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向黎美女作家,小说以优美、细腻、情感等见长。她的女主人公们往往重情而端正,有一种古典气质的浪漫——无论是欧洲浪漫主义语境下的“浪漫”还是传统文化中的“古典”,都是对于资本现代性的一种矫正。潘向黎的城市,是有着人情人性之美的城市。
《荷花姜》从餐厅主人丁吾雍的视角出发,列举了两类客人:一类客人对钱的敏感度是很清楚的,是可以被符号化地来把握的;另一类则不是。小说写了第二类,有情之人。小说开场:每一次看见那个女人,丁吾雍心里就有一个声音响起:应该去报案。
这句话是潘向黎的美学浓缩,她的城市不是政治经济学的城市,是情感的城市,城市的秘密表现为情感的秘密。小说由一对经常关顾餐厅的陌生男女的情感关系展开,丁吾雍:“他马上判断出了他们的关系,同时他也马上决定要长期欢迎他们,反正挣谁的钱不是钱呢?这种关系,在钱上总是格外大方的”。故而,当“突然有一天,那个一身黑灰的男人不见了”之后,丁吾雍好奇但也克制住了自己的好奇,“因为这个城市里,盛产的就是男女间的各种相遇和离散”。然而这位神似“荷花姜”的女子颓然而哀伤地告诉丁吾雍:“他死了,是我把他杀了”。
成熟的读者不难发现,丁吾雍貌似洞彻情感关系,但他的判断颇为幼稚,过于严重地对待“死了”“杀了”这类恋人絮语。小说结尾,当陌生男子带着另一个女伴再次出现时,丁吾雍“大吃一惊”,“这个男人没有死”,这再一次确证丁吾雍心态的不成熟。小说闲笔丁吾雍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对在人群里谋生有一种天然的畏惧”。他有一个同居了十年的女友,没有结婚,没有孩子。丁吾雍是较为典型的“现代人”,追求自由与情感,但比较简单。
潘向黎的小说世界,是一个由花、瓷、茶、古典诗词所组成的。是本真性的人性相信,这往往落在对于情感的倚重。在这个意义上,潘向黎的古典和浪漫是彼此交叉的,她的浪漫没有那种廉价感,她的古典也没有那种道学气。潘向黎的叙述之道,是将其转化为“意象”。她的小说取法古典诗词,善于使用意象:那个女人,丁吾雍后来在心里叫她“荷花姜”,不是因为她爱吃荷花姜,是因为她与荷花姜颇有几分神似:俏丽,鲜艳夺目,但不是“甜”那一路的,更不柔弱,相反从外表到质感到气味都是洗练明媚和动荡妖娆的奇异统一。因而将其凝固进美学之中。这是一种整合,但整合这一分裂谈何容易。《荷花姜》结尾,气力有一点软:小说以陌生男子问丁吾雍“她……哭了吗?”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