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家误国论和专家救国论一样荒谬

(2007-06-27 10:34:37)
分类: 随笔
 

公共决策不应该由专家说了算

 

陶东风

 

在专家救国论喧嚣一阵以后在现在又流行专家误国沦。救国也罢误国也好,在我看来全都是一些危言耸听或者说混淆视听的似是而非之论。两者看似极端对立,其背后之预设却如出一辙:无限夸大专家的作用,以为专家就是救世主或乱世主。其实这是违背历史常识的。我们什么时候见到专家发挥过这样大的能量?在中国历史上有么?没有。西方历史上有么?也没有。

我自己从来不认为专家对国家社会没有任何影响,但是也不认为专家对国家社会具有决定性、支配性的影响。特别是与政治家相比,专家的影响力从来就没有政治家大,而且以后估计也不会比政治家大。在以前批判“白专道路”的时候是这样,在今天这个所谓“专家治国”的时代也是这样。原因很简单,国家和社会的决策权从来都是掌握在政治家手里。专家的意见他们可以听也可以不听,或者别有用心地听一部分,或者嘴上听实际不听。等等。但是就是不可能出现政治家被专家牵着鼻子走的情况。相反专家被政治家牵着鼻子走的现象倒是经常发生,这或许就是专家在今天面临信任危机的重要原因。

我不主张专家治国,虽然尊重专家意见比不尊重专家意见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要好得多。我的观点是:在事关整个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重大公共性问题上,我们最后应该依靠的不是专家,也不是政治家,而是公众。

任何专家的知识都是有局限性的,即使所有专家集合起来,他们的智慧也仍然是有局限的,何况不同领域的专家常常会在同一个问题――即使是他们专业内的问题――上争论不休,无法达成一致意见(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对于某杀人犯是否精神病人,长江是否要建造大坝,国家大剧院应该如何设计等问题,不同领域的专家乃至同一领域的专家就曾经打得不可开交),这说明任何一个或一群专家的视野都是有局限的,他们都是某个很有限领域的专门之家(专家专家,其前提就是“专”),同时也说明任何公共性的问题都不是单纯的专业问题。让一个核武器方面的专家去谈论蔬菜水果问题、校园暴力和自杀问题,你可能会觉得他的观点特别幼稚,简直有损“专家”的光荣称号。正因为这样,我不赞成专家对什么问题都随便发言,什么都谈,其实在很多自己不熟悉的问题上,专家的观点不一定比一个清洁工高明到哪儿去。这是一。

另外,我始终认为专家的意见还要接受平民公众的检验,专家最多是提供参考意见,或者决策咨询,而不是最后决策。这是因为(如上所述)任何公共问题实际上都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或专业问题。我们的社会曾经非常蔑视专家,也曾经非常迷信专家。在今天看来,迷信专家的人更多。不但政府部分出台政策的时候要打着专家的旗号,就是一个护肤品或药材、饮料的广告也要抬出专家,拉大旗作虎皮。这里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把公共问题转化为或误解为单纯的专业问题。比如一谈到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等,好像非专业人士就没法谈论,即使谈了也显得无足轻重。只有那些人口问题或环境问题的专家方能一言九鼎,因为他们有研究,他们能拿出各种各样的数据,一套一套的。但是事实的确是这样么?不见得。比如,长江要不要建大坝、造发电站?这完全是专业问题吗?不是,这个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有些属于这个专业的问题(比如每年能够发多少电),有些属于那个专业的问题(比如建造了大坝将面临什么样的生态保护问题),有些是考古学和历史学的问题(比如古迹搬迁的可能性和难度),有些是经济学家的问题(比如移民的搬迁要花费多少钱)。但是更多的是任何专家无法解答的问题,比如:三峡周边的居住民对故居的感情问题。再比如城市改建。这也不是建筑专家、交通专家等能够单独解决的问题。改建涉及到美学问题、道德问题,涉及到人们对于旧城的感情问题,涉及到历史的延续性问题。这些很微妙的问题属于价值问题,意义问题,我相信是任何技术专家都解决不了的。为了弥补专家的不足,一个办法是扩大“专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把人文科学方面的研究者也吸收到专家队伍中来,而不是向通常理解的那样把专家等同于理工科方面的技术专家。但是这还不够,最根本的还是要让公众来进行最后的决策。一些重大的公共问题是和大众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按照人民主权的现代理念,最终的选择权当然应该在老百姓,在大众。首先因为他们是我们这个社会和国家的主人,其次因为我们不能低估公众的智慧和判断力。在不受蒙蔽的正常情况下,他们常常会做出比较正确的判断。当然,公众的判断也不永远是正确的,但是相比于越过公众由专家直接决策,我觉得弊端要少,或者说出错的可能性相对要小一些。也许这就是陪审团制度的合理性所在。众所周知,陪审团成员都不是法律专家,而是一般大众,加如我是美国公民,我就很可能被抽到去作陪审团成员。为什么要让非专业的人士来作出最后的判决而不是让法官说了算?就是相信非专家的公众的判断力是可靠的。

越过了公众由专家直接决策,这样做存在种种陷阱。一是我们刚才说的专家本身在知识上的局限,还有一个就是专家不是圣人,他们也会被利用,会被金钱或者权力所操纵,种种可能性都有。

在专家治国的现代趋势下,谁来限制专家是个很大的问题。这点我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不要小看,这是西方很多人正在担忧的问题,同样也值得我们担忧。现在社会上开始流行专家误国的论调,主要的原因是专家的公信力在下降。下降的原因还不是专家的知识局限造成的而是专家的道德人格缺憾造成的。不管是在哪个领域,可能经济学领域特别严重,专家被权力和金钱腐蚀而昧着良心说瞎话的事情屡屡发生。事实证明,专家在权力和金钱面前并不比其他人更有抵抗力和免疫力。专家要重建社会的公信力,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自己的独立性,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说话。

 

 (本文讲发表在《先锋中国评论》今年七月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