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廖玮雯
廖玮雯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17
  • 关注人气:2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2017-06-29 23:10)
标签:

杂谈

杭州保姆纵火一案让人感到非常悲愤,尤其是我听到女主人的父亲,孩子们的外公,那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嘶哑的哭声的时候,那种悲伤、愤怒实在让人无法承受。

悲愤之余,更多的是遗憾,或许,她们原本可以不死。

我痛恨那个恩将仇报的保姆,不过,我也清楚,恶人在她成为恶人那刻,无论生死,她都已经沦入无间地狱,万劫不复。

我在监狱见过太多作恶多端的人,他们能吃,能睡,但是,你很难再在他们身上看到人之为人的影子了。

他们的罪行将用一辈子来偿还,他们所犯下的罪恶越大,加诸在他们身上的惩罚越重,生理的,心理的,我曾经和一个杀人犯对话,他一点也不敢提及过去,日日夜夜活在恐惧之中,一个五十不到的人,形同枯槁,苟且残生。

有人会说,有些恶人,就是恶人,他不悔恨,他不痛苦,看起来好像无所谓的样子,是的,是有这样的人,但是,他又何尝可以再去感受得到哪怕一丝幸福快乐?他贪婪,他怯懦,他恶毒,他卑贱,他此生和美好再也无缘,对这些人而言,他们所谓的活,比死去还痛苦。

所以,那个凶残的,恶毒的,愚昧的,可恶的保姆已经在她为恶那一刻起,就已经遭到了报应,无论她是苟活于世,抑或

标签:

杂谈

文 / 廖玮雯

看了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说不上好,谈不上坏。镜头之下,山城很美。


诚然,倘若用苛刻的眼光审视,这是一部很荒唐的电影。


三段感情,无一幸存。


陈末小容,步伐不一,多年感情,不敌现实;猪头燕子,不过是验证了卑微到尘埃里的爱情,终究都会成为尘埃;最简单的爱情,就是茅十八与荔枝,我爱你,你爱我,两个人就这么黏一起,每天傻傻地笑,对ta好就行了。平凡、简单,原本可以暂且对抗变化无常,可是,编故事的不让,那就出意外死一个好了。


看似狗血,倒也真实。毕竟,生老病死,聚散别离,太阳尚未升起,意外已然来临。


可惜的是,文艺青年眼睛里容不下罪恶,于是,主角里头没了坏人。不过,没有了恨的爱,算是爱么?逃开了现实冲击的故事,算故事么?没有了坏人的电影,有意思么?


或许这就是电影里最大的不真实了吧。


但是,电影里的爱情,又让人憋不住眼泪,或许因为,我们籍此想到自己。


谁没为一个人动过心呢?谁没为一个

标签:

杂谈

文 / 廖玮雯

被刷屏了。从昨天的半夜,到今天一整天。


满屏皆是宝宝的家事儿。


有人说,“跟老婆公开撕逼的男人都是low逼”,坦白讲,这种讲法实在是在欺负老实人。


老实人头脑简单,情感迟钝,往往要等到最后的一刻,才会发觉事情一发不可收拾。在他决意撕逼之前,势必早已彻底流干了泪,伤透了心。


这个时候,他已怒不可遏,要拔刀了。


你和他谈理性?要冷静,莫冲动?……,我的意思是说,你懂不懂人性?


分手的时候谈体面,主要都是些机灵人,因为,他们不会让自己陷入这样的田地,遭这么大的罪,受这么重的伤,他们会“留一手”,所以,才能有谈体面,讲文明的余地。


西门庆当然希望文明撕逼,好聚好散。然而,西门庆一定没想到武大郎家里有一个不要命的兄弟,偷个腥就非得要他掉脑袋。


所以,王宝强的反击可以理解,但是,理解并不代表赞成,因为,有更好的处理方式。


来看老实人的代表,武大郎算一个。


武大对貌美如花的潘

标签:

杂谈

文 / 廖玮雯

你们难道不觉得一整年下来,情人节实在是太多了么?

七夕是情人节,元宵是情人节。

平安夜是情人节,圣诞节是情人节。

2月14日是情人节,3月14日是白色情人节,任其发展下去的话,估计可以连续七个月,整一个七彩虹系列情人节……

此外还有广大情侣各种自定义情人节,相识纪念日,表白纪念日,定情纪念日,结婚纪念日,甚至还有相恋十天,在一起一百天纪念日,第一次牵手纪念日,第一次拥抱纪念日……

当然,当人们开始过上传统情人节之后,通常而言,彼此的生日也会被情人节所感染,成为另一个重大的情人节……

对此喜闻乐见,希望“情人节每天都过”的,除了著名歌手梁静茹以外,应该是商家了。

然而,令人发指,惨无狗道的还不是庞大的“虐狗节”数量,毕竟,每个月都来那么好几次,虐着虐着就习惯了……

真正让人胆寒的是,所有的节日都千篇一律变成各种版本的情人节后,各种节日的花样与特色就再也玩不起来了,于是,节日能带来的快乐也越来越少了。

慢慢,你会发现,所有人都变得麻木了,就连最欢欣鼓舞的商家,也要开始头大。即使所有的节日变成了情人节,搞起促销来

标签:

杂谈

文 / 廖玮雯

“这也算是男人?!果断离婚!!”这个评论说的是这样的一件事。

小两口在高速上发生争执,一言不合,丈夫把妻子赶下了汽车,扬长而去。妻子在应急车道上一路掩面而泣,直到民警施以援手,民警打电话对丈夫批评教育,丈夫表示懊悔,来到服务区在民警的劝说之下,两人从归于好,对民警的工作表示感谢。

出于国情,人们通常会劝和不劝分。

但是,在我看来,一个女人真心想要幸福,就得敢离婚,能离婚,敢是勇气,能是能力,缺一不可。否则,就得受着委屈,忍着眼泪,不甘不愿,自怨自艾度过一生。

这对于谁,都不是件好事。

鉴于离婚存在难度,选一个能嫁的,也很重要。

那么,怎样的男人值得嫁?

浪漫的,文艺的说法,就是我爱他,他爱我,就可以了。然而,那个赶你下车的人,在你们恋爱的时候,想必也是你爱他,他爱你,然后你们才选择结婚的。

现在很多影视作品把爱情渲染得太厉害,厉害得让人无法去应对日常,本质上,爱情是变化的,婚姻是稳定的,二者常常发生矛盾。如果过度的理想化婚姻,那是很容易失望的。

所以,暂不讨论爱情,第一个要素是善良。

善良的人,无论

标签:

杂谈

文 / 廖玮雯

一则新闻,一家四口到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自驾游,年轻女子从副驾驶下车,绕到驾驶座旁,忽然,女子被老虎叼走了。年轻男子试图营救,随即折回,车内老年女子与年轻男子下车追出去,虽然园区的巡逻车同时赶到,可惜未能阻止悲剧,老人死亡,妻子重伤。

网上 no zuo no die 骂声一片, 原因就是,大家痛恨这一种无视规则的行为,所以,哪怕是个悲剧,依旧毫不同情。

这一家子肯定知道自己来到了猛兽出没的园区,因为“珍爱生命,禁止下车”的警示牌随处可见,入园前也签了协议,这就是说,事实已经明确说明,无论是发生了争执,或者想要轮流驾驶,这里都不是一个允许下车的地方。

但是,他们就是不管不顾,偏偏就要下车!

因为他们笃信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这一“理念”。或许这一理念,曾经给他们带来了不少“好处”,同时没有遭受惩罚,所以,这次依然心存侥幸。

现实很多这样的人,排队插个队,开车加个塞,考试做做弊,违法求求人,各种专营,各种讨巧,钻规则的空子,图自己的方便,似乎,这么去做,不但不会受到惩罚,反而得到交口称赞:够聪明,有能力,处事圆滑,脑袋灵光……

可是,这次事情

标签:

杂谈

文/廖玮雯

收到留言,说是父亲“执意”出轨,我该如何劝阻他们,去保住这个家?案主接着说到:他不懂事,我们不能不懂!这把年纪,这种事情,丢人现眼,让人笑话,你让我们的脸面往哪搁?!

以及;你说我妹妹是不是有病啊?找一个离过婚的男人?!还有孩子!!爸妈都快要被她气死了!!我该怎样才能让她迷途知返,纠正她这个错误的选择呢?!哪怕她不考虑自己的幸福,也要考虑一下家里人的感受,对吧?!你说她怎么能这么自私啊!!我天天和她吵,都快疯了!!

很多人的家庭关系是混沌的。

倘若要去追溯的话,可以去谈到中国古代的连坐制度,一人忤逆,株连九族。

于是,每个人的行为与举止都被n双眼睛盯着:你别乱来,莫要害我。

这就让中国式的家庭长期处在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状态里。

因为,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在过去,家庭成员彼此团结一致,亲密无间,对于情感依恋,整合资源而言,确有好处。

但就现代社会而言,损的多,荣的少。所谓的家门不幸多,所谓的光宗耀祖少。

因为这种突破边界,粗暴的干涉,蛮横的控制,极易造成人的抱怨、自疚,容易认为错都是别人的,苦却是自己的,这就

标签:

杂谈

文 / 廖玮雯


近日有则新闻,某报业集团的记者成某,涉嫌强奸女实习生。


该女生在结束实习后,前往开具实习证明,成某提出到咖啡馆聊聊,他们聊了些工作的事情之后,成某越走越近,游说女生加入一个采访项目,提出自己可以给到她很多的资源,各种暗示、明示,随后,成某把她带到条餐饮小店密集的街,提出要看看她的身份证,然后,把她的身份证抢走了,女生抢不回来,随即,成某拿她的身份证到酒店开了房。当时她没听从朋友报警的建议,刚进房间,就被成某扑倒后强奸了。


网上论调对错两分,泾渭分明。


要么指责女孩缺乏防范意识,不懂保护自己。要么言语恶毒,臆想阴谋,认为女生涉嫌构陷。要么指责成某十恶不赦,罪大恶极,女生是一个单纯的受害人。


当然,只要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强奸就是犯罪,这点毋容置疑。


但是,我认为片面地强调对错,善恶,陷在激愤情绪之中,并不能真正去看清楚完整的事实,应对之道更是无从谈起。


谈谈我所接触的“强奸犯”。


a犯,生于1989,小

标签:

杂谈

文 / 廖玮雯


有句老话,解决失恋问题所需要的,是足够长的时间,或足够好的新欢,很多人相信了。


但是,面对很多失去爱人,或是求不得,或是爱别离,总之,发觉爱情不如想象,或者,无法应对爱情所带来的剧烈变化的人,他们痛苦,他们悲伤,或者,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伤害就来了,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为什么这样对你……想不通,说不明,深夜袭来,百抓挠心。


时间足够长,新欢足够好?这句话可以回答他们心里的困惑吗?显然不能。


因为我们可以去问,足够长是多长?


即使所有人都知道时间需要足够长,然而,没有人能够准确地回答到底多长,一个月,半年,一年,一年半……,而且,我们去问那些走出来了的人,他们所给出的回答也是大相径庭。


有人很快,有人很快很快,有人很慢,有人很慢很慢,有人转身即忘,刹那相忘江湖,有人时隔多年,依然耿耿于怀……


所以,足够长是多长?


同样,我们说新欢足够好,那么,足够好是多好?要多好才叫好?如何去评判新欢是否

标签:

杂谈

文/廖玮雯



A:

你好,能够理解你的焦虑,也能感受得到你的仓皇失措。


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言,几乎可以将其称之为“时代病”,现在很多人都有这个问题,甚至,究其一生都在寻找答案。


所以,你并不特殊,也并非loser,没有必要太过悲观。


其实这个问题背后,隐藏着的问题就是:我的人生意义在哪?


因为没有标准答案。最终如何评判这个答案“正确”与否,取决于你自己。


所以,指导、建议谈不上,但是我愿意和你分享一些东西。


因为你不知道“你想要的”,所以,你会谈到,同事、朋友都结婚了,焦虑自己年近30,依然没能成家立业,于是陷入恐慌之中。


或许,在你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之前,你想,我和他们一样,我和大家一样,随个大流,至少这样,应该不会错吧。


和别人一个样,确实是一个暂时摆脱“存在焦虑”的方法,但是,请注意,我说的是暂时,因为,很快,你会发现,眼前这一切也不是你想要的,你会陷入新的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