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究竟应怎样保卫“中国制造”

(2007-09-19 12:11:11)
标签:

产经/公司

 

究竟应怎样保卫“中国制造”

   近段时期,尽管天气仍然火热,而“中国制造”却遭遇了“寒流”。美国、欧盟、日本纷纷对“中国制造”进行谴责,童装被指责含有致癌物,玩具铅超标,蔬菜农药残留不达标等;被国外召回和限制出口的商品在不断增加;一时间“中国制造”好像成了品质低劣商品的代名词。
而事实是,“中国制造”确实存在极个别问题,但是,99%的“中国制造”是物美价廉的。日本《每日新闻》8月25日的一篇报道很能说明问题,据厚生劳动省公开发表的《2006年进口食品不合格发生状况》,2006年日本检查出残留农药或有害物质等违反日本食品卫生法的有1580件,其中有中国530件,按国别居第一位,其后依次是美国239件,越南147件,泰国120件,厄瓜多尔69件,加纳62件等。再看进口食品不合格率的情况,排位大有变化,中国在前10位中并没有出现。中国产进口食品的不合格率2006年为0.09%,低得令人意外。美国产进口食品的不合格率为0.12%,比中国较高。中国进口件数占压倒性多数,成为检查对象的件数也多。2006年约91200件中国产进口食品受到检查。而加纳、厄瓜多尔、巴拉圭只有60至340件受到检查。今年的不合格率还没有全部统计出来,据厚生劳动省食品安全部监测安全课人士说:“倾向将与去年同样”。“中国制造”的合格率高于美国,这就是基本事实。当然,对于一些国家夸大“中国制造”存在的个别问题,甚至污蔑“中国制造”的做法,中国政府予以坚决回击,并说明事实真相是完全正当的,也是保卫“中国制造”的应有做法。
但是,中国政府对“中国制造”的保卫并没有停留在回应、回击和驳斥上,而是清醒地认识到既是存在1%的出口商品问题也是极为有害的,很可能出现“一粒老鼠屎坏一锅烫”的效应,更可能导致出现“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状况,即:国外一边享受着中国由于劳动力低廉,劳动者低工资而生产的物美价廉商品;一边却在百般挑剔和污蔑“中国制造”甚至限制中国产品进口。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一些产品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这个不能有任何回避。一些地方政府处于追求GDP政绩的目的,甘愿充当假冒伪劣产品生产的保护伞;一些地方存在官商勾结现象,庇护假冒伪劣产品生产厂家;一些黑心生产主见利忘义,不惜偷工减料,生产黑心产品。这些因素都是我国产品质量存在问题的根源。不整治这些行为,不能从根本上杜绝产品质量隐患发生。
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为维护中国产品信誉和国家形象,为期4个月的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25日全面启动。农产品、加工食品、流通领域食品、餐饮消费、药品、猪肉、进出口产品和涉及人身健康安全产品等8个方面被列为整治的重点;各种农副产品生产基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小作坊,餐饮企业,以及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是整治的重点单位;农村、城乡接合部,食品生产比较集中的区域是整治的重点区域。重拳出击严打假冒伪劣产品,是维护“中国制造”声誉的切实之举。同时,还必须充分端正各级地方政府不正确的政绩观,彻底扭转以GDP论英雄的考核机制,消除地方政府充当保护伞的主观动机。这样,才能保证整治效果、巩固整治效果,才能从根本上建立保证产品质量的长效机制。再者,要形成广泛发动和引导民众自觉增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意识,形成生产安全产品、销售安全产品、使用安全产品的良好社会氛围;形成国家监督部门、地方政府以及广大民众对产品质量进行全方位监督的社会监督机制。
    哪怕只有1%的问题,也决不放过,也要高度重视,也坚决把其解决掉和解决好,这就是中国政府保卫“中国制造”的态度和行动。商品特别是食品问题,关系到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决不是一件小事情。中国政府不但是为了维护中国产品信誉和国家形象,更重要地是抱着对国内外消费者负责任的态度,在积极回击国外一些对“中国制造”存在问题夸大其词的同时,采取切实措施,进行专项治理,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坚决查处大要案,并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确保产品、食品安全长治久安。这是真正在保卫“中国制造”,也是对国外妖魔化“中国制造”的最有力回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