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差不多在去年底今年初,北京房价涨到某个点的时候,我身边在纠结买房的年轻人,纷纷停止了抱怨,懊恼,和挣扎,有了一种了断式的明悟。
怎么说呢?就像蒸锅里扑腾的螃蟹,温度上升到一个临界点以后,它们就消停了。
「在北京有一套自己名下的房」,这梦想本来还有一丁点的指望,剧痛的,焦灼的,孤注一掷的,遥不可及的……但终于,确定是不存在了。
3月17号,新的二套房认定政策出台,同样的表情也出现在那些在北京买了过渡性住房,正拼命想换得近一点或大一点的「改善型刚需」脸上。
我的一个朋友,一直犹豫要不要把手头唯一的一套老破小给卖掉,拿这些钱凑下一套房的首付。说来只是一买一卖的手续,操作起来却如同接飞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正想呢,新政横空出世,换房的首付比例提高到60%,这下卖房都凑不出来了。他颓然咒骂了好几天,有一天忽然平静下来,宣布:
「我们决定了,把现在住的房子好好装一下。」
我们知道这句话里的滋味。
他们结婚好几年,一直住在这个鸽子笼里,且小且破。夫妻俩也是凑合着过,都是舍得吃苦的人,一心一意为将来奋斗着。他们把这个地方叫做「现在住的房子」,
标签:
杂谈 |
因为职业的关系,时不时地要和一些别人眼里的「病人」打交道。有时候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人的想法,需要学习一些专门的理论和技术。但是学了这么多年,我越发认识到,比起理论和技术,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态度上的诚实。
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次案例督导,一个中学女生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原因是她有一次在班上当众出丑之后,开始深信不疑全班每个同学都在背后取笑她。后来就不敢上学了,不得已转了校。转校之后略微好了几天,又开始认定别人从过去的同学那里获知了这件糗事,于是旧病复发。最严重的时候,她听见所有人此起彼伏地咳嗽。她认为咳嗽是在传递暗号:「嗨!你看你看,就是她!」
在督导现场,很多初学的心理咨询师都在讨论,要怎么样才能帮助这个不幸的女孩看清「现实」:别人没那么闲,不会把你的事记那么久……
「你确定所有人都在咳嗽吗?每一个人?」
「有没有这种可能——他们只是嗓子不舒服,而不是在传递什么暗号?」
「你跟谁确认过他们的真实想法吗?」
督导老师是一个德国人。她听完了这些问法,说大家问得都很有道理,不过都是你们自己的道理,不是那个女孩的道理。换作是她,她会对女孩
标签:
杂谈 |
1,三次元人类不理解
三次元的普通人类很难理解二次元的情感。最难理解的倒不是他们对动漫的热爱本身,而是虚幻与现实之间那层水乳交融的混同。不仅仅是次元壁之外的读者或观众。COS也好,本子也好,萌战也好,本不存在的动漫角色是他们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一分子,可以呼吸与共。「不就是画出来的人嘛?」这是三次元常有的困惑。
他们不知道,那些人其实是活的。
我看过一些响当当的人物分析二次元现象,坦白说,分析得都不到点儿上。虽然这么说有些武断,但是有点岁数的人,总归还是忍不住喜欢指点一下后生。他们分析问题的角度,总是倾向于把年轻人当作被营销,被蒙蔽的一代,起码没有那么清醒吧。所以在他们看来,那些ACG文化的生产者,是有一套特殊设计的手段,诱骗了这些年轻人的情感投入一样。——这一来就偏离了问题的本质。
他们总忍不住告诉别人:「这是假的啊!假的!」
好像他们不指出来,大家就不知道一样。
如果要替二次元的人回应一句呢,我会说:「难道三次元的偶像,想见到就能见到么?真假之间,又有多大差别呢?」就算我们喜欢的是一个真人,真正喜欢的,又何尝不是「想象中」的这个人
标签:
杂谈 |
《我不是潘金莲》,电影值得一说。
不说方圆画幅,不说表现手法,这些形式上的好处我不懂。只说故事本身。这个故事是值得专门为之写篇文章的,很高级。高级的意思就是,你看过之后,觉得人物和情节都很简单,但就是没法一句话把它们说清楚。
硬要概括的话,只能说:一个女人为自己讨公道。
没看过的人,听了这句话,想象不出是什么故事,或者自以为想象出来了,方向完全不对。讨公道是因为被人为难了吗?到底是谁在为难她?
看过电影,就知道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想半天:也没有人在为难她。
没看过的更糊涂了:那她讨个什么公道?
也不好回答。只能说:这个女人认为有人在为难她。
那么,是这个女人本身的问题啰?
也不对,这个女人没什么问题。
你可能有点明白了:所以这里是有什么误会吗?
不对,没有误会。每个人都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这就让人崩溃了: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对啊,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这一问,能把看过的人给问住。
挺简单一件事,越琢磨越不对。这个故事就这么有意思。想用一句话把情节介绍清楚,说完一想,不对,没说清。
标签:
杂谈 |
岳家当然高兴,整个婚事办得很顺利。
这让我想起一个听来的故事。曾经有一个年轻人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丈人家也是一样客气,礼不礼的不重要。年轻人也想表现好些,就跟未婚妻商量:「老人家那么说,我该做的还是要做到,你觉得彩礼给多少合适?」未婚妻想了想说:「十万吧,我们那边过得去的家庭都给十万。」这个年轻人愣了一下,嘴上说好吧,但是不知怎么的,心里忽然就有些不乐意。
钱虽然多,他家也不至于出不起。可是掏了钱,心里还是有点别扭,就觉得岳父母挺虚伪:「反正是要钱,装什么大度呢?」但这点小疙瘩又说不出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一些人误以为不评价的意思就是不批评。他们选择赞美的语言:「我觉得你这里做得非常好。」或者:「我认为你是很优秀的咨询师。」但这还是在评价。
关于儿童教养的研究已经发现,「赞美」孩子并不总是有好处的。比如,有研究者让不同的儿童解数学题。解完一组简单题目后,研究者给了每名儿童一句反馈。对一
标签:
杂谈 |
李老师,心理学家也会有讨厌的人吗?如果你对你的顾客很讨厌,你可以笑着面对TA吗?请问如何才能假装喜欢一个人?(或者至少不让TA当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