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剖析《牧人的杖》关于"说方言"的谬误
■ 王 乐
编者按:《牧人的杖》是一本由美国"世界宣教协助计划"(World Missionary Assistance Plan)创办人Ralph Mahoney所主编的训练手册,原文为英文,书名是The Shepherd Staff,厚约1000页。据编者称,该书的目的是为了用来训练和装备"第三世界"教会的传道人。该书第一至三卷为基本信仰知识,第四卷中译为"领袖训练指南"。在一至三卷及第四卷部分内容的写作上,作者的态度基本上是尊重圣经的,但在作者讨论到"圣灵的浸与圣灵的恩赐"时,却谬解圣经,高举"方言"和经历,甚至提出"说方言是圣经中领受圣灵的浸的惟一凭据"的错谬观点(见该书卷四,丁部,第一篇"圣灵的浸与圣灵的恩赐")。该书关于"说方言"的教训,在中国大陆教会的传道人和弟兄姊妹中引起了很大的混乱,这篇对该书有关"方言"的教训的剖析文章,旨在使读者在辨析谬误时作参考。
在属灵的恩赐中,没有一种恩赐比"说方言"的恩赐被人追求得更多,讲得更乱,引起的纷争更大,导致的问题更严重,把教会搞得更混乱。关于说方言的众多错误教训中,《牧人的杖》一书中的错谬是甚为严重的。该书将"说方言"说成是基督徒领受圣灵浸(洗)的惟一凭据。该书作者将圣灵与圣灵的恩赐混为一谈,认为,神应许将圣灵给求他的人,只要你求神给你圣灵,神就会将说方言的恩赐给你,"打开你的心门,继续求主给你这个方言的恩赐,它会使你的服事更有果效。记住:'天父岂不更将圣灵给求他的人吗?'"(《牧人的杖》卷四,丁部第6页,以下只注码,均为卷四丁部的页码)这里作者故意将圣灵与属灵的恩赐混淆,圣经中神应许的是将圣灵给求的人,并没有应许将说方言的恩赐给求的人;而作者则告诉我们,由于神应许将圣灵给求的人,那么你继续求主,主就会给你说方言的恩赐。这一错误结论,完全是作者没有按正意分解圣经中神真理的道的必然结果。
《牧人的杖》的作者还详细地教导了一套可以随意和随时学习和操练说方言的方法。最初的"灵恩复兴运动"在坚持这一错误观点时,并不排除以后可能有领受圣灵的其他凭据。后来"极端灵恩派"更深化了这一错误教训,明确指出凡是领受圣灵的人,一定说方言,而不会说方言的人,一定没有领受圣灵,当然也就没有得救。
圣经中关于说方言的教训与《牧人的杖》中观点的对比
我们先思想圣经中有关说方言的明确教训,并逐一与《牧人的杖》的观点对比:
(一)圣经告诉我们,说方言是属灵恩赐中的一种(林前12:7-10),而决不是领受圣灵的凭据,更不是《牧人的杖》所说的,是圣经中领受圣灵的浸的惟一凭据(第6页)。圣经中既然指出,说方言是一种属灵的恩赐,那么一个人不会说方言,就不表明他不属神,也不表明他没有圣灵,同时也不能证明他就没有得救。而该书将"说方言"定性为圣经中领受圣灵浸的惟一凭据,则向我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一个人不会说方言,他就不属神,他就没有圣灵,他当然也就没有得救。
(二)圣经告诉我们,属灵恩赐是圣灵"随己意分给各人的"(林前12:11)。一个属神的人,有属灵恩赐中的哪一种或几种,完全是由神自己决定的,是神赐给神认为需要的人的,与人的努力追求没有关系,所以才叫恩赐。而人自己无法决定自己在事奉中有哪一种或几种恩赐,人也无法通过自己主观努力和操练,想追求什么恩赐,就可以得到什么恩赐。而《牧人的杖》则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求神给我们圣灵,神就会将说方言的恩赐给我们。这显然不是圣经的教训。它教导人学习和操练说"方言"的一套程序和方法,则完全是出于人自己的意思,以求自圆其说,与圣经和圣灵的带领没有任何的关系。
(三)圣经告诉我们,说方言这一恩赐决不是每一个属灵(属神)的人都可以领受的恩赐(林前12:19、30)。在属神的儿女中必然有人不会说方言,但他同样有圣灵,同样得救。而《牧人的杖》则认为说"方言"的恩赐是人人都必须领受的,因为它是领受圣灵浸的惟一凭据,所以说"方言"对每一个基督徒都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必须的。
(四)圣经告诉我们,说方言的人,是对神说的,不是对人说的(林前14:2、28)。所以如果说方言的人不能将说的方言翻译出来,又没有其他人能翻译出来,他就应当在聚会中闭口(林前14:16、28)。然而说方言的人,可以安静下来,独自一处,单独与神交通时说方言(林前14:2、28)。圣经明确规定,如果没有人翻译方言,即使全体会众都会说方言,也一定不要在公开场合或不懂方言的人面前说方言,以免引起人的混乱和茫然(林前14:23、16)。而《牧人的杖》则认为,说的"方言"即是没有人懂,甚至连说的人自己也不懂,就是自己觉得口中充满了奇怪的声音,也要大胆地、勇敢地、大声地将它们说出来。"你可能觉得你的嘴唇在颤抖,口中充满了奇怪的声音。大声地将它们说出来。"(《牧人的杖》第10页)
(五)圣经告诉我们,若在聚会中说方言,要有两个,最多三个人轮流说,也要有一个人翻译出来(林前14:27)。因为圣经中神定了一个"双重见证"的原则,即"两个人的见证是真的"(约8:17、申19:15),一个人的见证不是真实的(约5:31)。所以在公开场合,如果说方言,一定要有两个或三个人讲,并要有一个人翻译出来,否则不要说方言。而"灵恩复兴运动"的人们,在聚会中说"方言"时,面对大家的困惑和不解,依然我行我素,只顾自己陶醉在一种感觉中,全然忘了周围听不懂的人,在那里发呆地看着他的尴尬局面。
(六)圣经中没有说,一种属灵的恩赐可以伴随一个人的一生,并且可以随时随地按着人自己的意愿任意地运用这一恩赐。而《牧人的杖》则强调说,"一旦你说了方言,你可以随意、随时操练。"(第10页)他们所倡导的说方言的恩赐可以按自己的意思想怎样运用,就可以随时随地的怎样运用的教训,是没有圣经根据的。
(七)圣经要求我们若切慕属灵的恩赐,应当求造就教会的恩赐(林前14:1、12),但也不要禁止说方言(林前14:39)。凡事都要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林前14:40)。而"灵恩复兴运动"除了注重说"方言"这一恩赐外,其它恩赐已经忽略了,可以不要了。《牧人的杖》甚至要颠倒圣经中神定的属灵恩赐的次序,并将圣经中九种属灵恩赐的次序,做了重新的排列,将圣经中排在最后的"说方言"的恩赐提到了第一位(见《牧人的杖》第13页)。
(八)圣经告诉我们,真正来自神的恩赐,是使人和教会得益处、受造就的(林前14:3-4),是叫人安静,而不是叫人混乱的(林前14:33),这是神赐恩赐的目的。如果一个人说"方言",导致了人的纷争和教会的混乱,就当省察自己,在聚会中闭口。如果面对这一纷争和混乱,还要坚持所谓的"说方言",就当在神的面前,试验方言的来源,因为在教会中导致混乱只能是撒但的攻击和邪灵的搅扰,这种所谓的"方言"只能是来自撒但欺骗的言语,以利用我们不加分辨的运用而在教会中制造混乱。事实上,在现实的事例中,邪灵也可以使人说人不明白的言语,行邪术的、交鬼的同样可以说出人不能明白的话。灵,我们的肉眼是不能直接看见的,所以我们对临到我们一切关乎灵的东西,一定要依据神在圣经中启示的真理和原则,在神的面前试验,在主的面前分辨,以免入了魔鬼的迷惑。而《牧人的杖》则不要求,也没有提到,领受说方言的人,应当首先去试验说方言的来源;而是坚决地认为只要能说方言,就一定是领受了圣灵。
《牧人的杖》对使徒行传圣灵降临记载的错误讲解
在《牧人的杖》一书中,作者为了得出"说方言是圣经中领受圣灵浸的惟一凭据"的结论,借用了《使徒行传》五次记载的人领受圣灵时发生的事,并加以阐述,来支持他得出的结论,这五次的相关经文和作者的总结简述如下:
(一)五旬节圣灵降临那日(徒2:1-4)。五旬节圣灵降临时,发生了三个凭据:一阵大风吹过、火焰显现、圣灵赐给他们口才说起别国的话。结论是:"只有说方言是后来人被圣灵充满时,继续不断出现的凭据。"(第4页)
(二)在哥尼流家中(徒10:44-48)。彼得在哥尼流家中讲道时,圣灵降在听道人的身上,圣灵的恩赐也浇在听道人的身上,他们说方言,称赞神为大。结论是:彼得因为他们说方言,才确信他们领受了圣灵。"彼得在此所表现的信心,主要是因为那些外邦人也说方言。"(第5页)
(三)保罗在以弗所(徒19:1-7)。保罗到以弗所给那些领受了约翰洗礼的人,奉主耶稣的名施洗后,为他们按手,圣灵就降在他们的身上,于是他们就说方言,又说预言。
基于以上三个例子,作者总结出,"因此我们可以说,方言是领受圣灵的真正且可靠的最初的凭据。"(第5页)除此之外。作者又引用了下面两个并未出现说方言的例子,来支持他的理论:
(四)撒玛利亚的大复兴(徒8)。作者说,"在这一段记载中,并没有很明显地谈到领受圣灵的人说方言,然而,有一些事情似乎是在暗示这方面的。"(第5页)作者说,由于行邪术的西门,看见使徒按手,便有圣灵赐下,说明他看到了圣灵赐下的一些可见特徵,这可见的特徵是什么,"没有人可以肯定。若说西门当时所见到的,和五旬节当天的一样,不也很合理吗?┅┅有一种极大的可能,就是撒玛利亚人领受圣灵的方式,跟圣经记载其他人领受圣灵的方式一样。"(第5页)
(五)大数的扫罗(徒9)。作者说,"圣经虽然没有提到亚拿尼亚为保罗按手时,保罗说方言,但我们知道后来保罗确实说了方言。"(第6页)
《牧人的杖》得出的错误结论
《牧人的杖》的作者总结说,"基于上述圣经的记载,我们可以这样说:说方言是圣经中领受圣灵的浸惟一的凭据。我们也深信,除了说方言这个最初的凭据,还有后来的其他的凭据。"(第6页)
在第五章中作者又教导了一套详细的、在领受圣灵时学习和操练说方言的程序和方法。第一是在接受圣灵时要放松自己,让自己坐在一个舒服的地方,五旬节那日,门徒也是坐着的,这是合乎圣经的好姿势(第8页)。第二,要张开口深深地呼吸一下,呼入圣灵(第8页)。第三,既已呼入圣灵,你要回应那充满的圣灵,你要说出来,不要用自己的母语,期待并相信圣灵会赐给你一种新的语言来赞美他(第9页)。并说,"起初,你发觉你好像只说着一两个字而已,且不断地重复,继续说下去"(第9页),"你不要惧怕,凭信心勇敢的说出来时,圣灵会增加你的字汇"(第10页)"当你将圣灵呼入时,你必须随之马上说出赞美神的话来。你要用你的声音,但不是你的母语┅┅你可能觉得你的嘴唇在颤抖,口中充满了奇怪的声音。大声的把它们说出来,一旦你开始这样做,便要继续不断的操练。┅┅一旦你说了方言,你可以随时随地的操练。"(第10页)第六章中,作者指出,到底说一种连自己都不明白的语言,有什么目的和好处呢?(第10页)作者列出了十六个好处来回答(所列出的十六个好处,大多是作者利用圣经中的一些经文,得出的错误结论)。第七章中,作者将圣经中属灵恩赐的次序重新进行了排列,在圣经中列在最后的说方言和翻方言,在《牧人的杖》中列在了第一位,并将他们所极力推行的"说方言"运动,说成是正在席卷世界各地的属灵大复兴,即"灵恩复兴运动"(第13页)。
使徒行传所记载的圣灵降临与五旬节的神迹
对于《牧人的杖》对上述五个事例的介绍,我们查考圣经中的相关经文可以知道,使徒行传中清楚提到领受圣灵时说了方言的,只有三次:五旬节圣灵降临那日,在哥尼流家中,及保罗在以弗所。而另外两次,即撒玛利亚的大复兴和大数的扫罗悔改信主时,就连《牧人的杖》的作者也承认,圣经中并没有明文指出,在他们领受圣灵时,伴随的有说方言的事发生。
下面我们一起来思想使徒行传中提到的三次领受圣灵时,出现说方言的事例,看看圣经中告诉我们的,说方言是圣灵的恩赐,还是领受圣灵的凭据。在哥尼流家中,圣经已经明确指出,他们说方言是圣灵的恩赐,而非领受圣灵的凭据(徒10:45-46),并且彼得可以听懂他们是在称赞神为大,是有明确内容的方言,决非《牧人的杖》一书所倡导的在领受圣灵时学习和操练说方言,发出的那连说的人和听的人都不明白的一两个字的奇怪声音。保罗在以弗所时,所发生的领受圣灵的人说方言和预言,经文虽没有明文指出说方言是属灵的恩赐,但在保罗详细阐述属灵恩赐的哥林多前书的第十二与十三章,已明确地将说方言列入属灵的恩赐;可知,在这里说方言同样是属灵的恩赐,而决非是所谓"领受圣灵的凭据"。
对于五旬节圣灵降临那日,主的门徒们说方言,圣经中已明确指出,那是别国的话。五旬节那日,发生的第一件神迹是圣灵的降临。圣灵降临的目的,是见证耶稣基督的复活,使以色列全家确实地知道,他们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就是基督(徒2:32-36)。他们必须悔改自己的恶行,接受耶稣是基督是弥赛亚,他们才能被神拯救。发生的第二件神迹就是主耶稣的门徒们被圣灵充满后,用听众能听懂的语言,宣告天父的大作为、主的复活和对人类救赎的福音。所以这一神迹的重点,并不是《牧人的杖》所单单提到的主的门徒们说起了别国的话,而是为了让所有来自各地说不同语言的人,都能用自己听得懂的语言,知道神的大作为(徒2:11)。神彰显这一神迹的目的,正是为了让听众能够用自己熟悉的母语,很容易地知道和听懂神的福音。反观《牧人的杖》一书则反其道而行之,故意教导人不要用自己的母语赞美神,而应当主动地去寻求和操练一种奇怪的声音,并将这一神迹的重点放在了说出一种新的语言上(《牧人的杖》第9页)。
为了使我们对第二件神迹发生的目的,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这里,先让我们了解一件事,就是在旧约时代,当非犹太人接受犹太教,并信奉耶和华神时,犹太人规定,他们必须放弃自己的语言、文化、习惯、传统,严格按照犹太人的习俗生活,否则犹太人拒绝他们信奉耶和华神。而在使徒行传第二章所记五旬节那日,神则行了一件与犹太人的规定完全不同的大事,就是所有的外邦人,甚至是在其他国家生活的犹太人,在听到和接受主耶稣救赎的福音时,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徒2:6、8、11),而不必放弃自己已有的语言、文化、习惯和传统,这才是五旬节圣灵充满主的门徒们,使他们说别国话的目的。可见,圣灵降临时,主的门徒被圣灵充满,不是为了说别国话而说别国的话,也不是单单为了彰显圣灵的能力而说别国的话,而是为了让来自不同国家的听众,都能用自己所在国家的语言,听明白神的大能与主的福音。因为神定意,不将别的重担放在人的身上(徒15:28)。这才是五旬节圣灵降临发生第二件神迹的目的。
《牧人的杖》的作者忽视了主的门徒们说别国话的目的,反而武断地得出所有被圣灵充满的人,都可以也必须随时随地说"方言"(包括别国的话)的结论。并说说出"方言"来,是人们在回应圣灵,是人们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结果,就去教导人学习和操练说一种或几种、众人不明白的奇怪声音,即所谓的"方言"。使本来用自己熟悉的语言与众人交通,大家就可以明白意思,并得益处和受造就的聚会,变成了都放弃自己的语言,去学习和操练说"方言"这一大家都不明白意思和内容的奇怪声音上,把人带到不得益处和不受造就的外在感觉和虚假的冲动中。这一作法,实在是违背了神在五旬节那日用神迹使他的门徒们被圣灵充满说别国话的目的。
神在圣经中启示的领受圣灵的凭据
根据圣经,神所启示的领受圣灵的凭据是什么?主耶稣说过:"我是真葡萄树,我父是栽培的人。凡属我不结果子的枝子,他就剪去;凡结果子的,他就修理干净,使枝子结果子更多。"(约15:1-3)主耶稣在这里说,他是真葡萄树,而自称属他,或自称自己领受了圣灵,却不结果子的,主耶稣是不认的,并要把他剪去;但那些真正属他的人,也就是真正领受圣灵的人,必然结果子,所结的果子,必与主耶稣这一根基是一致的,即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因为"凡属基督耶稣的人,是已经把肉体连肉体的邪情私欲同钉在十字架上了。我们若是靠着圣灵得生,就当靠圣灵行事"(加5:22-25)。
可见圣灵所结的果子,是对一个人的生命说的,是要求一个人在生活上彻底离开罪恶,而不是对生命以外的某一经历和感觉说的。所以圣经中告诉我们,一个人领受圣灵的凭据,是这个人内在生命与主的生命的完全联合,将圣灵所结的果子的九个方面,在他的生活中完全彰显出来,以自己离恶行善来见证圣灵在个人身上所成就的奇妙工作。"我们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弗2:10)然而,在圣经中却没有一处经文指出,领受圣灵的凭据或查验一个人是否有圣灵的方法是说方言。
过分高举"说方言"带来的偏差
《牧人的杖》高举方言,认为"说方言是圣经中领受圣灵浸的惟一凭据",是违背圣经真理的。这样会把人从圣经所要求的注重个人内在生命的改变,带到只注重追求外在的一种经历和感觉中,并以外在的经历和感觉代替圣灵降临所要成就的生命更新的工作。而这一经历和感觉,就是《牧人的杖》的作者也承认,是一种连说的人自己也不明白的"方言"(按照《牧人的杖》作者的准确说法,应当是奇怪的声音)。只是因为圣经中使徒保罗曾指出,说方言是为了造就自己,他们就强调说,学习和操练这一连说的人都不明白的"方言",是为了造就自己,同时引申为,"是神对我们的旨意、是个人得造就的根源、是在灵里与神团契、是蒙神喜悦的机会┅┅是让基督的意念胜过我们的意念的钥匙"(第10-12页)。
该书似乎在向我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就是"说方言"是一个包治百病的良药,是走向属灵的捷径,只要你学会"说方言",就一定属灵了,就一定在基督里有份了,就一定灵命丰盛了,就一定得救了,就彻底完全了。如果人不来学说这一"方言",走这一捷径,才是不正常的事情。难怪如今有那么多基督徒不加分辨地去随从和参与"灵恩复兴运动"。事实上,使徒保罗在讲说方言是为了造就自己时,是在责备哥林多教会中的信徒乱讲方言,随意在聚会中说没有人明白和没有人能翻译的方言。保罗告诉他们,如果一个人一定要认为他自己说的方言是神赐的,而又不能让众人明白,使大家得益处,那么他就应该一个人在神面前说,使自己得造就,但不要在众人面前说。可惜的是,《牧人的杖》却把使徒保罗对随意乱讲方言和高举说方言的人的责备,当作他们推行没有人能明白的奇怪声音(即所谓"方言")的理由。
此外,圣经中使徒保罗没有说,因为说方言可以造就自己,就应该或可以提倡或要求大家都去学习和操练说方言;而《牧人的杖》却以"说方言"是造就自己为由,就竭力鼓动人们去"学习和操练"说方言。他们不仅教导人学习和操练说方言,而且人为地提供了一套学习和操练说方言的程序和方法,公开宣称凡是领受圣灵时,不会说这一奇怪声音,即所谓"方言"的,就没有领受圣灵的凭据,当然也就没有领受圣灵。
《牧人的杖》的作者列出的"说方言"的十六个好处,第一是"受圣灵的浸最初的凭据",这一错误上述已阐明。第二点是"神对我们的旨意",则完全没有圣经的根据。作者利用使徒保罗责备哥林多教会中乱讲方言和高举说方言时说的"我愿你们都说方言"(林前14:5)和"我感谢神,我说方言比你们众人还多"(林前14:18)作为依据,说这是神透过保罗在向我们传达说方言的旨意。作者说,"保罗为了有说方言的能力感谢神┅┅保罗更为了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及环境,用方言与神交通这个福气而感谢神。"(第10页)进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神(透过保罗)说:'我愿你们都说方言'。"(第10页)
事实上,在《牧人的杖》所引用这两处经文时,有意忽略了紧接着的经文,而这紧接着的经文才是保罗在圣经中要特意强调说明的。圣经中的完整经文是:"我愿你们都说方言,更愿意你们作先知讲道;因为说方言的,若不翻出来,使教会被造就,那作先知讲道的就比他强了。"(林前14:5)"我感谢神,我说方言比你们众人还多。但在教会中,宁可用悟性说五句教导人的话,强如说万句方言。"(林前14:18-19)从这两段完整的经文中,我们知道,神借着使徒保罗说这些话的目的,是在责备哥林多教会高举方言和乱讲方言,保罗劝他们应当注重造就众人的恩赐,因为保罗自己可以说更多的方言,但在公开场合,他更注重用悟性的言语教导人,他不轻忽说方言的恩赐,但他坚决反对过分注重和高举说方言的恩赐。保罗明明知道神不会让所有的信徒同有一个恩赐,所以质问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岂都是说方言的吗?"(林前12:30)
《牧人的杖》在后面列出的另外十四个好处:有洁净和释放的医治功用,是个人得造就的根源,使我们知道圣灵在我们里面,帮助我们学习更完全地依靠神,是一种积极情绪的释放,是感谢神(蒙神悦纳)的机会,是人得安息和更新的泉源,是让基督的意念胜过我们的意念的钥匙,等等(见第10-12页)。对这些"好处",作者有的是通过按私意解释和拼凑经文来支持的,有的连圣经经文也找不到,干脆自己阐述观点,自己下结论。如作者在说明"使我们知道圣灵在我们里面"这个"好处时,没有找到圣经中可以利用的经文,就自己说,"每当我们说方言,我们立刻觉察到圣灵在我们里面运行和活动。"(第11页)但我们知道,圣经里没有这样的教训。如果"说方言"就证明有圣灵,那么现实生活中那些交鬼的、行邪术的巫师们说"方言",又证明他们身上有什么灵呢?
由于该书把"说方言"看得如此重要,它当然就要教人说"方言",并编造一套教导人学习说"方言"的方法和程序,而不必分辨"方言"的来源,并以一个人是否会说"方言",来断定一个人是否有圣灵。这样做会把人们带离与主耶稣在生命里的联合,放弃走十字架的道路,而去追求一种人意制造的经历和感觉。盼望主内弟兄姊妹对此儆醒
标签:
转载 |
http://s5/middle/4d5cbf22gba1c9c834944&690
《诗经·神曲风·月亮之上》翻译成《月亮之上》歌词,《诗经·神曲风·爱情买卖》翻译成《爱情买卖》歌词,《诗经·神曲风·忐忑》翻译成《爱情买卖》歌词,《诗经·儿歌颂·大头儿子小头爸爸》
翻译成《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歌词。
一、《诗经·神曲风·月亮之上》 翻译成《月亮之上》歌词
予遥望兮,蟾宫之上; 我在仰望!月亮之上!
有绮梦兮,烁烁飞扬。 有一个梦想在自由地飞翔!
昨已往兮,忧怀之曝尽; 昨天以往!风干了忧伤!
与子见兮,在野之陌青。 我和你重逢在那苍茫的路上!
牵绕兮我怀,河升波涨; 生命已被牵引,潮落潮涨;
美人兮相伴,斯是阙堂。 有你的地方,就是天堂!
二、《诗经·神曲风·爱情买卖》 翻译成《爱情买卖》歌词
质我之爱兮,迫我别离; 出卖我的爱,逼着我离开;
明汝之诡辞兮,泫而泪泣。 最后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
质我之爱兮,汝心责负; 出卖我的爱,你背了良心债;
假汝之多情兮,徵而不及。 就算付出再多的爱也再买不回来。
汝别汝去,我自告离; 当初是你要分开,分开就分开;
汝言汝情,实劳我心。 现在又要用真爱,把我哄回来。
情难质剂,汝本多情; 爱情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
弃子之手,以晌我心。 让我挣开让我离开放手你的爱。
三、《诗经·神曲风·忐忑》 翻译成《忐忑》歌词
今夕何夕兮,且唱且吟。 啊啊啊啊哦!啊啊啊啊哦诶!
昆弟悌睦兮,今却持刃。 阿的弟,阿的刀,阿的弟的提的刀,阿的弟,啊得提大刀!
今辰何辰兮,且歌且行。 啊啊啊啊哦!啊啊啊啊哦诶!
昆弟笃爱兮,今却甲兵。 阿的弟,阿的刀,阿的弟的提的刀,阿的弟,啊得提大刀!
四、《诗经·儿歌颂·大头儿子小头爸爸》 翻译成《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歌词
子首甚巨兮,父首则微。 大头儿子小头爸爸,
长幼良朋兮,和乐且湛。 一对好朋友快乐父子俩。
子手甚小兮,父手则巨。 儿子的头大手儿小, 爸爸的头小手儿很大。
大小和合兮,泞陌劬搀。 大手牵小手,走路不怕滑。
天地契阔兮,与子偕行。 走呀走呀走走走走,
子刻高长兮,加慰父心。 转眼儿子就长大。
标签:
耶稣所罗门婚姻马太福音挪亚 |
http://s6/mw690/5488156agcd3fae3cd265&690
今天,本来想写《离死不远的瞎眼先生》姐妹篇《酒嘛,水吗,喝嘛》,主题是
“一些牧者在用人情世故上为自己的利益时,他们在酒桌子上能“把酒变成水”一样的喝嘛,而在福音教导上,对于他们,讲出神的话却真的如“把水变成酒”一样的难!于是,轻轻忽忽的教导,不知不觉害人掉坑里。”
http://s2/mw690/5488156agcd3fb2e73571&690
酒,可以喝吗?酒,不可以喝吗?这都不是难回答的问题,问题是:不喝的人,好像很敬虔却可能是自我道德标榜;喝的人,也可能真的就是根本不靠神的话解决问题只靠酒解决问题的。保罗这样向我们作证:“7我作了这福音的执事,是照神的恩赐。这恩赐是照他运行的大能赐给我的。8我本来比众圣徒中最小的还小。然而他还赐我这恩典,叫我把基督那测不透的丰富,传给外邦人。9又使众人都明白,这历代以来隐藏在创造万物之神里的奥秘,是如何安排的。10为要借着教会使天上执政的,掌权的,现在得知神百般的智慧。
http://s3/mw690/5488156agcd3fb75eb202&690
原来,福音确实是很清楚的,不是酒不酒的问题。当今教会流行两种敬拜习惯:每个主日读经讲道根据共同信守的教会;或者,根据自己的随机“感动”与心血来潮。稍有理性的人就能判断哪一种方式更合理,哪一种方式更能建造同心合意的教会。事实上教会一直在教会年历中存在;只是“激进主义”把教会和时间的关系,变得连世界都不如;他们任意而为,并将任意当成合一的标准。他们像没头苍蝇一样飞到时空中,瞎眼领路地占山为王。很多牧者和信徒常有四种时间错乱。
http://s14/mw690/5488156agcd3fc52c506d&690
第一、忙乱。时间总是不够用,忙乱成为他们一生的生活。而一些软弱的基督徒,他们的一切忙乱,都会以牺牲教会牧养学习时间为代价,他们根本无心牧养小羊和学习。
第二、虚空。时间对他们毫无意义,上帝也总在远方或者依然在十字架上,他们信的神是虚无的,没有复活的,与自己现在没有关系,只是空洞的循环,他们自己在通往衰老和死亡的通道或湍流根本不知道神的同在,任意而行控告身边一切对自己不利的人和事情。魔鬼使用这种虚无之感,将他们带入各种“呻吟和宗教绝望”之中。
第三、混乱。晨昏颠倒,寒暑移位,用人的标准判定“好人坏人----用他们自己的标准代替神的标准必然败坏教会一切的事工:他们认为“好人的罪比坏人的罪可爱”。
第四、作乱。罪人按撒旦的教导,“你们可以像神一样”主宰自己、别人、时间。但是,我们相信神会终结时间实施审判,因此,复活和末世论是我们的基本信仰。这一切,意味着我们的时间是以基督为中心的,而这一点,就构成了教会年历的神学根基。历史是“基督的创造”,教会年历将这种观念从空谈变成现实。我们本该靠基督胜过忙乱、胜过虚空、胜过混乱,也胜过“自以为是”并顺服基督。
http://s9/mw690/5488156agcd3fc0c7c4a8&690
酒,也如婚姻,婚嘛,结嘛,离嘛!这很让人可怕:怕找错了人,怕不是神预备那个爱推卸责任的家伙!我的民因为无知识,就灭亡了《何4:6》---现在,我们聚会的那个地方也许是真的在神的知识上是假知识了,不是神的知识了。圣经中“八”字的预表在婚姻中也值得一提:挪亚一家八口在大洪水中得救。犹太人第八天行割礼,也代表重生和基督徒的洗礼(歌罗西书2:11)。同样是第八天,耶稣登山显荣(路加福音9:28-36)。一个重生新造的的基督徒在基督里是自由的!但你的自由尽量不要把不自由的人“气晕”,那也是绊倒了人。
现在,教会里的两种人不晓得悔改的人,一方面是“道德君子吃人的人----我的婚姻比你完美。他们用自己的一件好像完美的婚姻代替自己99件根本不敢在人面前提的事。”一方面“对你不完美的婚姻控告----你这个花光了“父亲所有的钱”的浪荡子,怎么有脸回来!晓得悔改的人也有两种情况:
1、我真的很不好,唯有基督好,基督已经(过去完成时态)赦免了我的罪(将来完成时态);
2、一直在自己的不好中被圣灵责备而不断靠近神顺服神。那些对自己的“婚姻”只祷告不行动的姐妹们是不是被人的教导捆绑还是对自己的婚姻“信”神必然成就而等候,这要区分清楚。
http://s6/mw690/5488156agcd3fcb309d55&690
婚姻当然要祷告寻求神的心意:挪亚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拿各类洁净的牲畜,飞鸟献在坛上为燔祭。21耶和华闻那馨香之气,就心里说,我不再因人的缘故咒诅地(人从小时心里怀着恶念),也不再按着我才行的,灭各种的活物了。-----耶和华闻着我们馨香的祷告,心里必然喜悦我们,连“活物”都不灭,何况,我们被重生新造的有灵的人只是想祷告中遇见神预备的那个他,难道真的很难吗?提到婚姻的难处:必须在“大卫和所罗门的婚姻上”看到我们自己婚姻该警醒的:大卫糟糕的婚姻--必然给自己带来痛--悔改;所罗门---快乐的婚姻---转向拜假神--真信徒必然要分裂出来,不悔改的必然扭曲真理。个人的观点:在婚姻上,不要用所谓“完美”的婚姻做假见证,更不要期待“传奇的爱情”发生在每个信徒身上;也不要用“与不信的人结婚就是不完美的婚姻”跌倒人,或者,因为不完美,就破罐子破摔让她更不完美。
圣经里,神没有说你的婚姻怎么样就可以“与神同行!”只有“信的人(悔改的人),是与神同行的人呢!”现在在教会里,很多事情上都有一个共同的司空见惯的伪问题:我找不到神的旨意!-------或者用结果反过来验证神的恩典。是神的旨意不清楚吗?还是我们自己对神的话糊涂呢?
http://s3/mw690/5488156agcd3fd5dbba62&690
如,我听过一个“牧师”这样祷告:神啊,我不知道你带我到这个教堂要我做什么,求你启示我。------细细想想:自己都已经是牧师了,到一个教堂都几年了,还不知道自己当做什么吗?那你不是在教堂都混了很多年了吗?我们对婚姻固然要警醒慎重,因为我们身边的人都是罪人-都是可能使我们偏离神的人,而我们的神是怎样的一位神呢?圣经里已经很清楚的告诉我们:厌恶罪,爱罪人!
什么叫合神心意?答案很简单:我们就可以告别自己的糊涂概念、把自己的假冒感动、伪造为神的旨意的试探(有些人从“他们教会”学到了很多臭毛病,其中之一就是“我看见神的异象或图画”,“神对我说了这个意思”;“这次真的是从圣灵来的”……他们就这样反复践踏第二条诫命),回到神的话上,如主耶稣说的,“因为无论在哪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马太福音18:20)。如果你为你的婚姻请人祷告,两三个人在一起还不够吗?还不清楚吗?耶稣不是在你们中间吗?耶稣对婚姻的教导不是很清楚的吗?我们为什么就是不信耶稣的话,只凭自己的“感觉、感动呢?”
爱情,谈嘛,怕什么!?不就是如把福音讲清楚一样:福音:就向神悔改的祷告嘛。福音:就是被神找回、认识神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