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地产产品——产品研究 |
设计管理部分(一)
“密斯"凡"德罗是20世纪世界四位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在被要求用一句最概括的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只说了五个字“魔鬼在细节”。他反复强调的是,不管你的建筑设计方案如何恢弘大气,如果对细节的把握不到位,就不能称之为一件好作品。细节的准确、生动可以成就一件伟大的作品,细节的疏忽会毁坏一个宏伟的规划。”
细节的竞争是最终和至高层面的竞争
读了《细节决定成败》中的这段文字感同深受,近些天来看新闻,产品问题依然频出,很值得反思。这些年来曾与近20个房地产公司合作,也参与了一些项目的开发过程,耳闻目染,有过不少匪夷所思的经历,因此对于一些问题的出现并不感到奇怪,当然也有些心得。工程问题无小事,还是该溯本求源,从现象探究问题本质,标本兼治才可能更好地解决问题。虽然大部分公司都有相对完善的制度与流程,而最终照样会出现不少问题,其间固然有责任心、文化、体制等诸多方面因素,不过很多事故的最终出现大都是一些细节问题积少成多的结果,因此“细节决定成败”的思想在房地产开发中也是同样适用的。
设计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设计管理、产品研发、协同工作、部门管理四个部分,设计管理人员不仅要负责本职工作,更多时间还要与市场、营销、工程、前期、材料、成控等各个部门进行协调与沟通,承上启下,从总体上把控各类要素,将各个部门反馈的意见按照一定权重反映到图纸中并落实到营造环节,由于枝节繁多,在有限的时间内难免会有疏漏,而某些细节的疏忽与大意都可能造成麻烦、浪费甚至事故,因此提高设计管理工作水平对于确保项目品质意义重大。
下面是对设计管理过程中一些细节问题的思考,有些是很多一线人员的共识,提出来供参考,无论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还是个别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冕总是好事。
建筑是死的,也可以是活的,事在人为
迄今为止,国外比较通行的是以业主、建筑师、承包商等三边关系为基础的常规建设程序,建筑师是设计的总负责人,与业主签订设计协议,并负责(结构、设备、绿化、估算等)专业的设计,前些年国内很多项目公司都没有规划设计管理部门,而今责任建筑师与规划设计部两种体制并存,不过遗憾的是,很多项目中依然没有建筑师的身影,很多本该由建筑师负责的工作由其他专业人员负责,出现一些专业方面的错误在所难免,这种人员缺位或设置不合理所造成的损失普遍存在,且很多都被忽略了,因此设计部门的人员配置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性问题。
招不到建筑师的现象
没有哪个公司不想招到优秀的设计管理人员,而体制的弊端造成的瓶颈不容忽视,如采用统一级别薪水,由此待遇明显低于设计公司的水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公司常年在网上招聘,效果并不明显的重要原因之一,舍得潜在成百上千万元的浪费,却舍不得十几万元招人,由此所带来的开发中缺位现象目前依然比比皆是,不能不说遗憾。
设计管理人员不专业的现象
建筑体系庞大,种类繁多,并不是所有的建筑师都常做房地产项目,建筑师中有些以方案为主,有些以施工图为主,负责方案主创及规划的建筑师比例不高,而项目前期开发过程中,规划工作涉及层面最多,直接影响到项目效益,因此设计部负责人最好做过规划。
设计与工程部门的设置之争
于一般项目而言,一个设计部门相对完整的设置包括两名建筑师,其中一人负责部门管理,把控规划与建筑方案及产品品质,另一人侧重施工图与材料选购及产品执行,结构、水、暖、电、景观环境工程师各一人。
不过大部分项目都没有如此齐全的设置,主要因为设计部与工程部的人员配置之争始终存在,尤其是结构、水暖、强弱电、工程师的配置问题,如果工程部门管理水平特别高或工程规模较小,水暖与强弱电人员及景观环境人员可与工程部合用,而其他人员则不可少,表面上看工作内容趋同,而实际上角度不同,互为补充,当前很多设计管理人员的产品研发职能都未能充分发挥。
综上,除非有强大的总部作为支撑,否则项目公司中规划设计部门必不可少,人员配置应尽可能完善,设计管理人员的选拔可参考如下方面:
对设计质量与产品品质的把控能力;
对于地产设计工作流程的实际经验;
选择设计公司及与设计公司协调的能力;
产品研发与执行的能力及对产品走势的判断力;
对相关部门工作的熟悉度与协调能力。
找个好医院不如找个好医生
很多时候上了手术台才发现选错了医生,想下来也已经晚了,也只能听天由命,难免有一失足而成千古恨的悔憾,这也是很多项目选择设计公司时出现的问题,而设计公司是影响项目成败关键因素之一,事关重大。目前很多公司都很欣赏国外品牌设计公司,尤其是高层领导,不过他们想不到的是其中的细节问题让很多一线的管理人员无所事从。
一般来讲名牌医院的医生综合水平相对比较高,国外品牌设计公司也是如此,但国内真正的国外设计公司很少,大部分公司都是挂牌的,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找到了好医生,等上了手术台才发现真正操刀的大都是毕业1—3年的设计师时难免会不安,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找个好医院不如找个好医生。
规划与建筑设计规范体系庞大,很难保证不出现技术性问题,不过很多设计公司出图前少有人审图,公司的效果图书籍琳琅满目,却找不到一本设计规范。如果甲方比较专业还好,如果也不太懂,听之任之,则设计会一塌糊涂,等到了施工图和施工阶段才发现问题,为时已晚。因此选择设计公司时一定要亲身考察并逐一鉴定,最后通过综合评价作出选择比较稳妥。
工程中完全意义上的竞标不是最理想的选择,毕竟现今社会诚信体制有待完善,工程中时常会出现如此带来的矛盾,如甲乙双方常就付款问题产生纠纷,从而延缓工期,造成后面工程营造中的抢工等现象,当前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双方信任度降低到一定程度,设计公司怕图纸被骗走得不到设计费就必然会想方设法拖延交图时间,有时甲方因设计图纸不合格拒绝付款,有时乙方因设计反复修改要求增加费用等设计中不可预见的问题时有发生,因此发图与付款时间的搏弈始终存在。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恢复一定的信任度,确定矛盾焦点,明晰责任,其次将设计进度、质量与付款挂钩,在合同阶段尽量把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明确,这样在执行过程中有章可循,效率将显著提高。
设计公司的选择可参考如下方面:
设计公司与项目产品定位及品质的匹配度;
项目负责人的设计与管理能力;
设计公司设计流程及管理水平、服务态度、工作饱和度等。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