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6年,中国A股上升130%,为世界股市的冠军。部分银行股、保险股升势之犀利,更令海外基金经理咋舌。相对于A股,中国B股的表现比较平和。不过,笔者认为B股市场的一轮升市已在孕酿中。也许,轮到B股疯狂了。
首先,这轮牛市基本上是流动性驱动的,全国资金目前几乎全部聚焦于A股。坐困银行、实质利率为零的人民币储蓄已经开始移向股市。实质利率也几乎为零的美元、港元储蓄暂时还没有动,但是一旦动起来,速度会很快。这批在中国的外币储蓄所承担的退休、医疗、教育的后顾之忧较少,却面临着人民币升值的「缩水」压力。
其次,B股升势明显落后于A股,估值水平相对较低。在A、B股同时上市的公司中,B股股价较同股同权的A股平均有29%的折让,部分龙头企业的B股,也较A股便宜许多。
第三,B股开始进入海外基金、热钱,以及国内私募基金的眼帘。B股交投冷清,公司研究单薄,海外基金对此敬而远之。大型海外基金大规模进入B股的条件并不成熟,但是小型基金、对冲基金对B股市场的关注度在明显上升。B股可能成为博人民币升值的又一载体。
B股牛市需要一个触发点。笔者认为,新年之后发足的B股股改恰恰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A股牛市始于2005年5月开始的股权改革。当市场对「对价」机制的疑虑消失之后,牛市拔地而起。相信B股的对价未必有A股那么有吸引力,但是市场不会有多少疑虑,此时也毋须更多的揣测。
B股上市公司良莠不齐,基础面因素差别极大,估值水平各不相同。如果散户入场带动大市上扬,垃圾股可能有更大的升幅。不过笔者认为上升行业、龙头企业更值得留意。类似张裕、陆家嘴、深玻这样的公司,B股股价较A股股价均有大幅折让,行业前景、业务个性颇有可圈点之处。最重要的是,这些公司具有较强的抗跌能力,万一市况出现逆转,股价有浮回水面的潜力。
国内多数共同基金受限于投资范围和执照,无法进入外币买卖的B股市场,这也是B股落后于A股的一大原因。但是,这个被边缘化、受尽冷落的资本市场,似乎开始受到海外热钱和国内私募资金的青睐,成交量开始上升。如果散户资金此时冲入,B股可能有一轮疯狂。
笔者于2005年10月着文开始看好A股,当时A股指数为1100点,部分蓝筹股便宜得令人惊讶,市场可谓风和日丽。今日无论是A股还是B股都是风高浪急。A股35倍PE下,风险╱回报均已显得局促。B股27倍PE也不算低(以全球PE估值为参照)。不过在银行储蓄大举进入股市,人民币利率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笔者相信升市未必已近尾声。在股权改革和A╱B股合并传言的刺激下,B股也可能疯狂。不过,切记风险。
本文原载于经济通,为作者个人观点,并非任何劝诱或投资建议。预测市场上升,不代表作者认同股市狂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