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连杰:一次无关武侠的访问

(2006-02-03 20:44:50)

李连杰:一次无关武侠的访问

 

李连杰从容地走进来,坐在我的对面。他的背面是一幅《霍元甲》的海报。海报中的霍元甲目光坚毅,生活中的李连杰澹定自若神采飞扬。尤其是说到电影《霍元甲》,他更是感慨良多,因为这是一部他把42年的生活感悟融入其中的作品。作为一个武打明星,在《霍元甲》之前李连杰已经拍摄了33部电影。那么这部电影中的“霍元甲”究竟与他以前扮演的黄飞鸿、方世玉有什么不同呢?他坦言是对武术精髓和武学精神的认知的不同。就如同他现实的心态,不为名利没有欲望,只为幸福、快乐地过好每一天。

其实武术到最高的境界,追求的也是这个。太极是阴阳,有攻有守,有高有矮,有男有女,从这两个相对的世界,矛盾的世界,汇到最后无极的世界,无极就是平等的世界,统一的世界,也是武术最高的境界。李连杰一言以蔽之,42岁,他拍这部《霍元甲》就是想告诉人们为什么练武。这次对话,无关武侠但有关武学及其对生死、命运、名利的反思。
  

八岁习武到现在,为什么选择在此时用《霍元甲》作为自己20余年武术生涯的总结?似乎你和霍元甲冥冥中有一种缘分,他去世的时候是42岁,去年你拍《霍元甲》时也是42岁。

我的每一段人生都有一个目标,作为运动员,当时我最大的目标就是代表北京八百万人夺冠,拿到冠军还要保住冠军的位子。连续五年的冠军对自己已经有所交代了,我选择了人生的改变从影。

我在36岁的时候,开始反省,当物质有了保证,名利有了保证之后,我还要追求什么?那时我自省了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有了退休的念头。因为名利是无止境的,你会发现永远有人比你更有名。那时我就开始反思生命的意义,在七八年的时间里,我大部分时间没有花在学英文和拍电影上,而是在宗教里找到了方法。成为佛教徒以后,我花了很多精力修心养性,感悟生命。因为海啸的冲击,使我把理论上明白而没有勇气做的事情实现了。因为如果再不去实现的话,不知道哪次生命就结束了,所谓别人给的功夫皇帝功夫巨星的称谓在刹那间就没有了。如何好好珍惜生命,把别人给的一些无形资产有效回馈社会,是我现在思考更多的问题。我觉得很多事情付出要比得到更宝贵一些。

有报道说拍完《霍元甲》你要开始享受生活了。是基于这个原因你把《霍元甲》视为最后一部武术电影,还是如今的你大彻大悟了?

都不够准确。这里有三层含义,第一是我想在全球范围内重申一下武术电影、动作电影和功夫电影的不同。动作电影可以没有武术,只要人体在运动当中,都可以叫做动作电影。功夫在中国文化里是一个时间概念,当一个人花很多时间重复一个专业的时候,都可以说功夫很好,但功夫并不可以概括到武术当中。武术从止戈制止格斗的思维方法中创造了身体的技术和内在的修养。武术的外延要比功夫的外延大得多得多。不可能用功夫包含我们祖先几千年的武术精髓。我想用这种观念告诉西方,暴力和制止暴力不是解决问题的惟一方法。第二是因为我从42岁开始没有目标了。第三是基于我个人的一种思维方式,我把每一部电影都当作是第一部电影也是最后一部电影,我根本不知道明天还有没有机会拍另一部电影,因为没有人可以预测生命什么时候结束。

为什么如此悲观?

不是悲观,因为没有人可以预测和控制突发事件的发生。也因为如此,我会更加珍惜今天的生命,努力做好手头上的事情,以最后一部电影的心态,把电影做到最好。如果明天还有一部电影,我仍然会把它当作最后一部。

这说明你的生命中除了电影,你又有了新的精神依托,这时候名利于你意味着什么?

  人一直都有完成自己心愿的目标,我42岁已经走完了很多人一生的历程。从学习到创业,到证明自己的成就,从物质到名利都拥有了以后,我要开始享用人生了。现在我个人对名利已经没有追求了,再往后,名利对我只是量的区别,没有本质的改变。我没有太执著的东西了,只想把自己这么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学习到的知识与别人分享。我今天活得非常开心,看到任何负面的东西,我都可以把它转变成正面的看法。任何的舆论和言论都不会把我打垮,生活在很平静的心态中,不管外面风涛海浪,我都一样用平静的心态面对。如果我的经验可以给别人带来一些正面的积极的帮助,就是我今后生活的方向。也就是说未来的我不再会有一个具体的目标,只会有一个大的方向。

你从36岁开始对人生反思,为什么直到42岁才把这种反思的结果付诸实施?

学习任何东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时候要把学到的融汇到自己的思维中,这是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人们会有很多疑问,你李连杰有名有利,生活得无忧无虑,当然开始追求一些心灵上的东西,吃饱了闲着嘛!

我一路走来这四十多年,物质能够给我带来的满足只是在某一段时间里的快乐。没有手表的时候希望有一块手表;梦想有一辆私家车的时候,就会努力想得到,当得到以后,带来的只是三五个月的惊喜,很快就又希望有一辆更好的车;还有希望从小房子搬到大别墅……欲望无限。所以说物质给人带来的快乐只是短暂的,而真正给你带来快乐的是如何用你的内心去衡量生命的价值。物质的刺激对人来说只是量的区别,本质没有改变。

现在对任何东西都没有“欲望”了吗?某种程度上“欲望”也是一种奋斗的动力。

有句话叫人生如戏,如果你了解了游戏规则,就可以置身局外,明白什么给你造成痛苦,什么给你带来快乐。

不知是否巧合,去年你有了数次面临死亡感悟生命的关口,这种时候人的成长也是加速度的。

偶然中也有必然,在西藏快没有氧气的感受是很恐惧的,那时你宁可出100万美金买几个小时前在山下卖10元人民币一个的氧气袋。什么是物质真正的价值,这个时候会有重新的界定。以前我们认为死亡是不吉利的,但恰恰这个课题在人生命一开始就存在了,其实人从生命的开始就是走向死亡的过程。而在电影里、电视剧里、文章中,当失去亲人时,我们听到的都是遗憾:你怎么那么早就走了……”很是凄凉。但如果我们了解了死亡,好好地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当死亡来临的时候就可以很坦然,没有什么放不下的。就像我前两天坐飞机出发来北京,跟太太说:我走了,再见了,如果我有幸活着到北京的话,再跟你通电话!

你真的这么说的,这么坦然地说到死,一点都不怕不吉利?

对,我太太是笑着答应的。因为我们都是佛教徒,都知道生命可贵,所以要好好珍惜自己的家庭、亲人和朋友。在《霍元甲》中有这样一句台词:人活着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人活着是一个群体本能的生存状况。

就如你说的“我们没有办法选择生命的开始,但我们要有勇气面对生命的尽头。”

这是我反复思量写在电影中的一句对白,别人还劝我不要那么“说教”,类似的台词我已经拿掉了很多,之所以加上这句话,是因为我觉得出生是父母给予的,我无法选择,但起码我要有勇气走到最后,这是一个信念。轻易地放弃,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都是一种伤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