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2018-11-01 16:34:00)
标签:

北海

琼华岛

陟山桥

琼岛春荫碑

北海公园

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沿永安寺东侧上山砖路前行,可见永安寺云依亭下的平台上并排立着两块石碑,分别是顺治八年(1651年)的《建塔诸臣恭纪碑》和雍正十一年(1733年)的《重修白塔记事碑》。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两碑分别记述了建塔和修塔经过: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信仰喇嘛教的皇帝根据西藏喇嘛诺门汗的建议,在琼华岛山南建白塔寺,按前寺后塔的原则,在寺后的山顶明代广寒殿旧址上建了白塔。雍正八年(1730年)夏历八月二十九日,北京发生了地震,北海白塔损坏。史料记载:“派监修随查塔身,塔座彻底内裂,必须全行拆重修。”直到雍正十年(1732年)才告竣工,经过重新修葺的白塔完好如初。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左侧为“重修白塔记事碑”,右侧为“建塔诸臣恭记碑

     

        两碑的右前方就是慧日亭,慧日亭南向,灰筒瓦重檐四角攒尖屋面,四面围廊、攒金柱间南北装隔扇门四扇,东西面城砖乾摆坎墙支摘窗。台基压面石青石制作,南北青云片石踏跺。现为敞亭,檐柱间装楣子坐凳。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慧日亭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从慧日亭继续前行,可见一座平台上的智珠殿。智珠殿座西面东,歇山黄琉璃瓦屋面,雄伟壮观,其两侧分别建有二柱三楼牌楼两座,连同平台下的陟山桥牌楼,五个牌楼相对,中轴对称、布局别致是我国古建筑中比较少见的。智珠殿2006年大修之后,恢复殿内陈设,供奉般若智慧文殊菩萨一尊。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智珠殿东南角牌坊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智珠殿西北角牌坊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智珠殿平台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智珠殿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殿为三开间,歇山黄琉璃瓦屋面,琉璃玲珑花脊,明间前后隔扇门四扇,正面两次间城砖乾摆坎墙推窗,两侧山墙及背面两次间城砖乾摆下肩,城砖砌墙身馒头顶。前后青白石垂带台阶。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智珠殿所处的平台实际是一座坐西朝东砖彻半圆形城台,名半月城,亦称般若香台,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半月城是依山而建,因形状酷似半弯新月,所以取名为“半月城”。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般若香台(半月城)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般若香台两侧有圆孤形台阶,台阶外侧砌扶手墙,缘台阶可至香台上方。
      
       沿般若香台两侧的台阶拾级而下可见陟山桥牌楼。牌楼是四柱三间三层金色琉璃檐顶的木制牌楼,也叫智珠牌楼,是北京惟一的一座如意斗拱式牌楼。此牌楼气势宏大,古朴典雅。正楼十二攒如意斗拱,十一处倒垂莲柱,歇山顶大脊上覆盖着闪闪发光的琉璃瓦,牌楼四柱三檐,大点金旋子式的彩画分外夺目。据说此“陟山牌楼”是中国古牌楼中独一无二的佳作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进入北海公园东门,首先看到的就是这座牌楼,由于这座牌楼的烘托,使得白塔的身影更加鲜明。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牌楼和白塔形成整体建筑,充分显示了牌楼的装饰性。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陟山桥牌楼正对连接琼华岛与北海东岸的陟山桥。陟山桥长32米,宽7.1米。桥基础部分为花岗岩砌成,牢固耐腐蚀,桥身和三孔拱券均为烧制青砖砌成,桥上桥面石、仰天石、望柱等均为青砂石制成。陟山桥的高大浑厚与颐和园的后山三孔桥有相似之处。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陟山桥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陟山桥东直对陟山门,陟山门现为北海公园东门。陟山门为当年帝后进出北海的主要门之一,当时帝、后等乘辇舆至北海进行各种祭祀、拈香、避暑、观冰嬉等活动,均出皇城神武门,经北上门(现已无存)进景山门,出山右里门(景山西门),然后进陟山门。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陟山门坐西朝东,正对琼岛白塔,门为砖门跺,歇山灰筒瓦屋面,灰脊件,青砖砍制冰盘檐及椽头。门枕上柱门框,上为门龙,为实心穿带大门,宽3米,高4米多。门南、北,各有一段青砖下肩,墙身抹红麻刀灰,冰盘檐上覆以灰筒瓦灰青水脊的砖墙。
  
 
        陟山桥牌楼往北不远便是“燕京八景”之一的“琼岛春荫碑”。琼岛春阴碑建于清代乾隆十六年(1751年),位于琼岛东坡,碑阳东向。石碑碑首高约1.5米,碑身高约3米,宽1.68米,厚0.70米;碑下须弥座高1.18米,长2.2米,宽0.92米。碑首四脊雕龙,碑额浮雕龙纹,前后额篆“御制”二字;碑身四框刻缠枝纹,碑阳刻高宗弘历御题“琼岛春阴”四字,碑阴(西面)及南北两侧各刻有高宗御制诗;碑下须弥座束腰处刻坐佛、力士及缠枝花纹,上、下枭刻八达马,有圭脚。碑四周设石护栏,护栏东面有带栏板踏跺五级,护栏南、西、北每边各有三块栏板。栏板雕刻宝瓶三幅云。护栏正前方两旁各有一圆形石雕螭龙池。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琼岛春荫碑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碑阳刻高宗弘历御题“琼岛春阴”四字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碑阴及两侧各刻有高宗御制诗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石碑正前方用铁围栏护着的玻璃罩下面有两只石兽,不知是什么讲究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从玻璃罩下拍摄
    
          琼岛春荫碑左上方为见春亭。见春亭建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东向,后倚石洞,圆形八柱,攒尖灰筒瓦屋面,砖雕宝顶,柱间装楣子坐凳,台基压面石青石制作,青云片石踏跺。亭后进艮岳石石洞可登至古遗堂。见春亭的名字是乾隆给起的,指在这里可以看见春天的景色。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见春亭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见春亭北侧为古遗堂,古遗堂也曾是琼华古洞的一个入口。 古遗堂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南向,堂为三开间,硬山灰筒瓦卷棚屋面,明间及西次间一层,明间前后隔扇门各四扇,西次间砖坎墙支摘窗,山墙上嵌南太湖石洞,进山洞可达看画廊。东次间两层为楼梯间,下楼梯至东山墙下层洞口,穿过山洞可达见春亭,一层亦为砖坎墙支摘窗。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古遗堂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堂的后门通往一个小院,院中有一六角小亭名:恋影亭。峦影亭建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坐北朝南,灰筒瓦六角赞尖屋面,散砖宝顶,装楣子坐凳,青山石踏跺,东侧云墙上有瓶式门一座。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恋影亭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穿过古遗堂南不远的一个小门,抬头即见看画廊,看画廊位于环碧楼北面的山坡上,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在此处观赏北海北面景色极佳。看画廊,两开间,两层,北向,硬山灰筒瓦卷棚屋面,西间无楼板上下连通,北向出挑檐偏厦,东间分上下两层,木楼板、木楼梯,东西间下层用隔扇分隔,前檐西间隔扇门四扇,东间上下木坎墙推窗。背面南太湖石洞口,进山洞可通见春亭,洞名真如洞,洞内曾有莲花座,上立汉白玉石像一尊。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看画廊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由看画廊西侧的爬山游廊直达交翠亭,交翠庭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二开间,歇山灰筒瓦卷棚屋面。东山墙城砖乾摆下肩,上砌砖墙馒头顶,南、西、北三面装楣子坐凳,三个出口,北面沿扒山廊而下至看画廊,西面下青云片石踏跺可达写妙石室。南面下青云片石踏跺往东下山可达般若香台,往上可登至白塔后揽翠轩东随墙屏门。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交翠亭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交翠亭旁有一个琼华古洞的介绍牌。
琼华古洞,位于琼华岛北麓,系一组蜿蜒幽邃的太湖石假山岩洞,始建于金大定六年(1166年)。它西始“酣古堂”,东至“盘岚精舍”,北止“写妙石室”、“延南薰亭”,全长200多米,玲珑夺巧,高磊若峦,不仅为园林叠石堆山之杰作,亦为我国规模较大的太湖石假山之一。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琼华古洞现已不开放

 
        顺着石路西行,就到了琼华古洞的北口—— 写妙石室。写妙石室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三开间,南向,硬山灰筒瓦卷棚屋面,明间和西次间各一层,西山墙叠太湖石洞口人山洞与酣古堂相通。东次间下沉一层为楼梯间,下层东山墙上留黄太湖石洞口穿过山洞,可通至延南薰(扇面亭)下山洞。明间隔扇门四扇,次间及背面明次间均为砖坎墙支摘窗。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写妙石室(琼华古洞北口)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北海琼华岛的建造源于中国富于神秘色彩的昆仑神话系统。琼华岛是古代神话“一池三山”中“蓬莱”仙岛的象征。琼华古洞乃幻想中仙山上的景物,原为仙人的居所。其洞景物以二仪四象、十二生肖、六十甲子天成,五行八卦行布。有“吕公洞”、“真如洞”仙窟等诸多神趣故事。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从写妙石室返回看画廊,看画廊南面低处是琼华古洞东口盘兰精舍,走在石路上只能看到北侧盘兰精舍的屋顶,通往盘兰精舍的小路已被铁栏封闭。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盘岚精舍(琼华古洞东口)
 
       沿路下行经过看画廊后,进入右手处的一个垂花门,门内是双层沿湖游廊包围的区域,下台阶后拐入右侧白围墙上开的一个小门,抬头可看小路南侧假山上依次排列的嵌岩室、环碧楼、一壶天地、延南薰等有趣景点。
      
       假山石东侧矗立着一座敞式方厅,这就是嵌岩室。嵌岩室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二开间,歇山灰筒瓦屋面,东山随云墙而建,南、西、北三面围廊金柱间砖坎墙支摘窗,隔扇门,西面石平台,周围汉白玉栏板、望柱。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嵌岩室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嵌岩室西侧有一个汉白玉石平台
   
       嵌岩室连着一爬山游廊,曲折回宛,游廊尽头是一座极为华美的二层楼阁,此楼即是环碧楼。环碧楼建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北面出廊,楼内南面有一座楼梯,楼上西山墙北侧有钻山门,通往盘岚精舍,妙趣横生,充满自然情趣。站在环碧楼飞廊前,观叠石“云根”确有仙山洞府之感,这里当是琼华岛风景最妙之处。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环碧楼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环碧楼西的“一壶天地”亭建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建筑面积28.42平方米,灰筒瓦重檐四角攒尖屋面,砖雕宝顶,东、南、北三面及西面门两侧城砖乾摆坎墙推窗,双扇木板门。西面连接走廊二间,灰筒瓦卷棚屋面,两侧砖坎墙推窗,廊通向石洞。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一壶天地亭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再往西稍高处为一扇面房亭,额曰“延南薰”,此为琼华古洞一出口,乾隆常在延南薰习武练功,按照其随身所配香扇形而建亭,得“扇面亭”别称。
延南薰建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因建筑平面形式如扇面。故又称扇面亭。北向,三开间,灰筒瓦原殿屋面,正脊,岔脊。明间隔扇门四扇,次间砖坎墙推窗。两侧山墙及后檐墙城砖乾摆下肩,糙砌砖墙,抹白麻刀灰,共嵌扇面式窗五个。殿内冰纹石板地面,并装有扇面形汉白玉石桌。东间黄太湖石山洞口,下山洞,西可达写妙石室,东可达一壶天地亭。殿门前台基为扇股形,并嵌有汉白玉石扇股,扇轴扇股间嵌以河卵石。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延南薰正面凹进,恰似汉字“风”的偏旁,整体观亭似一把折扇,建筑之巧令人称奇。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亭前是青石地面,形状如折扇的骨架。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再往西为小昆邱亭,小昆邱亭建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亭建在黄太湖石山峦之上,灰筒瓦八角赞尖屋面,装楣子坐凳,台基压面石为青白石制做,黄太湖石踏跺。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小昆邱亭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在后山,小崐邱亭与延南薰之间的山麓上有一条排泄雨水的小沟,小沟之上跨一座略带弯拱的石板桥。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石板桥是由一块跨度长2.27米,宽1.04米,厚0.13米的青石板雕凿而成,全石素无花纹。此桥当为北海内第二短的小桥了。(第一短小桥为烟云尽态亭桥,跨度长只有0.57米)当年皇帝、后妃们游琼华岛,经常到这清静幽寂的后山游玩,经过此桥在亭中歇息。
 
 
       由小崐邱亭向西是铜仙人承露盘,据传,当年汉武帝听方士说,用铜盘承接甘露,用于服药,可使“不寿者八百岁”,遂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在长安城外的建章宫内铸造了一座铜仙人承露盘以求不老之方。乾隆自命效法汉唐,所以在琼华岛上仿造了这座铜仙人承露盘,以存古意。其实立此并非为了承露,不过做为琼华岛缀景之物而已。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铜仙人承露盘与亩鉴室一墙之隔。建在太湖石叠石上,建筑面积18平方米。下砖砌方形台基,台基四角均立青白石角柱,上安压面石,高4米。压面石上按地仗、栏板、望柱,南向出口,垂带台阶,上安地仗、栏板、望柱及抱鼓。方基座中间安装八角形汉白玉石须弥座,座高0.6l米,上面竖立汉白玉石蟠龙柱,高2.80米,柱上立铜铸仙人双手擎铸铜之盘,呈承接露水之状。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站在承露盘上,可居高临下看到西侧相邻的得性楼、抱冲室、邻山书屋。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得性楼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抱冲室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386、西城区的古代建筑:北海(琼华岛东)
邻山书屋

       至此琼华岛景点游览结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