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京昆戏语
京昆戏语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615
  • 关注人气:27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2022-12-30 13:59)
2022年看戏13场,废掉的票差不多也这个数吧



我的启蒙老师汪正华先生
作者:杨 洁

我 15 岁时,汪正华先生正旅居香港。他的住处和我家相隔300米。母亲见我们姐弟都喜欢京剧,就请汪先生来教我老生。他教了我《坐宫》、《乌盆记》、《武家坡》的唱和念。还在一次堂会上和电影演员许可彩唱了《坐宫》(借的上海名票朱永福的红蟒)。老先生说:中国民族艺术必须口传心授。可那时的我,学戏是玩,一点也不上心。说不出汪先生艺术上的成就,只能说几件往事,以表怀念。

一 、马连良先生旅居香港,汪先生拜马先生为师 ,马先生给他说了一出《乌盆记》。1950年杨宝森先生被邀在香港唱了一期,汪先生作为里子老生在杨先生班里演出。由于他的嗓音条件和长相近似杨先生,除了在台上合作外,没戏时他总是站在幕边学习。为他以后在上海继承杨派艺术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 1961年,我工作之暇有点想学京戏了。我买了《广播报》,把电台里放的杨先生唱段划出来,交给
来源:小红书 清风朗月常有https://www.xiaohongshu.com/discovery/item/61f7a99f00000000210387e9

幼伟(冯耿光)畹华(梅兰芳)两兄:

此次因十四日有个会,所以赶回来,在天津没有担搁,所以没能够和仲述谈话。上沅(余上沅)兄是常见的,昨天他收到了幼伟兄的信,他带来和我商量,他在基金会方面从今年十月起就可以有请假半年至一年的权利,只因会中经费不充裕,所以未曾有所决定。依此间休假办法,他可以得全薪,但问题在于旅费,他和畹华兄出去,旅费当然不成问题,我已把你们的意思略告诉他了。但他所愿意知道详情的有下面几点:

(1)畹华赴俄,何时出发?在俄住几时?

(2)在欧洲各国游历考察共计若干时?拟游若干国?

这几点确定了,他才可以计划他的旅程。大概他的意思还注重在和畹华同游之后,他自己能有一点时间在英国作半年上下的研究,所以他要先知道畹华在苏俄和欧洲的
追忆李世芳 ——梅绍武

      1946年我回到上海后不久,就在家里结识了李世芳,他是我父亲的学生,又是梅兰芳京剧团总管姚玉芙先生的二女婿,他比我年岁大,我就称他为世芳大哥。当时他是随袁世海等名演员从北平到上海来演出的,到上海之后他就住在我家里,我们相处久了就渐渐地成为亲密的兄弟,感情投合,他常鼓励我安心复习功课考上大学,同时也关心我要劳逸结合,晚上休息时去看他的演出。 
      从那时起我才知道,1936年我父亲看了李世芳的演出,那时他才15岁,扮相很像我父亲,被誉为“小梅兰芳”,因此,我父亲便主动提出要收他为徒弟,要将自己的艺术教给他。李世芳的父亲李子健是有名的晋剧演员,受家庭的熏陶,再加上他本人天资聪明、学习勤奋、扮相俏丽,因而成名较早。尤以梅派名剧为特长,无论是唱、念、做、打都有梅派的风韵。在他演出的剧目中有不少是梅派名剧,如《霸王别姬》、《金山寺·断桥》等,因此在当
(2022-04-30 22:30)
趁假期封闭的机会,读完了赵炜先生著的《玉蕊根深——小梅兰芳李世芳先生舞台艺术年谱》。
李世芳的舞台生活虽然短暂,但确实是在努力全面地学习梅派艺术。仅就昆曲而言,他的剧目有《思凡》《闹学.游园惊梦》《金山寺.断桥》《奇双会》《刺虎》《出塞》等。在大型剧目《霸王别姬》《抗金兵》《木兰从军》《百花公主》中都有昆曲的成分。师承上则有萧连芳、刘盛莲、尚小云、郭德明、梅兰芳等。



(2022-04-26 11:46)


       ……1920年,我实现了准备许久的尽孝之举。我在北京城门附近的一片起伏的高地上购置了半公顷地,这片地正对栅栏天主教墓地。我将大部分面积建成一个花园,花园正中请人建了一座小礼拜堂,礼拜堂的地下墓穴用以安放我的祖母和最敬爱的父母的遗骨。花园一角的小地窖则将成为我和妻子的安息之地。花园的正门面对着栅栏墓地,那儿安息着令人景仰的利玛窦、汤若望和南怀仁神父。
       墓地的选址和布局本身已说明了我的想法。
       1920年11月14日,祖母和父母亲的遗骨迁葬于此,迁葬仪式庄重肃穆。
       晚些时候,我在这块地的另一
智利作家伊莎贝尔·阿连德:尚待完成的重要任务是打破父权制

Hephzibah Anderson 2022/01/25 09:00浏览 7w来源:界面新闻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7026229.html


伊莎贝尔·阿连德(Isabel Allende)的书已被译成42种语言并在全球范围内卖出了7500余万册。她的创作涵盖了虚构与非虚构文学,并为纪念在1992年逝世的女儿建立了伊莎贝尔·阿连德基金会,其宗旨是为全世界的女性和女孩赋权。她的新小说《维奥莱塔》(Violeta)有着100年的时间跨度,讲述了来自南美的女主人公动荡的一生与时代。现年79岁的阿连德出生于秘鲁,在智利长大,她在加州家中的书房里接受了我(指本文作者Hephzibah Anderson,作家、评论家)的访问,每天她都会在这里写作。

《维奥莱塔》是如何诞生的?

伊莎贝尔·阿连德:想法始于我母亲去世,正值新冠疫情爆发前
      

李文敏:教学岁月中的知难而进

       1978年,学校招收了“文革”后的第一批学生,是为“78班”。不久,又招收了一些从青海、贵州、河北、河南、广西等地送来插班的代培生。

       1980年,又有一班来自唐山京剧团的小学员入校插在78班里学习,其中分给我一名学生就是李海燕,当时她十六岁。

       代培生的年龄要比北京的学生大三、四岁,这些孩子离家求学,知道自觉用功,显得更懂事一些。学校对李海燕的培养,其实是有点“歪打正着”。一来,我当时三十几岁,在学校里还算是青年教师,教程派本来就顶着不少压力,甚至是带有点儿“实验”性质的;其二,李海燕当时是代培生,入校后不太受重视
纪念我们的老师李世济先生
时间:2016-06-13 来源:中国戏曲学院教务处 文:刘芳 图:宋庭远等 
http://www.nacta.edu.cn/xwgg/xyxw/38104.htm

在四月底、五月初,短短半个月之内,京剧界两大巨擘陨落。为缅怀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世济先生,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程派艺术,5月16日下午,我院召开李世济先生追思会。学院党委书记龚裕、院长巴图,学院老教授赵景勃、蔡英莲、李文才、谯翠荣、张火丁程派艺术传承中心副主任顾玉杰、张火千,学院程派教师、李世济老师的学生张莉莉,京剧系教师王晓燕,教务处副处长张文振、王莹,学籍管理科赵艳荣,学院程派研究生殷婵娟、本科生张白、翟谦等各年级程派在校学生参加了会议。李世济先生追思会由教务处处长张尧主持。

张尧处长首先介绍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李世济先生在我校任教,并担任七二班班主任,参与当时的招生和教学等工作。九十年代末,李先生为中国戏曲学院的新校区建设和开办青研班做出
标签:

转载

    人类是怎么学会语言的依然还是一个未解之谜。语言学和人类学关于语言发展的研究一般都集中在早期阶段,特别是三岁以前,希望能够借此揭开人类语言甚至于人类自身进化之谜。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