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视凶手为受害者凸显美国人对生命的尊重

(2007-04-25 12:23:54)
标签:

枪击

凶手

受害者

美国人性

分类: 未艾娱乐
我们通常的逻辑思维,如果一个凶手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而恰好他也一命归西,我们除了庆幸,能做的就是把他的尸体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任世人去羞辱。
如果在中国,我想,我们甚至会通过一些比较特殊的途径,让阴间的阎王治他一个不得超升、永入十八层地狱的死罪。
 
但在美国,在刚刚发生过的一次充满残忍的枪击事件过后,凶手赵承熙作为死者,被一视同仁地列为受害者被哀悼。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操场上,赵承熙的名字被刻在花岗岩悼念石上,桔黄色的彩纸上写着:2007年4月16日赵承熙。
赵承熙之所以枪杀那么多无辜者,还能享受如此“礼遇”,是什么逻辑让美国民众有如此宽厚心肠呢?
在美国人看来,虽然他犯下的罪行堪称残忍,但学校和社会此前没能对有精神问题的他提供适当的治疗与心理咨询,人们对此表示遗憾,同时也算是以特殊方式安慰失去他的家人。
 
这之中是否也能说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或者因为这种差异性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因果报应在中国的文化思维中占据着很重要的观点,恶有恶报正是对罪大恶极的歹徒准备的唯一结果,任我们怎么有好生之德、悲悯之心,也断不会对一个穷凶极恶的人网开一面,即便他是个疯子。
 
但美国人对待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凶手,表现出了罕见的仁慈与宽恕,他们不仅给了赵承熙与其他死难者同等“待遇”,还以歉疚的心情向赵承熙的家人表示他们的过失,称校方也有一定责任,没有关注到这样一个“特殊”的学生。
有一位网民安慰其姐姐的帖子中说:这不是你或你家人的错误,你也失去了你心爱的人。这位网民的心态代表了大多数美国民众的心态,死者为大。这也正是美国人看重生命的体现。当一个生命消失后,他是令人感到悲痛惋惜的事情,不管他活这做了些什么。美国没有中国那么精深博大的文化理论与基础,他们很现实地理解着死去的人与活着的人,都是值得尊重的。
 
一位美国民众给凶手赵承熙写下了这样的话:希望你知道,我并没有太生你的气,不憎恨你。你没有得到任何帮助和安慰,对此我感到非常心痛。所有的爱都包含在这里。劳拉。
美国人在哀悼死者时,没有把所有责任都推在一个带有心理问题的凶手身上,而是冷静地表达着他们的情绪。他们化怨恨为宽恕,化悲哀为安慰,让世人对美国历史上特大校园枪击案震惊之余,也多了一些理性判断与思考,当然,还有一些人性的真实与感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