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标签:
大提琴秦立巍拉赫玛尼诺夫张小惠文化 |
分类: 唱片笔记 |
标签:
舒伯特960里赫特卡萨里斯文化 |
分类: 乐记 |
我曾经在一所音乐学院的音乐厅里发过
标签:
妈妈咪呀!音乐剧爱的伊甸园人性娱乐 |
分类: 乐记 |
《妈妈咪呀!》是一定能使所有人都可以爱上它的一部戏!它是一部音乐剧,一部底色纯粹、质地挺括、一尘不染、拥有得天独厚音乐根基并且剧本立意扎实、结构天衣无缝的“戏剧”。它虽无高深的经典命题、庞大的文本结构和风急雨骤的矛盾冲突,却处处绽露人性的密码,洋溢着爱的蜜意,弥漫着情的芬芳。因了西
标签:
文化 |
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已经很缺少像格蕾丝·班布丽(Grace Bumbry)这样富于传奇色彩的全能歌手了。她以女中音出道,在塑造了数个无可替代的最出色的女中音角色之后,又转而唱女高音,仍然表现精彩,成绩斐然。她是一位出生于美国的黑人,却形象气质圣洁高贵如神祇。我没有主动去了解班布丽是什么时候以何种方
标签:
文化 |
分类: Bravo |
将巴赫的键盘作品改编为其他器乐组合演奏而行致敬之举的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1780年代的艾曼纽尔·阿罗伊斯·弗斯特,他将巴赫《平均律》的一部分选曲改编成弦乐四重奏,使“伟大的练习曲”以另外一种形态得以在音乐会和宫廷沙龙广泛传播,并直接影响了莫扎特和贝多芬参与其中。接下来的两个世纪,改编巴赫作品的著名作曲家阵容越来越豪华,二十世纪以来更是有不少指挥家和其他器乐演奏家加入进来。
标签:
文化 |
分类: 乐记 |
标签:
中国歌剧周龙白蛇传英语歌剧文化 |
分类: 乐记 |
在去年的北京音乐节上欣赏过赏心悦目、开怀轻松的亨德尔《赛魅丽》之后,再观看周龙的《白蛇传》,便显得很累,这“累”不是来自对传统故事的颠覆诧异,也并非不习惯剧情的时空同构,亦非导演理念和舞台实景与心理预期的错位。很显然,周龙的音乐还是用功过勤,用力过猛,它包含的元素太多太杂,几乎令人“耳”不暇接。周龙写得累,乐手奏得累,歌手唱着累,我们听了更累。从这个角度看,这种歌剧写法不仅属于资源浪费,也给制作者、演唱者和观戏者带来负担。然而正是这样一部并不能带来轻松的“歌剧”,许多观众的感觉却是像“音乐剧”,他们以为剧情结构和导演手法似乎还是百老汇的元素更多一些。尽管如此,我对该剧剧本的构思与写作还是颇为激赏,甚至感到有点意外——周龙第一次做歌剧,居然就摊上一个非常好的剧本,不仅主题情怀充沛新颖,更难得戏剧结构平衡精当,而且剧词写得意境迷离,可以说完全达到民间传说“歌剧化”的升华高度。
本来导演和舞美舞台的构思也颇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