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s4/mw690/001LsOPmgy6KTG2B9K3c3
《五卷书》(Panchatantra),古印度著名韵文寓言集,原以梵文和巴利文写成。据考证最早版本的五卷书当出现于前3世纪,但久已佚失,传说其作者名叫毗湿奴沙玛。现存的文本最早可以追述到6世纪时,此后该书被译成各种文字,包含巴列维文和叙利亚文,传播到世界各国。1964年人民文学出社出版季羡林译《五卷书》全译本。
http://s1/mw690/001LsOPmgy6KTG4m3DOc0《五卷书》的成书年代已不可考,季羡林认为,印度的寓言故事出现很早,“最老的故事至迟在公元前六世纪已经存在了”金克木认为:“现在印度有几种传本,最早的可能上溯到公元二、三世纪,最晚的梵语本是十二世纪编订的。”
http://s3/mw690/001LsOPmgy6KTG4VCFQb2《五卷书》自序说某城市有一国王,生有三名王子,都不爱读书。有位大臣推荐一婆罗门教导其子。婆罗门便以讲故事的方式教育他们,这些故事便是《五卷书》。
http://s13/mw690/001LsOPmgy6KTG5e5vC1c德国第二、三次吐鲁番考察队曾在吐鲁番盆地发现回鹘文《五卷书》写本,今存9件残片,前8件藏在德国柏林国立图书馆(de:Staatsbibliothek zu Berlin)。
http://s12/mw690/001LsOPmgy6KTG6V6Az0b http://s3/mw690/001LsOPmgy6KTG9xWr882
标签:
朝着天堂走中篇小说豹子男权阎连科李村 |
分类: 名家经典书系 |
《朝着天堂走》
定 价:25.00
开 本:16
作 者:阎连科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作者曾获得第一、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第三届老舍文学奖、第四届“十月”文学奖;最新力作《桃园春醒》首次入选作品集。
“回家”,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梦,意味着寻找到自己的身份,也意味着情感、大地和生活的真正开始。
“回家”,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梦,意味着寻找到自己的身份,也意味着情感、大地和生活的真正开始。但是在 “回家”的过程中,却总伴随着失败,这是一种退守。“家”成了唯一保护自己的地方,是世界上最后一个落脚的地方。著名作家阎连科在描述这一“回家”的过程中,展现了世界与人的关系,以及它们以何种冲突、何种形式的存在。
张天元在儿子溺死、妻子回城、狗儿黄黄双腿截肢后,发现自己也要回家了,只是他的家是“死亡”。然而,走向死亡去向天堂的路,又是如何呢?《朝着天堂走》以极端现实的表达,近乎神话的结尾,让你不得不掩卷沉思、重新投入……
【目录】
朝着天堂走
桃园春醒
平平淡淡
瑶沟人的梦
乡村死亡报告
【名家评论】
我非常喜欢阎连科的作品,写得很好,有沉痛感,他写作很有感情。反观有些作家,大概是写多了,故事、文字、情节、语言、技巧、文体都很漂亮,但就是没有感情。
----王安忆
在普遍帮闲化和优孟化的中国当代作家中,阎连科却是一位罕见的例外。
----余 杰
他的文字常常被一种强烈的绝望感、苦难意识、生命抗争精神所控制。面对现实,他下手既凶狠,又严厉,并在一种绝境生存的书写中,毫不掩饰地说出一个作家面对基本世界时那种悲凉而荒谬的感受----这种感受,给许多读者带来了很大的震动。
----谢有顺
真正好的作品是经得住冷落,也经得起炒作的。一部作品写得好,媒体怎么帮忙都不过分。但一部作品不好,不是媒体炒作过度,而是它本身经不起炒作。一个作家的作品要经得起各种折腾。
----阎连科
【经典选段】
“你坐吧。”
“哎。”
“找我有事?”
“我想了一天一夜。”
“说吧。”
“我想我不能让别人受牵累。”
“直说,别走弯胡同。”
“是我砍了小李村的人头。”
“你说啥?!”
“我是一时失手。”
“你说清楚些。”
“是我一时失手,砍了小李村的人头。”
“真是你?”
“真是我。”
“会上你怎么不承认?”
“杀人偿命,一时就怕了。”
“现在呢?”
“想通了,杀人活该偿命。”
“真杀了,逃是逃不过的。”
“既然逃不过,倒不如自首好。”
“来的人都这么说。”
“谁来了?”
“昌旺、大冈、铁锁……六七个。”
“六七个?”
“昨儿我一夜没睡,这个走,那个来。”
“我就怕冤枉了别人。”
“我没想到,连死也争。”
-------朝着天堂走
刘丙林是本该早些死的,居然活到了今天,六十几岁。生命便宜了他。汽车轧死了别人那该是多大的不幸,都上有老,下有小,牵牵挂挂,扯扯连连。既然要轧死一个人,选择刘丙林是再合适不过了。他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又不需要最新最美的图画。是刘丙林死了就好,村人悬着的心可以落下了,刘街悬着的心可以落下了,人世悬着的心可以落下了。
--------乡村死亡报告
牛林折一桃枝看看,把一朵桃花苞点咬在嘴里嚼了,又“呸”地吐出,说打就打,谁怕谁呀。然后喝酒。举起四个茶色酒瓶,碰在空中,砰砰响着,让春天的草绿气息,在那响声中惊着闪开。酒气碰着春气,半空里漫了燥发的味道,人便觉得极想做些事情。又都年轻,就决定回去把老婆打上一顿。
------桃园春醒
“打老婆”折射出的乡村暴力图景
——评阎连科新作《桃园春醒》
李亮
在读者的通常印象中,阎连科特别谙熟于在现实背景下讲述荒诞怪异、奇谲华丽的故事,他的每一部小说几乎都会让读者惊讶、愕然与争论,他通过小说剖析人性恶的一面,来拷问人的灵魂与现实的困窘。今年11月由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阎连科经典作品集》一套三本,在收录了作者的代表作的同时,也选入了他的中篇新作《桃园春醒》,新作延续了作者写作的风格与惯性,但又增添了不少新意。
“春天来了,我们该做些事了”,小说讲述了血脉贲张的张海、牛林、木森、豹子等四人,借着酒性,在春光萌动的灼灼桃花下,竟荒谬地相约“打老婆”。这种捆绑式的乡村男权暴力,显露出其残忍的一面:豹子往媳妇肚子上捅了一刀,牛林打折了媳妇的胳膊,相比之下,张海只是打伤了媳妇,为了当初的诺言,为了虚伪的面子,竟然把滚烫的热水淋在媳妇的手上。施虐的行动并未就此停止,当他们发现木森并没有按照当时的诺言而“打老婆”时,特意设下色情陷阱使木森无力自辩,最后结果让人唏嘘不已:豹子受尽娘家人的凌辱,木森跟媳妇离婚,好端端的几个家庭瞬间家破人忙……
阎连科的高妙之处在于通过一个小小的切入口,剥洋葱般地把乡村的现实图景展露出来。他们在姗姗而来的春色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压抑愤懑,也随着故事的铺展破茧而出。豹子其实是受够了媳妇哥哥的财大气粗、颐指气使的蔑视,木森最终明白妻子其实早怀有二心,他们不仅经济上窘迫,文化上也十分低下,豹子甚至“小学毕业十二年”了,字都不会写。相比之下,村庄的权力腐败盘根错节,权力衍生出的腐败侵蚀着乡村的肌体,造成了财富的落差,在各种因素桎梏下,张海他们当然被压抑得喘不过气来。
作者很好地利用春天万物复苏的这个季节,人性也在这个时候开始苏醒,其中,包括了改变命运的欲望,也包括了郁郁不得志的烦恼。当这些希冀在现实中不能够得到实现时,男权暴力就开始出场,他们把自己的痛苦嫁接到女性身上。或许有些人在殴妻时,内心还有恻隐之心,但在群体的怂勇下,却盲目地随从,最后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当所有的一切都豁然开朗之时,我们会顿悟,阎连科在这篇小说中,已把矛头指向了人性恶、男权与现实权力的压榨。
如果小说就此嘎然而止,也不失为一篇好作品。当然,阎连科并不仅仅满足于揭示恶,他还寄托了一种柔情性的善。小说的最后,他们四人再次相聚桃园,又开始面对着一个难题:“做些事儿”,那么,又该如何办呢?除了抓阄之外,木森提出一个近似荒唐性的建议:谁把桃花扔得最远就照谁的意思做。令人始料不急的是,木森所扔的桃花在春日里飘得最远,那就意味着——大家都得回家给老婆买件新衣服。这种摒弃恶,向往善的隐喻迥异于阎连科以往的作品,在冷峻的同时,也捎带了丝丝暖意,或许这正是作家本人在人性思索上的“桃园春醒”吧。
作者地址:上海延安西路1538号少年儿童出版社文学室 200052
标签:
文化四号禁区阎连科万卷 |
分类: 名家经典书系 |
四号禁区
定价:25.00
开本:16
作者:阎连科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作者曾获得第一、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第三届老舍文学奖、第四届“十月”文学奖;
《大校》曾获解放军文艺中篇小说奖。
鸢孩是一个独自驻守在“四号禁区”的年轻的士兵,陪伴他的只有一只警犬黄黄。他和唯一赖在禁区没有搬家的83岁的老人的孙女小菊,既是军民关系,又是暧昧的青年男女的相恋关系。神秘秀丽的山间景色和朴实淳厚的民风让你联想到沈从文的边城,同时,出人意外的故事情节和令人扼腕惊叹的结尾,又使你唏嘘不已。自然而然地,你会更加迷恋上阅读阎连科的独特审美中去。。。。。。
【目录】
四号禁区
和平战
中士还乡
和平寓言
大校
寂寞之舞
【名家评论】
我非常喜欢阎连科的作品,写得很好,有沉痛感,他写作很有感情。反观有些作家,大概是写多了,故事、文字、情节、语言、技巧、文体都很漂亮,但就是没有感情。
-----王安忆
在普遍帮闲化和优孟化的中国当代作家中,阎连科却是一位罕见的例外。
----余杰
他的文字常常被一种强烈的绝望感、苦难意识、生命抗争精神所控制。面对现实,他下手既凶狠,又严厉,并在一种绝境生存的书写中,毫不掩饰地说出一个作家面对基本世界时那种悲凉而荒谬的感受——这种感受,给许多读者带来了很大的震动。
-----谢有顺
我觉得写作是与读者战斗。你的小说必须要超出读者的想象,你的想法必须来自于头脑,来自于生存的灵魂,没有这样的东西存在,读者就会抛弃你,或是你会被读者打败。
-----阎连科
【经典选段】
鸢孩望着头顶的水色天空。
“你就说你心里想我不行?”
小菊掐一朵黄花塞到妮子手里。
“我真的没有想你,我想我身子下的山洞。”
鸢孩站了起来。
“你不会恋爱,笨死笨活。”
小菊望着又长高了一些的鸢孩。
“你才不会恋爱。”
鸢孩往前边走去。
“等一会儿教你学学恋爱。”
------四号禁区
郁林其回眼瞅瞅房子,一大间,十四平方米,床、桌、立柜、电视机、电冰箱、衣服架、大板箱、女儿的三轮小车、布娃娃、从老家捎来请城里人吃新鲜的红薯,七七八八,全在这一间屋里。只老婆那件风衣,还点出一星红亮。看一眼这些,郁林其仿佛又嚼了遍六年的夫妻生活,他回过头来,望了一阵子老婆,轻轻说了句:
“我确实对不起你,萍。”
老婆瞧着他。
“不是对不起,是你害了我。”
接下他又默一会。
“咱俩离了吧。”
老婆死死盯着他。
“你说啥?”
他说:
“离了吧。”
她说:
“你再说一遍。”
他就说:
“离婚吧,我同意。”
----- 和平战
标签:
文化 |
分类: 海外畅销书系 |
本书荣获2003年美国华盛顿州最佳图书奖
一部壮丽动人的历史爱情小说
描写印度最有权势、最具争议性的皇后
堪称印度的武则天
反抗传统、传奇瑰丽的一生
《第二十个妻子》
【英文书名】The Twentieth Wife
【定 价】24.00
【开 本】16
【作 者】【美】樱杜·桑妲蕾森Indu Sundaresan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她是印度史上最有权势的皇后。
但她生在滚滚的沙尘中,从小在后宫角落长大。她八岁第一次见到英俊的王子,就决心要做他的妻子。但她被迫与一个不爱她的军人结婚,直到三十四岁才与真爱重逢。而他,已是一代君王贾汗季。婚后,贾汗季册封她为“世界之光”。
樱杜•桑妲蕾森(Indu Sundaresan)以罗曼史笔法写历史绮情,这是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叙述茉荷茹妮莎反抗传统,瑰丽曲折的一生。作者对印度历史与皇室生活的考察,更为小说增加了细腻的写实色彩。
【作者简介】
樱杜·桑妲蕾森(Indu Sundaresan)
当代小说家,在印度出生长大,大学主修经济学,毕业后赴美攻读研究所。由于父亲和祖父都是说故事的高手,她从小听他们述说根据印度神话再加上丰富想象力编织的故事,对历史故事尤其着迷。《第二十个妻子》是她的成名作,之前写过两本小说,发表过其他短篇小说。近几年来还积极参与戏剧制作,目前定居于美国西雅图。《第二十个妻子》的续集《玫瑰盛宴》(The Feast of Roses)叙述女主角从成为皇后到过世前的故事,同步出版。
【推荐语】
樱杜编织了这个毫无破绽的故事,将她对莫卧儿帝国时期的政治事件所做的扎实研究,与虚构的描述融为一体……技巧高超得让人对莫卧儿宫廷生活有种油然而生的熟悉感。
-------The Seattle Times
大致上符合史实,桑妲蕾森编织了一部迷人而引人入胜的小说,故事围绕着主角茉荷茹妮莎,一个拒绝遵守皇后本分,敢于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决策者,挑战所有规范的女子。
--------- Free Press Journal
刚开始读这个故事,我对这位印度史上最有权势的皇后的印象似乎仅止刻板印象:倾国倾城、任性自傲、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然而续读下去,透过作者对于那个时代的印度的深入描绘,也才意识到印度女性,即使贵为皇后,在当时也是倍受压抑的。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开展,茉荷茹妮莎的聪慧坚毅、城府深沉以及渴望权力的性格也越来越鲜明;看着她一步步在宫廷里扩展势力,也越发期待接下来她将如何继续挑战传统父权、成为一位不平凡的皇后。
-------by 吴佩颖
【序言】
序言
《第二十个妻子》是根据事实并以部分想象情节贯穿的一部历史爱情小说,女主角茉荷茹妮莎三十四岁才嫁给印度莫卧儿王朝的贾汗季皇帝,但其后十五年以他的名义统治帝国。十七世纪去过贾汗季皇帝宫廷的人,在返国的记述里对她着墨很多,当时她正权倾一时。这些人都未亲眼目睹过她,他们对英属和荷属东印度公司雇主所描述的,部分是事实,部分是传说,部分是市井的街谈巷议。
这些说法都千篇一律地提到她出生时不寻常的遭遇、在萨林(即后来的贾汗季)即位前两人的恋情,以及怀疑萨林是她丈夫之死的主谋。当代史家一般并不同意这些说法,但所有作者对某些观点看法倒是一一致,贾汗季从此未再迎妻纳妾,茉荷茹妮莎是他第二十个妻子,也是最后一个妻子。虽然他在回忆录里只略为提到她,但是她是他在一六二七年过世前生命力最重要的人。印度很多诗歌和民谣都是以他们的爱情故事为题材,而著名的爱尔兰诗人汤马斯·摩尔(Thomas Moore,1779-1852,著有The Last Rose of Summer等知名作品)的诗集《拉娜茹珂》(Lalla Rookh)就是根据他们的故事写成的。
围绕着她的传说几百年来萦绕人心,开始引起我的兴趣。这个隐在面纱后的女人是谁?为什么皇帝对她痴心不移?为什么他给她这么大的权力?在那个据说女人鲜少露面和发言的时代,茉荷茹妮莎铸造有自己名号的硬币,发布敕书,与外国贸易,拥有船只定期往返于阿拉伯海,赞助艺术,批准修筑了许多到今天还存在的御花园和皇陵。换言之,她跨越了传统的藩篱,这一切都因为皇帝爱恋她到了痴迷的地步。
有关她的说法莫衷一是,有人说她慷慨大度,也有人说她残酷卑鄙。她深爱贾汗季,对他着迷到无法自已的地步,她用美酒和鸦片麻木他的感官。可是,他生病时只求助于她,连御医都不相信。《第二十个妻子》是依据所有这些有关茉荷茹妮莎的野史写成,这些野史大部分是在她死后以及她以皇后身份统治时所写的。
她在嫁给贾汗季之前的生平故事是以历史为本,但穿插一些想象的情节。萨林反叛阿克巴、库斯劳反叛萨林、贾汗季在库斯劳逃到拉合尔后对其下毒手、乌兹别克国王和波斯国王威胁帝国西北边境、德干战事、甚至茉荷茹妮莎侄女与库伦王子订婚等,这些都是史实。在萨林王子意图进攻亚格拉的国库未果后,阿里库里叛逃,他支持库斯劳,杀死库图布丁汗·柯卡,以及死在帝国大军手里,也都是事实。至于其余的部分,我是依据市井耳语、十七世纪到印度旅人的说法、茉荷茹妮莎的传说,再加上自己的想象。
莫卧儿王朝前后共有十九位皇帝,统治长达332年(1526-1858)。提到王朝伊始的六个主要皇帝,一般的说法是:巴布尔(Babur,在位1526-1530)建立帝国;胡玛雍(Humayun,在位1530-1556)丢掉江山,被逐出印度,又中兴复国;阿克巴(Akbar,在位1556-1605)十三岁即位,巩固帝国;贾汗季(在位1605-1627)接下父亲留给他的江山后,开疆辟土的功绩不多,但是以风流韵事而传世知名;从小就熟知父皇贾汗季与茉荷茹妮莎感人爱情故事的库伦王子,即位后号称沙贾汗(Shah Jahan,在位1627-1658),他兴建了人间不朽的爱情纪念建筑泰姬玛哈陵(Taj Mahal),而留名青史;随后的欧朗柴布(Aurangzeb,在位1658-1707)穷兵黩武并沉迷于宗教迫害,是帝国由盛转衰的罪魁祸首。
这些帝王所娶的女人,或者她们所掌握的权力,鲜少被论及,《第二个妻子》一书企图填补这段空白。
有一件事是不争的事实,季亚斯·贝格(茉荷茹妮莎的父亲)家族的女人对她们的男人和印度历史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力。后世给贾汗季一直到一六二七年他逝世前这段时间,一直大权在握。她组了一个三人执政团协助她统治,她父亲季亚斯·贝格、哥哥阿布尔·哈山和贾汗季三皇子库伦。本书续集《玫瑰盛宴》(The Feast of Roses)里所叙述的就是这段故事,茉荷茹妮莎以皇后身份入宫一年后,库伦就娶了她侄女艾珠曼德·芭努·比干(阿布尔的女儿,季亚斯的孙女)。库伦即位成为沙贾汗皇帝后几年,艾珠曼德在为他生下第十四个孩子后不幸过世。为了纪念艾珠曼德,沙贾汗修剪了泰姬玛哈陵,当时茉荷茹妮莎还在人世。
一般来说,因为泰姬玛哈陵,全世界都知道库伦对艾珠曼德的深情。毫无疑问,贾汗季对茉荷茹妮莎的至情也不遑多让。他或许没有为后世留下纪念性的建筑,但是他给了她晚年的挚爱,随心所欲的最大自由。茉荷茹妮莎也确实充分运用这个自由,且因深爱他而尊重他的意愿。她以一介女流统治帝国而知名,但是她之所以成为权倾王朝的女子,是她身为皇帝的夫君衷心如此,一点都没有心不甘情不愿。
樱杜·桑妲蕾森
美国西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