》1934年7月发表在《文学季刊》1卷3期。《雷雨》的伟大是多方面的,首先,这部作品真正把中国的话剧创作带入了商业模式,使中国本土的话剧有了生存的土壤,本土演员不用在靠着外国话剧混饭吃。其次,《雷雨》在文学上也取得巨大的成就,该剧结构宏大,布局紧凑,戏剧冲突一个接一个,全剧没有冷场。全剧潜台词丰富,一天的剧中时间却表现了二三十年里这个家庭发生的种种变故,使这出话剧体现了完整性。剧本好看,戏更好看。《雷雨》自从初演的那天起,就注定成为经典剧目了,这出话剧在中国话剧舞台上长演不衰,也同时培养了几代优秀的话剧演员,真是功不可没啊。这出话剧怎么赞美都不过分,剧本本身自然有缺陷,但是这与剧本取得的成就相比就太渺小了。作家的成长经历与作品本身有很大的关系,作家不一定会写自传,但是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会影响作家创作中的思路,作家的人生观、价值观会对作家的经历进行辨析和取舍,根据作家的兴趣来决定作品的创作方向。曹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成长于天津这样一个北方大港口城市,他的作品很多都是描写城市和家族生活的,这也和他的成长经历有关系。《雷雨》可能就是发生在他周围的事情,经过他的艺术加工,最后成为话剧剧本的。《雷雨》的成功是多方面的,剧本的结构,台词可称得上完美。
              大师的颠峰对比
   在《雷雨》之前的中国话剧剧本,还没有可以与之媲美的。《雷雨》的出现,才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走向了成熟。有趣的是奥森?威尔斯和曹禺都是在24岁时完成了人生第一部大作,他们的经典作品也是第一部作品,《雷雨》1935年在日本东京被中国留学生搬上舞台,1941年《公民凯恩》首映,中间相差不过6年时间,那个时代可真是大师荟萃的时代。搞创作是需要激情的,许多作家或是诗人都是依靠这天赋和激情创作出动人的篇章,郭沫若就是在一天时间写完了《凤凰涅槃》,换作是我,一辈子可能都写不出这么大气磅礴的诗歌。接着说回《雷雨》,曹禺在《雷雨》之后,接着创作了《日出》和《原野》。这两部作品都是在1937年首演,也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取得了轰动的效应。在曹禺日后近60年的文学之路上,虽然是佳作不断,可就是没有一部作品能够超越《雷雨》的,一部处女作就成了他的颠峰之作。他以后的作品,技巧更加纯熟,社会意义也更深刻。
 
           大师的颠峰对比
                   曹禺话剧《原野》
 
   总之,在作品外在来看,很多作品都要比《雷雨》强,但是经过仔细的阅读和观看话剧表演,都得承认没有《雷雨》好看。文学家的创作不好分析,这里面又很多内在因素,可能即便是作者自己也未必能说个明白。我们只能感叹上帝对人是公平的,辉煌对于每个人只能给予一次,这是人们荣誉的顶点,在历史发展的巧合与必然交错的情况下,这个辉煌可能发生在你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君不见很多神童长成之后就销声匿迹了吗?所以不要怀念往日的辉煌,顶峰时刻不会再来,把握现在才是最重要的。
大师的颠峰对比
《奥赛罗》,威尔斯拍摄的莎士比亚的戏剧改编的电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