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 |
标签:
杂谈 |
今儿个就是腊月二十三,
就是小年儿了,
过了小年儿,离春节就只剩下六、七天了。
传统节日中,
还没有谁能比得上春节的分量。
但是近些年,总有“年味越来越淡”的声音萦绕耳畔。
为什么感觉年味变淡了呢?
小时候一到小年儿,就开始念着年俗歌、掰着手指头盼着过年。
过年活动很多:贴对联、穿新衣、走亲戚、逛庙会……虽然那时物资匮乏,但是乐得屁颠儿屁颠儿的。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
 
腊月二十三,祭灶是这天最重要的活动。
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
为了能让灶王爷美言几句,
要供奉糖瓜等贡品,
吃人家的嘴短,当然就不好讲坏话了。
小年祭灶,家家户户就真正进入过年的气氛了。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
按早年间民间的传说,“尘”与陈旧的“陈”是谐音,
农历正月新年前,扫去家中的一切尘土,
意味着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以此来迎接新的一年。
这一习俗充分寄托了人们破旧立新的美好愿望和辞旧迎新的强烈祈求。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前吃豆腐渣的风俗。
究其因,是当地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
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
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
不过传说归传说,吃豆腐渣实则是古代没有那么多好吃的。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
将“割年肉”放入年谣,
是因为过去普通老百姓的日子比较穷苦,
人们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看来在过去的人们眼中,
“硬菜”才是年夜饭的最高境界。
 
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
这一天,家家户户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赶集上店、集中采购。
那么为什么要在二十七杀鸡呢?
这其实还是取的谐音,“鸡”同“吉”,有吉利、吉祥如意的意思,
这样一说大家就好理解了吧。
其实,腊月二十七杀鸡也是有讲究的。
杀好的鸡,不在当天吃,要一直放到除夕才能吃,
而且不能吃完,要留一点。
因为代表大吉大利,所以节日期间,天天都要在餐桌上见到鸡,这样才算圆满。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
腊月二十六、二十七要准备好过年要吃的肉类,
到了二十八这天,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
各家各户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了。
除了发面以外,还要“贴花花”,
也就是贴年画、贴春联和贴窗花。
 
腊月二十九,蒸馒头。
二十八发完面,二十九自然就要用来蒸馒头啦。
蒸馒头在过去不是随随便便做的,而是要精心准备,
因为做出来的馒头是要跟乡亲邻居交换的。
因此,一定要做得又好看又好吃,
这才有面子,也才吉利,非常有讲究。
除了蒸馒头以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民俗,那就是“上坟请祖上大供”。
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
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
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
 
腊月三十,除夕。
农历年的最后一天,为"月穷岁尽之日"。
在这天家人团聚,亲朋见面,共同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这一天的传统民俗活动很多,有放鞭炮、贴春联、贴挂千、摆供桌、吃饺子、守岁、迎岁……
除夕夜的年夜饭是最受中国老百姓重视的一顿大餐了。
说到年夜饭,一般都少不了两样东西,一个是鱼,一个是饺子。
“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年年有余”。
而饺子,则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
又因为饺子的形状很像一个个的小元宝,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的好兆头,
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在这天吃上一顿饺子。
午夜一到,腊月就结束了,迎岁完成,新的一年开始了。
……
然而,现在的我们这么过年:
大部分人还要等到大年三十才能放假。
 
三十当天一票难求,
真羡慕早早回家的人。
假期短,还没休息好又要上班。
吃着年夜饭,也不忘忙活着刷手机、抢红包。
是什么让我们感觉年味变淡了?
工业化、城市化带来大量的人口迁移,一家人聚少离多,
年前一起大扫除、办年货,为过年而忙碌的场景一去不返。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值得期待的事情变得越来越少,
吃顿好的、穿件新衣服已变成日常了。
吃喝以外的文化传统少了、淡了,仪式感缺失了。
春节成了“突击花钱”的节日,年轻人压力山大。
一到年节,就被七大姑八大姨“围攻”,学习、恋爱、结婚、生子,一个也落不下……
http://upload.mnw.cn/2018/0208/1518052020507.jpg
那么,年味还找得回来吗?
在这个经常分离的年代,每个重要的节日都需要我们花时间和心思去表达重视。
年味,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团圆喜庆的气氛,
是归乡的游子给家人讲讲外面的新鲜事,
是吃团圆饭时晚辈敬长辈一杯酒,
是放下手机,多和父母聊聊天,多陪伴陪伴孩子。
让重要的人更加被珍视,让重要的日子变得与众不同。
年味,其实就这么简单。
标签:
渭头河大缸博物馆大缸滚压成型自动历史 |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第一手资料,沉默的文物带我们回眸最真实的过去,也让它揭开诸多尘封的记忆,诉说着渭头河陶瓷工业最辉煌的历史。
http://s10/mw690/0017eeT8zy7d1QOCqnv49&690
明清时期渭头河陶瓷工业逐渐起步,初期多以生产民用沙碛产品为主。清雍正【1723-1735】年孙氏祖先孙养初在渭头河庄一个叫松林的地方,建起了第一座本地区烧制大黑碗的园窑,从此渭头河陶瓷工业翻开了新的一页。随即渭头河窑业四起,陶业生产逐渐兴旺,到嘉庆【1796-1820】年渭头河陶瓷发展初具规模,致使各窑厂产品竞争激烈,为了生存窑主不断改进产品工艺和引进新产品,博山李家窑大瓮工艺落户渭头河,经过窑匠不断吸收改进,渭头河大瓮-掇货应运而生,并形成了自己独特产品,从而家家生意兴隆。 清末【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窑主集资在渭头河苇洼地建大窑神庙一座。
http://s16/mw690/0017eeT8zy7d1QQkVH12f&690
随着该地区影响力的进一步提高,产品不断更新,民国初期大缸在渭头河有了更大的发展,经博山五龙移居过来的制缸四家族程姓、乔姓,高姓,朱姓窑匠对大瓮和大缸两个产品改进融合完善,形成了美观大方、实用性极强、造型更加独特的渭头河大瓮。解放前至解放后的1954年大瓮靠手工制作,牛拉捻,泥盘条,手拉坯,大瓮分四节成型。http://s3/mw690/0017eeT8zy7d1QShewi22&690
1952年,淄川窑厂(淄川陶瓷厂)工人朱文忠试制成功大瓮“三节成型法”比原来的四节成型减少了一道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http://s16/mw690/0017eeT8zy7d1QVzFtZ9f&690
1955年春,淄川窑厂从徐州请来制缸工人交流经验,改进了大缸的造型,加厚缸壁、缸底。
http://s2/mw690/0017eeT8zy7d1QXWSSl21&690
1961年淄川陶瓷厂工人高充河试制成功“小缸成型机”。
1963年发明大缸刀板成型机,成型后人工拍打修饰,实现了半机械化制作方式。
http://s1/mw690/0017eeT8zy7d1R1IsEg00&690
1966年10月将圆窑烧成改为隧道窑烧成,大瓮内壁施釉改为内外挂釉。http://s9/mw690/0017eeT8zy7d1R386rCd8&690
1979年12月 淄川陶瓷厂邵厚举等人研制成功大缸滚压成型自动线。从此大瓮的制作生产走向了现代化,大瓮造型呈梯形状,里外施釉,外部无打制印纹表面光滑【渭头河地区周边乡镇企业半手工制作延续到80年代中期】,从此大瓮称呼逐渐变成了大缸叫法延续至今。截止到1981年淄川陶瓷厂缸类产品就达到123万件,成为全国最大的制缸企业。http://s6/mw690/0017eeT8zy7d1R4EjEp35&690
1981年有国家轻工部、工业商业供销合作社组织的全国日用品产销座谈会在江西景德镇召开,来自全国制缸届的98家企业参加了会议。淄川陶瓷厂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制缸企业在会上做了专题发言。为促进行业交流发展,参会期间分管领导当即拍板按地域在全国成立了5个协作组,山东淄川陶瓷厂任第一协作组组 长。
1983年山东淄川陶瓷厂在淄博市博山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协作会议,标志着淄博缸类产品迈上新的台阶,成为了全国缸类产品的领头羊。http://s9/mw690/0017eeT8zy7d1R6buuQ18&690
八十年代初淄川乡镇企业依托淄川陶瓷厂的生产技术优势先后办起了多个陶瓷大缸厂,为淄博、淄川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大缸产品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淄川陶瓷大缸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内制作销售中心。
图文冯英岭
标签:
文化 |
http://s4/mw690/0017eeT8zy732zq0cdJc3&690
张琦老师在研习书法
好友书法老师张琦赠送我书法作品,端木遗风,接在手中似有千金重,回想经商三十载政商颇有小收获,但与古人子贡相比差距十万里,这不仅是一幅书法作品,这也是张琦老师对我的鼓励,也是对我的启迪和期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财富及仁义有着非常辨证的认识。"仁义"在儒家那里虽然是头等重要,但是儒家并不反对对"利"的追求,认为"义"和"利"并不冲突,只是对"利"的获取应该符合"义;原则。端木遗风,资料指孔子的弟子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之风,子贡非常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是孔子弟子中的首富。子贡不仅是一个大学问家,还是一个外交家,在他的周旋下,许多干戈化作了玉帛,除在学业、政绩方面有突出的成就外,子贡理财经商上还有着卓越的天赋。子贡依据市场行情的变化,贱买贵卖从中获利,以成巨富。虽然子贡在经商上大获成功,但他在经商过程中始终坚持诚信原则,而且把财富作为他实现理想抱负的工具,"以财发身"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财富的认识和哲学上的思考。利用财富完成人生的理想,财富的终极意义不是奢华的生活,它的终极意义是为实现一个人生社会价值和实现人生意义的一个储备和工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都在努力实现人生意义。
张琦老师虽然在财富上没有子贡那样的财富,但他在自己喜爱的书法道路上同样储备着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张琦又名张起,字墨农,号风林堂主。1970年生人,自幼喜爱书画,书法取二王,专擅正草,兼习隶篆,楷书初学颜柳,后习欧褚,草书学孙过庭书谱,1992年毕业于中国函授大学国画专业,中国书协考级专业一级,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中级注册教师,凭借自己的才干被选为村团支部书记,村副书记,镇纪委干事,工作上兢兢业业,政绩方面颇有成就,先后被评为淄博市青春立功先进个人一等功,山东省新长征突击手等称号,因编制问题下岗另谋生计,他没有怨言,但缺承载了对国家对社会的‘仁义;俩字,今年为了他喜爱的书法艺术,实现他人生的最大意义,他依然辞去了工厂管理层工作办起了书法学习班,能有更多的时间研究他喜欢的书法艺术,实现他在书法艺术上的伟大理想和追求,;端木遗风;我与张琦老师共勉,
http://s9/mw690/0017eeT8zy732zxxQdaa8&690
张琦与他的老师们的合影
http://s14/mw690/0017eeT8zy732zJdQWV1d&690
张琦老师的书法作品
http://s15/mw690/0017eeT8zy732zJqJemce&690
张琦老师的书法作品
http://s5/mw690/0017eeT8zy732zKqmz284&690
张琦老师习作
张琦老师的书法习作
http://s13/mw690/0017eeT8zy732AcdWrO7c&690
张琦老师的书法作品
http://s9/mw690/0017eeT8zy732zKM4woe8&690
张琦老师送我的书法作品 端木遗风
http://s11/mw690/0017eeT8zy732zLCkD82a&690
http://s14/mw690/0017eeT8zy732zM753n4d&690
笑谈人生,创造未来 实现自己的人生最大价值
英岭图文
http://ww2/large/3cf92572gw1f25u02f8w3j20m80citbh.jpg 远处遥望天台山两个主峰【右北左南】
从淄川城区南行12华里有一座名山天台山,位于龙泉镇圈子村西侧,它东临般河,西望孝妇河,南接昆仑镇大奎山脉,海拔高度为317米,北临蒲笠顶。
http://ww1/large/3cf92572gw1f25ukedmyhj20m80ciad7.jpg蒲笠顶
天台山庙宇众多,最早是一座道家名山,传说是泰山圣母碧霞元君的三妹妹,有“碧霞宫”“玉皇殿”“王灵官庙”,香火旺盛,这些道观几度被毁坏,又几度重修。近几年来又在山峰西侧修建了“观音菩萨殿”等佛家宇,成为道教与佛教并存共荣的局面。发生在1946年的天台山战斗,使此山成为名震般阳城的英雄山并曾经更名为“李干山”。
战斗发生在1946年7月10日(农历6月13日)。是年,淄川正处在敌我斗争的拉锯地区。1946年1月11日,鲁中军区九师解放洪山后,12日第三次解放淄城。
http://ww1/large/3cf92572gw1f25uvlre2zj20m80rq0yg.jpg 淄川解放
中共淄川县委在我地下党组织的配合下,在淄博矿区、及农村积极组织群众,开展反奸诉苦大会,开展减租减息斗争,广大工人、农民积极闹翻身的斗争热情高涨
http://ww1/large/3cf92572gw1f25uws8zjwj20m80k1jvp.jpg 解放淄川城
而国民党反动派不甘失败,大举反攻。7月9日,国民党第八军反攻占领淄城后,伺机向南推进,进攻我解放军占领区。7月10日早晨,我鲁中军区九师军部李干排长带领20多人,奉命阻击自淄城南门出发,向我解放区进犯的国民党第八军一部。掩护解放区地方机关革命群众和部队后方医院转移。为防止敌人沿大路快速南进,李干排长奉命先于离淄城南门不远的麓村与敌军交火,打死打伤敌军多人,将敌军引入麓村山后,率领战士边打边交替掩护,沿山岭向南撤退,沿途与敌军多次激战,不断击毙敌军。早晨7点钟左右,李干排长和战士们将敌军引至和庄村西的座虎山上。凭借山头有利地形进行阻击。敌军在麓村山下用小钢炮进行轰击,国民党兵依仗优良武器和人多,多次发起进攻。激战一个多小时后,我官兵又撤到蒲笠顶进行阻击
http://ww2/large/3cf92572gw1f25v3bt82bj20g407jjsx.jpg ,
随后撤至天台山上,与事先埋伏在那里的部队会合。敌军大部队也随之推进到蒲笠顶,并在蒲笠顶安放多门小钢炮,对天台山北头进行轰炸。在密集的炮火及轻、重机枪的掩护下,国民党大部队开始向天台山北头进攻。为防止敌人沿天台山东麓顺道南进,李干排长事先安排一班人,携一挺机关枪,埋伏在圈子村北崖头上,作为第二梯队阻击敌人。天台山北头地形易守难攻,敌军几次冲锋,均被我军击退,伤亡惨重。天近中午,天台山头仍在我军手中。这时敌人的增援部队已从天台山西昆仑镇方向赶来,步兵、骑兵黑压压布满了天台山坡下,快速向山顶压过来。南犯的敌军有了增援部队,又重新组织火力,在其炮火的掩护下又一次向天台山发起进攻。山上硝烟弥漫、弹片横飞。战斗中李干排长被弹片击中腿部,伤势严重,仍然坚持指挥战斗,另有几名战士也光荣负伤。解放军战士人数虽少,但团结一心、英勇顽强,利用有利地形,沉着还击。在击退了敌军的又一次冲锋后,李干排长奉命阻击敌人的时间已过,这次的作战任务已经完成,战士们要背李干排长撤退,但李排长担心拖累战友,命令战士们将其他伤员带走,留下战友携带的手榴弹,誓死掩护部队撤退。布满硝烟的山头,寂静片刻,敌军在又一轮炮火的掩护下,一敌军官手举匣子枪催逼敌军向山头进攻。当大批敌军爬上山崖,接近山头时,李干排长将手榴弹扔向敌群。据目击者说,当时一次炸倒4名敌人,其中有敌军官一人。战斗结束后,敌军只将被炸死的军官运往昆仑,其余无人过问。李干排长在扔出手榴弹时,再次被密集的炮火击中,壮烈牺牲,鲜血洒在天台山的土地上。
http://ww3/large/3cf92572gw1f25v6bz82tj20m80e7whm.jpg
反攻到山头的敌军,凭借山顶的有利地势,以密集的枪弹向我撤退的战士射击。山顶向南较平坦,不利我解放军战士阻击,几名战士只好撤退到黑石炭爷爷庙北坡坎上进行还击。这时大批敌军从西面和北面涌上山顶,瓢泼般的弹雨扫射过来,一名战士不幸中弹,其余战士在守卫马连垛的战士的掩护下紧急南撤,中弹的战士来不及救走,被冲上来的敌人刺死。马连垛上的几名解放军战士在沿坡南撤时,一名战士被敌人枪弹击中,牺牲在半山坡上。一名战士撤到霹雳山顶,在山洼地堰边上阻击敌人时,被冲上马连垛的敌军击中,也光荣牺牲。这次天台山阻击战,从山北头9点钟左右开始,持续到下午2点多钟,为我解放区地方政府和革命群众安全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我解放军交替掩护撤出战斗。国民党第八军以300多人的兵力,在付出了30多条性命的代价之后,夺得了一座空山。枪声停止后,国民党第八军占领了天台山,马连垛上约有300名敌军聚于山头。山西面龙王庙地段,站满了来自大奎、笠山攻上来的敌军。就在这时,富有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在胡家庄边上,一个骑在马上耀武扬威的敌军官,不知怎的,被占据在马连垛上的一个国民党兵一枪打下马来,跌倒在地,不知死活。据与李干同属一个部队的圈子村复退专业军人刘元泉同志后来讲,天台山阻击战,我军牺牲了五名战士,而敌军被伤毙者,不下30人。解放军以极少的代价阻击了两股南犯我解放区的敌军,粉碎了国民党第八军继续南攻的计划,胜利完成了部队交给的阻击任务。解放军鲁中军区通令嘉奖阻击战所有战斗人员,并将李干排长的英雄事迹编成“英雄赞歌”在部队传唱。鲁中军区曾将天台山改名为“李干山”。清明将至让我们永远记住牺牲在龙泉土地上的烈士们,记住那些为新中国的诞生而牺牲的先烈,记住那些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完整而牺牲的英雄们
http://ww3/large/3cf92572gw1f25vh4kp5tj20ku0fmq4k.jpg 资料来源淄川红色故事,整理冯英岭
天台山北峰
注;资料参考红色淄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