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在我们的习惯中,凡事都要和人比,“比”的情结已经深入人心。对待孩子的学习,决定一个学生的成功与否,已经不是考试分数的高低或努力程度,而是他在同学中的名次排列。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的父母通常是怎样询问孩子的考试成绩。往往第一句话会问:今天考试得了多少分呀?孩子回答后,接着问:班里有没有同学得100分呢?回答有的话,再继续问:有几个呢?假如回答没有得满分的,问题就变成:有没有比你分数高的同学呢?你是第几名呀?
尽管这种做会使成绩较低的学生承受巨大的压力,但是父母的理由也很充分,不比,怎么知道你和同学的差距,不知道差距,怎么能进步?
最能支持“把别人比下去就能胜”观点的例子可能就是田径比赛,父母、老师或许会这样对孩子说:“看,他超过了前面的,不超过去,怎么能得第一!”
标签:
杂谈 |
假期就是让孩子过一种不同于学校的生活,所以,除了孩子的安全之外,父母还需要注意给孩子安排丰富的假期生活,整个假期最好不要再以学习为中心。
寒假来了,孩子们的玩心也回来了。这个寒假,您想好怎么陪伴自己的孩子了吗?是不是也会叮嘱他赶紧在春节之前收心写完寒假作业?是不是也会定一个亲子出行的计划?是不是要在春节期间带着孩子走亲访友呢?
但是家长们,在和孩子一同享受美好假期的时候,也千万要注意安全防范。在家、在外,都不要放松警惕。
那么,哪些方面需要家长注意?哪些寒假安全知识点需要告诉孩子呢?
贴心的中教君为各位家长整理了9条注意事项,希望对各位家长和孩子有所帮助。
别在马路上玩耍,交通工具要慎选
标签:
杂谈 |
有父母问:我比较关心孩子的锻炼,经常放学后让他先锻炼再写作业。但是我发现他锻炼后精力就差,写作业的时候效果不好,但是如果让他晚上吃完饭过段时间再去锻炼,就会太晚了,影响睡觉的时间。而且我感觉他对户外活动不热情,甚至对一些器械项目表现出害怕的情绪,体质和体力也不是很好。我应该如何帮助他呢?
在此回答:
一提到健身,我们总会想起各种传统的体育项目,诸如打球、跑步、仰卧起坐、俯卧撑等。在大多数家长心目中,除了这些传统的体育项目,似乎就没有别的了。由于体育运动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因此父母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热爱运动。当然,户外活动对上小学的孩子的成长发育和眼界开阔是非常有益的。从现在开始培养,也不算迟。在我们孩
标签:
杂谈 |
儿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
儿童心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培养孩子爱学习的习惯,还必须最终形成爱学习、重教育的家庭氛围。
孩子的学习和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如果父母不愿意在孩子的学习上花时间,孩子就会以为父母不是真的在乎自己的学习,从而对学习采取无所谓的态度。
学习应该成为家庭中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孩子要有自己固定的书桌。在每天晚饭后孩子做作业的时间,父母要让孩子感受到,他们在需要的时候父母能及时给他们一些帮助。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对孩子学习的关心也要保持适当的'度',或者说要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一位孩子在日记中说:
'许多年来,爸爸总是对我恨铁不成钢,我知道他对我是好意,可不知为什么我对他的话一点儿也听不进去,甚至对他的说教十分反感。虽然我当面答应着他
标签:
杂谈 |
近日,一起震惊全国的弑师案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再次推入人们的视野。据报道,湖南益阳市沅江三中一名高三毕业班的班主任身中20多刀,倒在了学生的刀刃之下。
重点中学的学生心理问题更严重
听闻上述事件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研究员孙云晓在微信朋友圈写道:“青春期心灵的惊涛骇浪谁人知晓?还有多少颗不定时炸弹将被引爆?”
上述事件中,这名姓罗的学生是一所省级重点中学重点班的住宿生,从高一时班上的20多名奋斗到第一名,同时可供支配的零花钱远远少于其他同学。“可以想象,罗同学的住校生活可能艰苦并充满紧张感。“孙云晓分析道。
孙云晓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当罗同学抗拒某些作业时,可能是因为压力过大,出现厌倦、反感、无助等情绪。”作为班主任,鲍老师没有注意到学生的情绪爆发,说出“不写就转班”的话语。这句话语与学生之前所积聚的压力激烈碰撞,成为弑师事件的引爆点。“这是一个本来可以避免的悲剧。”孙云晓对此深感遗憾。
心理学专家沃建中在研究中发现,重点中学的学生心理问题比普通学校更多一些。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胡邓介绍说,心理
很多父母很头疼的孩子的一种表现,那就是他们说过的话不算数,做过的决定不努力。当父母发现孩子的承诺变成了谎言,对孩子的殷切希望就变成了恨铁不成钢的愤怒,甚至陷入一种无可奈何的绝望。
孩子为何对说过的话不算数,是他们在心底里缺少“负责任”这颗种子。
在孩子小的时候,每当他们犯错,很多父母总喜欢问一句:“你还敢不敢了?”,这个时候孩子面对的往往是父母愤怒而扭曲的面容或者随时都可能抡下来的巴掌。他们此时对这个问题,根本不会去思考,也没时间去思考,他们只会下意识地大声乞求:“我再也不敢啦!”。
当父母怒气得到了宣泄,对于孩子的教育就算结束了,而此时孩子的责任意识却没有竖立,反而学会了如何应付父母:只要满口答应父母的要求并求饶,
标签:
杂谈 |
2011年4月1日,上海浦东机场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一个小伙子从行李中掏出一把尖刀,刺向身边的妇女,妇女当场昏迷。周围人都很惊诧,不知这个小伙子与这位妇女有何仇恨。等大家弄明白原委后就更惊诧,原来这位小伙子将尖刀刺向的是他的母亲,母亲专程来到浦东机场接他,他却因为在日本留学期间的学费问题与妈妈争吵起来。随后,情绪难以平静的儿子从托运行李中拔出一把尖刀,向妈妈连刺了9刀,使妈妈当时就倒地昏迷。
据了解,小伙子姓汪,1987年出生,2006年去日本留学,所有学费都由妈妈来支付。妈妈每年给他20多万元生活费。刚开始几年妈妈还能承担,后来渐渐感到力不从心,甚至要向亲戚朋友借钱给儿子读书。到2011年3月底,儿子又打电话来要生活费,妈妈拒绝了儿子。儿子生气地说要回上海找妈妈“说清楚”。结果,在机场时母子两个人就发生了冲突,儿子拿出防身用的两
大多数父母培养孩子的目标,就是希望孩子一生都能像这样生活在自信、快乐、温暖的情绪中,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爱社会,具有仁爱之心。
生活不会永远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波折。有仁爱之心的人,面对各种困境会微笑生活,克服阻碍,内心依然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充满了爱心,这样的人才算懂得了人生的真谛。
所谓仁爱,就是对自己有信心、接纳和欣赏自己,对他人有宽容心和同情心,对弱者有慈善心,对大自然有亲近心。
因为仁爱,孩子将会成长为一个内心有力量且心灵丰盈、生活充实的人。
当父母培养孩子爱的力量时,要先从爱生命开始。因为生命,赋予了人们灵性,赋予了人们思想,赋予了人们情感。生命,如同1000000前面的“1”,没有1,后面所有的“0”都失去意义。
热爱生命,这是一种宝贵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书上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相信自己,你可以的……”当父母发现自己比孩子说得还多时,却根本没有达到教育的效果,孩子最后变得沉默不语,还是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听不进去自己的劝诫和鼓励,其实往往没有听到孩子报怨背后的内心感受——那种因为学习不理想而产生的挫败感。
很多时候孩子并非不爱学习,而是一想到要学习,内心就会涌起一种沮丧和苦恼,这种感觉完全是不能自控的。
如果父母不能理解这种感受,就可以想象自己每周一要早早去上班,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