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游纪实(四)——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和南迦巴瓦峰

标签:
丹娘沙丘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南迦巴瓦峰大渡卡情比石坚直白坛城 |
分类: 旅游 |
6、7、8月份是西藏的雨季,在西藏的几天里几乎天天下雨,好在多是在夜间下雨,没有耽误我们的行程。
据我们的司机讲:“进藏最好的月份是4、5、8、9月。”
4、5月天气还冷,8月份也是雨季,看来到西藏最好的月份只有9月份了,但是9月份进藏同样难,据说那时候进藏的火车卧辅票几乎买不到。就是现在,进藏的车票也是很困难的,我们团一共30个人,只有10个人乘坐了计划中的T27列车(其中还有一个人是上车后补卧铺票),其余的人或改乘飞机或到西宁后倒车。据导游讲,布达拉宫的门票在旅游高峰时最高涨到过1700元,而现在的价格是200元,这还是前两天才100元涨到了200元的。
我来西藏之前总是认为西藏就是蓝天白云,这也许是大多数人的误解,谁知道来到西藏后则是另一番景色。雨季的西藏蓝天白云常常被云雾淹没,雪山也失去了撼人心魄的魅力。但雨季的西藏高原却有着特殊的魅力。
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中,由于经常刮大风,扬起的沙子层层叠叠、堆积而成小山状,使连绵的沙丘构成了波涛起伏的沙海。由于远远望去,米黄色的沙丘如同一个捏拢的佛掌在合十祈祷。所以丹娘沙丘又称佛掌沙丘。当导游还没有给我们讲它的来历时,车上的朋友还问这是谁运来的沙子?原来这是大自然的神韵。
南迦巴瓦峰:
到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起始点,刚下车导游就马上招呼我们快看南迦巴瓦峰!
据当地人讲:“如果你能看到南迦巴瓦峰的真面目就是个有福之人。”巨大的三角形峰体终年积雪,云雾缭绕,从不轻易露出真面目,只有秋冬季节才给个面子露个头。
南迦巴瓦在藏语中解释为“雷电如火燃烧”。《格萨尔王传》中的“门岭一战”中其描绘成“长矛直刺苍穹”。当地相传这里是天上的众神时常降临其上聚会的地方。
人类一直试图走进大峡谷,直到1998年年底,人类才首次成功徒步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第一次获取了大量第一手的科学资料。
雅鲁藏布大峡谷S型拐弯和C型拐弯
距离大渡卡遗址不远,我们就来到大峡谷的拐弯处,按当地导游的说法这里是S拐弯和C拐弯。
来到西藏之前就知道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大拐弯和二拐弯,又有第一拐弯、第二拐弯之说。这里应该是进入大峡谷的第一拐弯和第二拐弯。这里高山林立,雅鲁藏布江自西滚滚而来,绕过雄山后转向狂奔而去,形成一个又一个转弯。
C型转弯处留个影
而真正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大转弯,是指绕过南迦巴瓦峰转头向南直奔印度的U型转弯。据导游讲,路到了直白村就没有路了,如果要去看大拐弯还要走两个小时的山路。也许那是真正的“摄友”和“驴友”做的事情,而要走完整个大峡谷则是“探险者”的乐园。
大桑树:
情比石坚:
在观光景台处有一块巨大的岩石一分为二,夹缝中生长出一株桃树,甚为奇特的景观在当地流传着一段桃树王之女与部落男子的感人爱情故事。
传说当地有个叫“寿多”的桃树之王,他有两个女儿叫做拉姆和拉玛,这两个女孩同时爱上了一个叫做阿尼达的青年,这个青年为了给母亲治病,历经千难万险来到这里套取仙桃。小妹妹拉姆帮助了阿尼达取得了仙桃,获得了少年的心。姐姐拉玛却恼羞成怒,一气之下用法术将妹妹用巨石压住。
千载过后,许多往事成为回忆,许多故人早已离去,那块巨石从中裂开,顶破它的是一株桃树,人们都说这株桃树就是拉姆变的,虽然被压石下,但她念念不忘,还是破石而出,给心爱的人送上他需要的仙桃。这就是关于这个景观的传说,人们把它称之为“情比石坚”。
看到个棵桃树从一块巨大的石头(约高3米宽2米)中间长出,活生生的把石头劈成两半,树从石缝中生长茂盛,不由得惊叹爱情的力量好神奇啊!
直白村:
从C型拐弯到直白的道路曲折狭窄,汽车在山路上不停地盘旋,公路也顺着峡谷的深浅忽高忽低。在一个急转弯处我们的车和对面会车时几乎来了个面对面,两车都“嘎”的一声做了紧急刹车,只见对面的汽车已经冒出了白烟。
1950年西藏察隅地震
1950年8月15日22时9分34秒,中国西藏察隅县(北纬28.5度,东经96.0度)发生震级为8.5级的强烈地震。此次地震,震中烈度12度,死亡近4000人。强震使世界各国的地震记录仪纷纷出格,美国的科学家认为地震发生在日本,而日本的科学家认为地震发生在美国。喜马拉雅山几十万平方公里大地瞬间面目全非:雅鲁藏布江在山崩中被截成四段;整座村庄被抛到江对岸。
有人推荐在这里看南迦巴瓦峰的最佳时间是10月到2月的一早一晚。
离开直白我们原路返回,出了大峡谷我们又见雅鲁藏布江平静的水面。
坛城
坛城源于印度佛教密宗、系密宗本尊及眷属聚集的道场,是藏传佛教密宗修行时必须供奉的一种对象。每逢大型法事活动,寺院中的喇嘛们用数百万计的沙粒描绘出奇异的佛国世界,这个过程可能持续数日乃至数月。一般而言,蓝、黄、红、绿、白五种基本颜色,对应着五方佛及五智。
坛城是藏传佛教密宗修行时必须供奉的一种对象。通俗地说,就是佛的家。
但是,喇嘛们呕心沥血、极尽辛苦之能事创作出的美丽立体画卷,并没有用来向世人炫耀它的华美。用沙子描绘的世界,会被毫不犹豫地扫掉,在顷刻间化为乌有……细沙将被装入瓶中,倾倒入河流中。
坛城沙画富有深奥的佛理,极秘密珍贵,传统上只在灌顶过程中开放给受法弟子看,尼洋阁中的坛城只是后来选择性的对社会大众公开。
世间繁华,不过一掬沙,烽烟过后,一切都归于无形。正是: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双手握无限,刹那是永恒。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
当晚住宿林芝,准备第二天去神奇的嘎定沟。
更多旅游文章请看我的新浪博客:
相关博文:
《西藏游纪实(一)—穿越陕、甘、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cff0bb01018qux.html
《西藏游纪实(二)——青藏高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cff0bb01018rq5.html
《西藏游纪实(三)——“西藏江南”林芝》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cff0bb01018xmp.html
《西藏游纪实(四)雅鲁藏面江大峡谷和南迦巴瓦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cff0bb0101917p.html
《西藏旅游纪实(五)——林芝仙境嘎定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cff0bb010197dt.html
《西藏游纪实(六)-世界文化遗产大昭寺和布达拉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cff0bb01019bjz.html
《西藏游纪实(七)—— 班禅活佛的道场扎什伦布和龙女的化身羊卓雍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cff0bb01019fc5.html
西藏游纪实(八)——神山、圣水念青唐拉和纳木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cff0bb0101a45f.html
西藏旅游纪实(九)——返程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cff0bb0101a44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