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心远教育熊光炯马相武 |
家族精神民族灵魂
——读《心远——一个教育世家的百年沧桑》
马相武
作家熊光炯作为江西南昌熊氏家族后人,所著《心远——
标签:
杂谈 |
张光昕
《张枣随笔选》的出版,与其说是一次追加的秘密庆典,不如说,是诗人从他过早搭乘的那节地铁车厢里重新走了出来。为了恢复宇宙内部那个似是而非的正常编码,他要去赶赴一场与母语的约会:是啊,我又来了。
信奉诗歌“一句顶一万句”的诗人张枣,在生前留下的散文作品可谓凤毛麟角。直到将这个精致的选本拿在手中,翻开它黑芝麻糊色的封皮(印有张枣喜爱的梅花)那一刻,扑面而来的,是多年前他带进中央民族大学文华楼里一丝德国烟草的迷人味道。本书中绝大多数课堂讲稿正是在这种气味中落成。这个顽皮的导师,一边骄傲地吐着烟圈,一边扬言,要撬开每一位学生紧闭的嘴,要让每个人发出自己的声音。
多年以后,我们这些在他眼中羞怯而执着的乖孩子,从诗人的课堂录音里整理出了它们,在这个不断丢失的时代里,我们是否在那叠迟到的文字中,挽留住了些许美好的瞬间和表情?鲁迅、闻一多、艾略特、庞德、叶芝……这些张枣随身携带的老朋友,在我们端坐的斗室里进进出出,凌空飘荡。我们清楚,
标签:
杂谈 |
父与子,永远的隐痛——读《回鹿山》有感
标签:
杂谈 |
这个“父亲”形象有价值
木弓
标签:
杂谈 |
写出心中灼人的温暖与疼痛——读侯健飞的《回鹿山》
汪守德
一读到侯健飞的《回鹿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我感到一部真正好的作品,应该有一种迷人的力量,吸引着读者不忍从书本之中抬起头来,而《回鹿山》正是一部这样的作品。作者或许让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也都在心中藏着一份巨大的秘密。当这份秘密随着时日的迁延而不断地发酵,并且有朝一日把这一切以洒满阳光的笔墨,毫无保留地敞开来告诉他人,坦然地同读者一
标签:
杂谈 |
假如父爱覆水难收——读侯健飞《回鹿山》有感
http://s8/middle/5df39ff7g7903d9e12e47&690
还没读过《回鹿山》的时候,我问侯健飞:你写父亲是因为“多年父子成兄弟”吗?侯健飞赶忙摇头:
标签:
杂谈 |
http://s4/middle/5df39ff7gb1fcc49c63e3&690
一部旷世奇书,一个惊天大论,迷雾渐渐散开,揭去伪红学的面纱,还红楼以本来面目。
透析胡适《红楼梦考证》——一部误人误世之作,它开创了考证派新红学,却使红学从此误入歧途。
从头探研红楼,逐回查点,寻找暗藏在红楼里的惊天秘密。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510143&ref=search-1-pub
敬请关注!
脚印
中国近代史对今天的人来说,也许是那根灰突突的辫子配着黄黑的脸色,没有阳光的大地上走着目光呆滞的一群人,让人感受到的是压抑、晦暗、模糊不清,而更宏大的政治历史话语把这段历史早改造成干巴的教条。我上大学时所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差不多都是近代历史的大报告。
标签:
杂谈 |
骆一禾是朦胧诗之后的一位重要诗人,在新诗史上一直与诗人海子齐名。但比起海子,骆一禾的诗歌成就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如今市面上各种版本的海子诗集不知凡几,但骆一禾的诗集除了他去世后不久出版但没有得到正式授权的《海子、骆一禾作品集》,1990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世界的血》单行本和1997年出版的《骆一禾诗全编》外,近十多年来没有出现任何骆一禾诗歌的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著名的“蓝星诗库”系列出版《海子的诗》十多年来,在读者中间产生了广泛影响。相比之下,《骆一禾的诗》是一本迟到的诗集。
在众声喧哗、急于事功的1980年代,骆一禾以文明为背景,对诗歌进行了沉潜而深入的思考,并以此思考为出发点,选择了一条迥异于旁人的诗歌修远之路。虽然由于诗人的过早去世,他最终没有能够到达他所期许的伟大诗歌的极顶,但在新诗史上,他第一次诗化了一种结合了完美品行和坚韧意志的行动之力,从而为新诗贡献了诸多新的原质。这些新的原质鲜明地体现在《危蹑》、《辽阔胸怀》、《壮烈风景》、《为美而想》、《修远》、《天路》、《太阳日记》、《屋宇》等一系列诗人性命所系的倾情之作中。但因为此前一直没有较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