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洗菜水重复用了一回,我嫌弃,一洋说记起奶奶在世常说的一句话:人染水,水不染人。
当即愣了一下,这样的老言古语,看似平常,细咂摸,生活的哲理全在其中。
也记起妈妈从前纸壳纸片都不会浪费,至今我保留她所有记录的笔记中,相当一部分竟然是剪刀裁格的包装纸盒,规整的一小块一小块,家中怎能无纸张啊?但她用行动践行她唠叨我无数次的:敬惜字纸。
敬惜字纸,也就是敬惜带字的纸,在我国是有悠良传统的。
《燕京旧俗志》记载:“污践字纸,即污蔑孔圣,罪恶极重,倘敢不惜字纸,几乎与不敬神佛,不孝父母同科罪。”
于是,就出现了劝人敬惜字纸的善书,也就是所谓“惜字功律”。
《文昌帝君惜字功律》劝勉的善行主要有:
生平以银钱买字纸至家香汤浴焚;
生平遍拾字纸浴焚;
多收字纸灰深埋净地;
以字纸焚疏炉;
以字纸漂净水中;
或急或缓,见字纸必浴焚;
偶于秽处见字纸,即收起不轻忽,等等。
对于其他有字物品的处理,查《惜字条约》规定说:
石桥残碑,凡有字迹,需用铁凿凿去;
不可任意践踏坐卧其上;
布匹有字,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