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标签:
杂谈 |
金纲:恢复对传统文化的敬意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3日 15:21 | 来源:大众日报
大宋,在乱世之后,培育了中国人最重要的“文化贵族”和“文化贵族意识”。大宋的“文化贵族”往往出身贫寒,但大多负有“以天下为己任”的道义担当精神。这是宋代文人最为珍贵的道德理念。
□ 本报记者 逄春阶
文化学者金纲历九年之功,完成八卷十七册计五百万字的《大宋帝国三百年》,其首部《赵匡胤时间(上)》已于2014年5月上市,本书突破了以纯研究为本,或以戏说为表的写作格局,将历史陈述与思想探索融为一体,既是一部大历史,也是一部剖析中国社会由衰及盛的思想专著。本报记者对金纲先生进行了采访,金纲先生用电子邮件答复。
《赵匡胤时间》足可以“下酒”
本报记者(以下简称记):现在很多历史读物就是将《史记》、《资治通鉴》中的故事白话化,有的还是戏说,插科打诨。您对这种写作方式怎么看?
金纲(以下简称金):“戏说”之类,也是一种“体裁”,大约应该属于“小说”类。就阅读市场而言,自有存在理由。但我不做这类文字。历史“故实”很多,自身就有比小说更吸引我的地
标签:
杂谈 |
《大宋帝国三百年》第一部中的两段“史论”
金纲
第一段:关于花蕊夫人
……
于是,在这类奇异想象中,赵匡胤成了纳娶战败国君王妃子的好色之徒。
我愿意在这里趁机说说我的史学观。
讲述历史,固然不妨引用“传说”(我的《大宋帝国三百年》就引用了很多与“传说”相关的“故实”),但除了瞩目于其人类学意义之外,还须别有寄托。赵匡胤时代的神话与传说比比皆是,其中一些故事明显带有(有意无意)“阴毒”老赵的企图。我辛辛苦苦又乐此不疲写作《大宋帝国三百年》时,很在意历史哲学家柯林武德在《历史的观念》中的告诫:
思想史,并且因此一切历史,都是在历史学家自己的心灵中重演过去的思想。
历史学的目的,不是重建或还原历史现场(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或给出所谓“客观的”“真实的”历史事实(也同样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过去的永存性就活动在现在之中”。按照柯氏意见,“历史学是‘为了’人类的自我认识。”而这种“自我认识”需要“现在的”(当下的)历史学家的自我介入。
修昔底德、蒙森、奥佩曼都曾在他们的“现在”时态写过凯撒,但他们笔下的凯撒不是同一个面目,元脱脱、蔡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