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孙向群
孙向群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36
  • 关注人气:20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2010-12-26 16:21)
标签:

杂谈

关于石涛《石涛百页罗汉图册》

                                    

(2010-08-14 15:22)
标签:

杂谈

南京有“白下”“白门”之称

南京人知道这两个名称的来历

是因沿江旧有白石陂,晋陶侃于此筑白石垒,后人又筑白下城,

但是很少有人见到江边的白石坡

在永济大道边的峭壁上就有很多“白石坡”



标签:

杂谈

分类: 印史杂考

笔者近在上海图书馆中见到一部十分完整的明代顾从德《集古印谱》,根据版本特征判断应该属于隆庆六年初拓二十本中一部。由于这二十部原拓本的《集古印谱》的出现,对中国篆刻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所以几百年来备受印学研究者的高度重视,目前哪怕是残本也已经是凤毛麟角了,更何况是完整的足本。当今人们对足本的寻求真可谓“梦里寻她千百度”,此生能见到如此珍贵的海内孤品,实乃三生有幸也!

由于见历代藏家中有顾浩,所以笔者定此本为“顾浩藏本”。此本十二册,分为两函,每函六册。框高16.2×12.6。白口、无象鼻、无鱼尾。四周单边,半页九行,每半页按四分之一和四分之三分为两截,上段分三格,格内钤盖印章,每格下分三行,共九行。

首册扉页有书牌记:

古玉印百五十有奇,古铜印千六百有奇。家藏及借四方者,集印数年,乃成堇廿本。手印者、藏印者、硃楮者三分之。手印友随亦致病,斯谱有同秦汉真迹,每本白金十两。

牌记是鉴定版本的重要根据,可以说是版本的“身份证”。这个牌记的内容我想当今很多人只是见过文献记载,而没有见过实际模样。

卷首为沈明臣隆庆六年序,手书体。半页五行,共九页,版

标签:

杂谈

分类: 印史杂考
随着人们对篆刻史的进一步地深入了解,根据《印薮》中存录《杨氏集古印谱》的几篇序文,逐渐发现早已失传的元代《杨氏集古印谱》对中国篆刻艺术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认识到了该印谱在篆刻史上的重要性,同时也认定生活在元代中后期的杨遵在篆刻史上是一位较有影响的重要人物。对杨遵的生平记载,很可惜在诸多可供参考的史料中很难查得,既使查得也是只字片语,难窥其全貌。

   《史书会要》卷七中记:“杨遵,字宗道,浦城人,徙居钱唐,篆隶皆师杜侍制”。


当代印学史论家韩天衡先生编《历代印学论文选》中记:“杨遵,字宗道,浦城人,徙居钱塘,生平事迹不详。”
近年,在《翰海97拍卖会》一册中58号拍品为杨遵唯一传世书法作品—《临张伯英二王四帖》,这幅作品使人们识得了杨氏
标签:

杂谈

分类: 印史杂考

一、徽宗用印及其内府收藏印记
宋徽宗赵佶,神宗第十一子,生于元丰五年(1082年)。初封遂宁郡王,后晋封端王,元符三年(1100年)即位,年号建中靖国(一年)、崇宁(五年)、大观(四年)、政和(八年)、宣和(七年),共在位二十五年。靖康二年(1127年)为金兵俘虏,绍兴五年(1135年)卒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县)。这位“独不能为君”的皇帝书画家在我国书法绘画、收藏等方面都为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他所用的印章也成为我们研究北宋印章风格变化发展的重要例证。这些印章目前我们能在历代流传书画作品中见到很多,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其在自己书画作品上的用印;二、题他人书画作品时用印;三、用于内府书画收藏的专用印。
谈及宋徽宗的书画作品用印,也应该包括那些别人为其代笔的作品上的他的用印,因为这些印款都是真的,是可信的。现将

标签:

杂谈

分类: 印史杂考

 



关于明代刻本印谱《秦汉印统》的研究,历来都受到版本界和印学界的重视,但是因为都有顾从德家族和罗王常参与;原拓二十部《集古印谱》流传不广、顾从德和罗王常在编辑《印薮》时,没有接受王穉登的的建议改书名为《印薮》,而继续沿用《集古印谱》为谱名,从而造成二部不同的印谱重名现象;《印薮》的流传面很广,在当时所产生的影响也极大,所以人们以为《印薮》是原拓集古印谱》的翻刻;《秦汉印统》也是在《印薮》的基础上删改增补的等原因,致使很多人都把《秦汉印统》、《印薮》、顾氏《集古印谱》混为一谈。例如在《印薮》出版发行三十多年后的万历三十六
年,陈毓为篆刻家王应麒的印谱作小引时曰:
我明东海顾君好事,集古印章千馀,购索诸名家印,用硃砂集成《薮》,便于鉴赏,亦自珍爱,第海内流传不广,欣赏者慕之不得,而吴下贾者用木板翻梓,遂失天真,良可叹息
这说明原拓本的顾氏《集古印谱》确实“流传不广”以致陈毓没有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