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101A53平凡之路,以梦为光——《学医七年》有感

标签:
悦读中医 |
分类: 悦读中医 |

作者:刘臻
学医十载,时光无言,回首来路,失望着,也渴望着,也哭也笑平凡着,路且长,梦且远,以梦为光,砥砺前行。
机缘巧合,学校图书馆主页上的新书荐读让我与《学医七年》不期而遇,并不厚的一本书却读了蛮久,不是因为内容蹇涩难懂,而是太容易在笔者生动有趣的描述中找到自己生活的点滴印记,就这样,坐上时光机,沿着笔者“读书随想”“治病甘苦”“学医之余”的足迹,认真回味自己的漫漫学医路。
读书随想
祖国医学浩如烟海,必须如作者一般持之以恒,勤奋苦读,才能学到中医的真髓。在我看来,首先要从浅处起步,妙在浅而易知,从易处入门,从基础开始,逐步由低向高、精、尖发展,要有计划地学习经典著作,如《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温病条辨》等,先是粗读、泛读,了解全貌,找出重点,然后更精细地将诵、释、体会三者互用,深谙医理,探求经旨,最后客观地将所学的知识融汇贯通,施于临床,指导实践。
其次,在循序渐进,学习经典的基础上研究诸家,知常达变。进一步开拓中医理论的知识面,就要善于研究诸家,因此,要求我们博览群书,博采广蓄,并细心揣摩,反复研究,摄其精要,主张采众家之长补自家之不足,取众家之精华为我所用。古语有云:“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研究诸家学术,不可因循守旧,要圆机活法,知常达变,师古而不泥古。师古,是先学习,不可不知其说;不泥古,是重取舍,不可尽依其说,要明其理而活用其法以符真义。
治病甘苦
无论祖国医学还是西方医学,与病魔做斗争的路,总是艰辛异常。连续多台手术连续30小时的不眠不休,类似强度在医生生活中早已不足为奇,更不用说连续半天门诊,接诊超过一百个病人,无法喝水上厕所之类的日常生活,常常忍不住身边的各位老师,值得么?答案却出奇的一致:“对于医生来说,看到生命被从死亡边缘拉回,看到痛苦缓解慢慢恢复健康,一切辛苦都是值得。”
在实习中,我们看到了医学的神奇和崇高,同时也看到了医疗的无奈与危险。当前,医患关系紧张,不信任感升级,甚至出现了一些伤医事件。究其原因,医疗资源的严重失衡、医疗领域的负面舆论报道过多等都是重要影响因素。无论对于医生还是医学生而言,我们不怕苦累,不怕危重病,最怕的就是病人及家属的不理解。《圣经》上说,这世界有三样东西对人类是最重要的,FAITH、HOPE、LOVE,我认为,我能看到的对这三个词最好的诠释,就是医院,医学还有很多未知领域,诸多的不确定性,希望多管齐下,在挽救生命,回归健康的道路上,医患一心、彼此信任,风雨与共。
学医心语
有人说,医生就是成就英雄的行业,用专业知识扮演着上帝,在众多的医生护士心中,白衣天使的称号永远是自己最自豪最珍视的荣耀。我们从踏入这个行业,穿上这身衣服开始,就拥有了深刻和沉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入世标签,仁心妙手是我们的座右铭,悬壶济世是我们的究极理想,扁鹊华佗孙思邈是我们顶礼膜拜的大神,希波克拉底和南丁格尔是我们永远恪守的信条……
当天使坠落凡间,便会发现原来褪去光环的自己亦是如此平凡,平凡意味着平淡,平淡意味着平庸,平庸意味着内心的挣扎,所以,我们会徘徊,是否要接着在这条崎岖的路上继续走,会怀疑,自己的坚持和付出是否有价值和意义。然而,每每重读希波克拉底誓言,都会想起十年前,这段熟悉的誓词便曾从那个未涉世事、怀抱初心的自己口中庄严道出,彼时的我们,不懂誓词的真正涵义,只有朴拙而珍贵的初心,此刻的我们,经历挣扎,方才明了这段誓词所蕴含的力量,信念与责任的力量。我们选择坚持,是因为对专业的热爱,是因为对死亡的敬畏、对生命的动容,更是因为自己最初的梦想,初心犹在耳旁,我已热泪盈眶。
本文为第三届全国悦读中医活动·悦读中医好感悟复评入围作品,作者为刘臻,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官方新浪博客推荐发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