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二娘为何要卖人肉包子?
解玺璋
《水浒》一百单八将,有三位女性:一丈青扈三娘、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孙二娘与丈夫张青在十字坡开店,卖人肉包子,十分有名。小时候读《水浒传》,读到这里便有些莫名其妙,不知她为何要做这种买卖。书中有张青对武松说过的一大篇话,讲了在这里开店的前因后果,但是,何以要卖人肉包子?还是不得要领。
日前看了一部影片,名曰《孙二娘》,似乎很想给出一种说法,但思路还是常见的“官逼民反”。影片从张青的叙述入手,敷衍出一篇孙二娘的前史。在这里,张青的身份倒没有什么变化,还是招赘进门的女婿,孙二娘和她老子却发展出新的故事,无非是与官府结下的恩恩怨怨。很显然,这部影片对于观众理解孙二娘性格的形成,提供了很具体的帮助。江湖上送她“母夜叉”的绰号,总是有其因由的。一个年轻女子,何以成为杀人狂?草菅人命而毫不在意?熟门熟路,就是从她的生存环境入手,探寻其中的原由。她生活在一个如此险恶的环境中,走上这条路,也还不是不能理解。
但这还是今天人们的看法。用今天眼光看去,卖人肉包子总是不可理喻的。然而,在《水浒传》诞生的年代,似乎并不是问题。我们读《水浒传》,其中写到卖人肉包子的,并非孙二娘一家,至于吃人肉的描写,就更多了。李逵就用人的心肝做什么“醒酒汤”。其二,张青向武松提到店里卖人肉包子时,轻松得就像说牛肉包子、猪肉包子一样。且看他说:“只等客商过往,有那入眼的,便把些蒙汗药与他吃了,将大块好肉,切做黄牛肉卖,零碎小肉,做馅子包馒头。小人每日也挑些去村里卖,如此度日。”这种伤天害理的事,在他好像谈的是一件很普通的营生。我想,这种情形背后的因由,也许真的要到《水浒传》形成的那个年代去寻找了。
然而,影片拍得倒也好看,上来就给人一种《新龙门客栈》的范儿,扮演孙二娘的周海媚,也使人想起张曼玉,有那么一点风情万种的意思。她和莫少聪(饰张青)的配合,两个人的对打,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却又不仅仅是武打,还有一些情趣,刻画出他们的性格和人物关系。电视电影用了小成本拍这种题材,应该也算一种尝试。但《水浒传》的改编,牵扯到十分复杂的问题,比如这种对人的价值的漠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肯定会有一些负面影响,这是应该警惕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