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是价值的一部分,但不能由此推断出成长投资是价值投资的一个分支,或成长投资是价值投资的延续的结论。
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建立在“不可知论”的基础之上,费雪的投资理念建立在“可知论”的基础之上,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的反映。
在投资实践中,格雷厄姆的投资方式和费雪的投资方式是两条永远不可能相交的平行线。格雷厄姆最为看重的是安全边际,而安全边际必须密切关注市场先生的表现,即股价的变化。但费雪除了强调在买入时的低价格之外,在持有的过程中,最强调的就是不要关注股市波动。这是两种水火不相容的态度,无法调和。这也难怪同时代的两位投资巨人相互之间没有交往。从现有的资料看,两人没有吃过一顿饭,没有一张合影,甚至没有参加过同一次会议的报道。两个老家伙谁也不服谁啊!
如果给你一笔资金,有两个选择,一是实业投资,二是股票投资。如果你搞实业投资,肯定会选择最有前景的行业,至少不会去选择日落西山的行业。但是你搞股票投资,选择余地就非常大了。你可以买有成长前景的行业,也可以买没有成长前景的行业;你可以买一支股票,也可以买多支股票;你可以今天卖出,也可以1年后卖出。这些由股市流动性所带来的投资优势是实业投资者望尘莫及的。但奇怪的是,很多投资者主动地放弃了这个优势,转而做起了股市里的“实业投资者”。还振振有词地说这是跟巴菲特和芒格那里学来的。前两天我看了一篇网友转贴的李国飞先生的演讲,我觉得很好。
李先生说:“很多人认为巴菲特买股票后就是长线持有,一直不卖出。事实真是如此吗?巴菲特从60年代开始至2008年,有数据可查的,他一共投资了200多只公司,持有超过3年的,只有22只。”他还说:“投资股票跟做企业是不一样的。做企业的时候,无论是高潮还是低潮你都要持续经营。不能说高潮的时候,就把它卖掉,低潮的时候再把它接回来,没有这种事情。但是我们做股票不是那么回事,高潮时把它卖出去,低潮时把买回来,才是明智的选择。”他特别指出:“我们死守一个公司,风险实在非常非常高。”
李国飞是一位1994年就开始从业的职业投资人,他的见解相比那些年轻的、激情四射的私募经理们的观点,更理性,更实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