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翻译理论读后感教育 |
分类: 老迷糊喜欢看书 |
标签:
学英语听力口语英语的口音教育 |
分类: 老迷糊谈语言问题 |
许多学生和朋友常问如何提高英语的听力和口语能力,事实上这两个技能之间有着很紧密的关系。在教学上我们常常把这两个技能割裂开来,比如单独开设听力课和口语课,似乎这两个方面可以分别进行,于是导致了两个后果:1. 不会与人交谈。与人交谈是双向的交流,如果有问无答,或所答非所问,交流就无法进行。2. 口语课觉得没话可说,听力课觉得很多东西听不懂。
听力和口语之间的相互促进表现在:1. 在口语中主动模仿听力材料,使自己的口语表达接近听力材料中的语言和说话方式,从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2. 自己的说话方式越接近外国人的说话方式,听力理解也就越强。试想:如果你的说话方式和别人不一样,又怎能听懂别人的讲话?这和汉语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类似。
当然,我们在听别人说话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比如口音问题。就汉语普通话而言,口音和方言的不同之处在于口音是介于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一种中介语,是说话人在普通话不标准的情况下尽量接近普通话的一种努力的结果。有口音的普通话通常是在发音上或说话方式上与普通话具有比较系统的差别,只要我们熟悉了这种差别就能够听懂。学外语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英国人
标签:
ladefoged语音学家窈窕淑女教育 |
分类: 老迷糊谈语言问题 |
Peter Ladefoged教授是国际著名的语音学大师。他1925年9月17日出生于英国南部的萨里(Surrey),后到北方苏格兰的爱丁堡大学求学,大学期间因二战服过三年兵役,1947年回到爱丁堡继续攻读语音学,师从David Abercrombie教授。1951年获硕士学位后留校做语音学研究助理,1959年获博士学位,1959-1960年在尼日利亚伊巴丹(Ibadan)大学任教,后来参与了西非语言调查的工作。1962年起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山矶分校(UCLA)英语系任教,建立了语音学实验室并担任实验室主任至1991年退休,一直从事语音学的教学和研究。1965年晋升教授职务,1966年该校成立语言学系,1977-1980年担任系主任,1991年起作为荣誉退休教授(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Phonetics Emeritus)继续从事语音研究工作。2006年1月24日在印度进行语音调查后途径伦敦返美时突发急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