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如何力量举式硬拉

标签:
力量举健身力量营力量训练运动 |
分类: PTW:力量举技术 |
原文作者:
原文地址:
译者:滕达
翻译已经原作者许可,版权属原作者所有,站外转载需经译者许可。
力量举硬拉技术
在我们开始前,我想说我大量运用了从Starting Strength中学到的理念。尽管Starting Strength不是一本力量举书籍,但它包含了300多页与力量举密切相关的生物力学分析。如果你掌握了其中的知识,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量身制定最优力量举技术。
实际执行一个高效的硬拉,要比证明什么才是高效的硬拉简单无数倍。如果你逐一读完之前硬拉系列的文章,那你就该理解以下几件事情:
1)杠铃杆必须从足心正上方被拉起。
2)起始时肩部必须稍在杠铃杆前侧(以保证背阔肌和胫骨成90度角)。
3)臀部的起始高度应相对较高,以促进1)和2)。

正确的硬拉起始姿势:肩胛骨,杠铃杆,足心垂直对齐。
如果你摇头否认,那就看看第六和第七篇文章,看看上面这三点的科学依据。
准备动作
下文引自Mark Rippetoe教练,告诉你如何每次都能以完美的准备姿势完成传统式硬拉。
1)设置站距,双脚要比你想象的近一点,脚趾角度要比你习惯的更打开一点。你的小腿离杆约3cm,至多。这将杆置于足心正上方——整个脚的中心,而不是前脚掌的。
2)保持臀部高抬,握好杠铃杆。不准移动杠铃杆。
3)将膝盖向前并向外降下,直到小腿碰到杆。不准移动杠铃杆。
4)难点:使你最大的劲儿将胸部挺起。不准移动杠铃杆。这会给身体带来一连串伸展一直到腰椎处,并由上至下地设置好背部角度。不准降低你的臀部——通过挺胸来设置背角。
5)攥紧杠铃杆,保持其与皮肤的接触,将重量沿腿上拉,一直到顶并锁死。如果你严密执行上述步骤,那杆就会以完美的垂直路径上升。用双臂和腘绳肌消除杆和杠铃片间的松动,杆不准猛然离地,并且你的背部处于良好的伸展状态。你可能会觉得臀部位置太高,但只要你第4步做得对,那肩胛骨、杠铃杆、足心会垂直对齐,并完美拉起重量。这样的硬拉会看起来比较“短”。(杠铃杆的直径要小于杠铃片,以便使用。所以静止于地面时,杆会落于杠铃片圆洞的底部,与顶端有微小间离,这就是它们间的松动。若你猛然向上拉杆,会听到杆碰撞圆顶的“咔嗒”声。这种发力方式既不稳定又会影响力的传输效率。所以你得先给杠铃“上劲”,消除此间距,使身体和杠铃紧绷为一体,呈向上趋势后再稳定发力,译者注)

现在你肯定在想,“那相扑式呢?”。是的,其实,相扑式要稍微复杂一点点,我们得在第4)和第5)步之间加多一步,并在最后另补一步。
介于4和5之间的那步超级简单:将膝盖打开与脚尖成一条直线!不准降低臀部。不准移动杠铃杆。在不改变其它任何一步的前提下,将膝盖外展,使其与脚尖共线。是的,目前要为相扑式增加的就这点而已。

背部角度
人们一说起相扑式硬拉,就总觉得背部角度该是完全垂直于地面的。但若你大量采样分析,从新手到高手,你确实会发现相扑式的背角要比传统式更竖立。然而,它不是完全垂于地面的。

世界纪录保持者Dan Green的背角就不是那么的竖直
根据你的人体测量数据,你的传统式硬拉背角约20到30度左右,相扑式约30到45度。此背角几乎不会近似于深蹲。只有上身长下身短且双臂较长的选手,才会在相扑式硬拉时有一个极为竖直的背角。
别太担心这点,我们想要的是高臀部。记住,只要肩胛骨、杠铃杆和足心垂直对齐,那么你的准备动作就是正确而高效的。

大多人觉得他们的相扑硬拉起始姿势会更接近于右图。但事实上,很多人要比左图附身得更严重(我双臂较长,灵活性较好)。
膝关节位置
如果你不保持膝盖打开,那就完全违背了相扑硬拉的目的。谨记,相扑式占优的原因,正是我们是通过打开双腿,而有效地缩短了其长度。
如果你不能使大腿骨保持外展,还将膝盖内扣,双腿夹角变小,背部折叠,那你在做的其实是一个宽站距传统硬拉。臀杆间的力臂几乎没有被缩短,完全违背了相扑式的优势,还恶化了宽站距的劣势:髋、膝关节更为闭合。

如果你膝盖并非完全打开(左),你的背角更为水平,臀部就会离杠铃越远。和右图对比一下。打开你的膝盖吧。
老实说,很多人正因为这点,而无法体会到相扑式的好处:他们的髋关节不能足够地打开。如果由于髋关节活度、结构或内收肌灵活性而导致膝盖无法打开,那你根本无法创造宽站距所能带来的生物力学优势。
我认为,这正是为何块头较大的选手大多无法胜任相扑式硬拉的原因。就算有少数大重量级选手使用相扑式,那可能也是因为他们的体型太大,而无法正确进行传统式。很多大块头选手的灵活性都较差,这直接影响他们相扑硬拉的成绩。
如果你不能将双膝打开,你就不能取得最好的相扑式硬拉效果。
握距
如果你想要使硬拉的效率最大化,那几乎所有的技术调整都围绕着:使你的双臂相对身体其他部分更长。因为最终,臂长是决定硬拉杠杆的第一要素。
除非迫不得已,你千万不要使双臂处于非垂直状态。那样的角度会大大缩短手臂的有效长度。

宽握距(左)给整个动作从上到下增加了约6厘米的运动幅度。这不是自找麻烦吗?用支臂硬拉吧。
因此,臂长较短可谓是双重打击。它同时增加了起始状态和完成锁死的难度。为了抑制它对你的影响,你必须尽量垂直放下双手握住杠铃。对于那些传统式硬拉者,如果你体格较大,双臂就很难达到完全垂直,因为你不得不给你的腿和腹部让出空间。有时你会被迫对自己的身型做出妥协,而使用宽握距。

世界大力士冠军Brian Shaw有两米零三,体重400多磅。他巨大的体型迫使他使用宽站距和握距,好给腿部和腹部让出空间。 图片来源:flexonline.com
而对相扑式选手而言,你没有任何理由做出这种妥协。适合相扑式最好的握距,是将近1-2个手指处于杠铃杆光滑处的位置。以此为准自己试验一番,为自己找到能使双手完全垂直的准确位置。

对我来说,将手指完全放在杠铃杆光滑处的握法(右),会导致双臂外斜。只有将两个手指放在光滑处(左),才可保证其垂直。
站距
带着上面所有的知识,让我们讨论一下适合两种硬拉的最佳站距。
对于传统硬拉,脚跟与肩同宽或比肩宽的情况都是有的。哪个更优?其实,那个能使你双臂垂直的站距是最好的。对大多数选手,这约是与臀同宽的站距。你最好从你垂直弹跳时的站距开始试起,做一番实验。

然而,对于体格较壮硕的选手,他们得意识到,窄握距很难保证背部的伸展。重申,他们必须站得宽一些,以给肚子和腿留出空间。因此,他们可以考虑下相扑式硬拉(如果灵活度允许的话),或者像很多超重量级选手那样,选择弓背硬拉。
对于相扑式选手,你脚站得越宽,运动范围就越少,臀杆间力臂也越短。除了那些身高很矮选手,所有人的目标都该是确保能使用:脚尖对着杠铃片的站距。

将自己练到可以达到脚尖对杠铃片的站距(左)。半相扑式(右)是不高效的。
话虽如此,但如果你无法保持膝盖打开,那你就得缩短站距了。大多数使用硬拉专用杆的选手,灵活性都不足以达到脚尖对杠铃片的站距。就像我们讨论深蹲站距时说的一样:你确切的站距,要根据你胫骨外旋的能力制定。如果膝盖无法始终打开,那你站得就太宽。简单如此。
脚部位置
一个大众非常非常高频的疑问:硬拉中“最佳”的脚部位置在哪。为此我们需要考虑两个重要的问题:髋部“灵活性”以及,对相扑式选手,内收肌的柔韧度。
硬拉中,你必须在动作顶部完全伸展臀部/髋关节。你的灵活性越差,为此你需要的脚部外旋也越大。
做个快速测试。
以硬拉站距站好,使劲收紧臀肌。如果你的脚尖指向不够朝外,你就无法将髋部完全伸展。事实上,你会察觉到,当你使劲向前送髋,你的脚趾会自动外旋。若你从未体验过这种发力,那很可能就是你的脚趾外旋得不够。仅更正这点,就可以帮你解决很多锁死问题。
对于相扑式选手,除了在硬拉顶部要完全伸髋,你还需始终将膝盖和脚趾保持一条直线。根据你的灵活性,这要求不同程度的脚部外旋。具体你只能自行摸索。记住,膝盖必须打开。
脚部外旋的度,我建议适可而止,打开到能让你保持良好姿势即可。只要能保证在顶部完全伸髋并膝盖脚趾共线,那就够了。过多的外旋只会降低你的稳定度。我见过很多相扑式选手在顶部锁死时功亏一篑,因为他们向后倒下。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请不要过度外旋脚部。

将脚外旋到能保证膝盖打开并完全送髋即可。
虽然不大可能确定一个精确的角度,但多数传统式硬拉选手的最佳足角约10-15度,相扑式根据站距的不同约30-45度。重申,你必须自行实验一番,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佳角度。但一定要保证膝盖打开,确保动作顶部完全伸展。

传统硬拉的足角通常约10-15度。
头部位置
当头部前伸时,颈椎会处于曲屈状态。在力的传输上,曲屈的脊柱不如伸直的高效。而且当颈部受压弯曲,加上可能的头部上抬,你的颈部极易受伤。你得避免这种由于承重而导致的过度弯曲。
虽然我不信这会大幅提升你的表现,但你必须在硬拉全程保持中立的头/颈部位置。盯着地面前方3-4.5米处有助于保持此位置。

伸展(左);中立(中);曲屈(右)。
如果你的头部在硬拉过程中由中立变为伸展,这基本上是不高效的信号。通常,你会在硬拉中重心前移,你的身体为了抵消它,会尽可能地将质量移到杠铃后方(伸展颈部/抬头),以恢复至足心平衡点。这个错误常由于在起始姿势时杠铃位置太靠前。
传统硬拉的执行
坦白讲,传统式硬拉超级简单。在执行时你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即可:
a)保持背部平坦(如果你是弓背式选手,那就防止进一步弓起)
b)沿着小腿上拉,保持杠铃接近自己(但别朝着小腿里面的方向拉;如果都磨出血来了,那就太过了)。
c)在顶部站直挺立。
只要杠铃够近,你就可以确保在准备动作和上拉时收紧背阔肌。反之亦然。如果杠铃离开小腿,那你就在增加臀杆间的力臂,自找麻烦。

松弛的背阔肌(左);收紧的背阔肌(右)。
其实保持背部姿势的不变,就是保持全身的紧绷。你得加以练习。
最后,只消在顶部站直完成动作。切忌在顶部不锁直膝关节,过度伸展脊柱向后倾靠,这不仅极其危险,还易被判成试举无效。所以你要做的仅是站直就好。向后倾靠并不能助你募集更多的肌纤维,反而会使脊柱在受压状态下过度伸展。总之,这是个极扯淡极扯淡的做法。如果你是这样的,赶紧打住,就现在。

过度伸展背部(右)不仅浪费力气,还易使腰椎间小关节受压而损伤。千万别这么干。站直了就好。
相扑硬拉的执行
还记得之前我说要另补上的最后一步吗?在相扑式硬拉中,你的膝关节必须尽早锁直。传统式中,髋和膝几乎同时锁直无伤大雅。但相扑式中,如果杠铃在膝盖伸直前就达到了锁死高度,你的腿就很容易下垂,增加完成动作的难度。
你要养成一个习惯:杠铃杆一过膝盖,就使劲将膝关节伸直。相扑式的正确锁死方式,应是先完成膝关节的伸展,然后再是髋关节。尽早锁死膝盖,剩下的可谓轻而易举,只要向前送髋几厘米即可。我们要顺应相扑式特有的杠杆。若顺序颠倒,先锁髋再锁膝,你的身体会剧烈抖动,自讨苦吃。
消除杠铃松动
很多训练者在准备发动硬拉前会收到这样的提示:“消除杠铃松动”。其实这个提示介于准备和执行之间,因为它既在准备完成后,又在发力拉起前。
如果你用硬拉专用杆,“消除杠铃松动”意味着将杠铃杆拉紧。只要杆上的重量够重,杆会轻微弯曲。在发动硬拉前不先将杆拉弯,就会浪费力气,因为杆的弯曲紧绷是力传输的前提。
想象一根绳子。在绳子被拉紧前,它无法传递任何力到物体。你必须先给其上劲,将其拉直,之后的发力才能作用并移动物体。硬拉也是同理。别浪费力气。消除松动。

通常只有靠近仔细看才能察觉区别。仍有松动(左),松动消除(右)。
记住,这个提示对使用硬拉专用杆的选手更为有效,但是每个人都应该知道一下。
握法建议和技巧
除握距以外,还有几技巧能助你握得更紧或增加手臂有效长度。
咱先说说正反握。太多人将杆握在掌心处了。其实就算你这么握,重力还是会将杆拽到指尖。这个拽的过程会挤压大量肌肤,并撕裂手茧。直接在一开始就将杆放在手指处吧,这不仅避免了不必要的伤害,还增加了手臂的有效长度。

别握在掌心处(左)。将杆放到手指根部紧攥(右),因为无论怎样杆都会移动到这。
接着我们考虑下如何握。很多人将大拇指放在其他手指上,通常这样可以握住,但就和上面的情况一样,杆终究会将手拉开一点的。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将大拇指压在指甲上。尤其在使用防滑粉的情况下,指甲的摩擦力要比皮肤大。这强化了你的握力,还能使杠铃离地更近一些。

与其“握指”(右),不如用“握指甲”(左)。指甲提供更大摩擦力,还使杆降低到手指处,增加了手臂有效长度。
锁握
最后一个可以考虑的握法是锁握。我个人超喜欢它,而且我认为,如果你的手够大的话,锁握是最好的握法。

锁握时,大拇指在里,防止杆在指内滑动。
锁握不仅能最小化二头肌撕裂的可能,还能防止正反握法中的一个常见问题:杆不平衡。当你使用较窄距的正反握,手背朝你的那个胳膊的三头肌,会翻转并碰撞背阔肌。这会使那只胳膊略微前移。当杠铃一侧前一侧后时,这种不平衡的负面影响极大。
通常情况下,训练者为了避免手臂过度撞击背阔肌,会采取较宽的握距。但是我们已知,宽握距意味着短手臂。短手臂意味着更难拉起重量。锁握就可以将这些问题统统解决,还增加了有效长度,强化了握力。

注意手在旋后时三头肌会被“挤入”背阔肌。这会导致正反握中肌肉摩擦和杠铃的不平衡。
如果你的手够大,从中指尖到掌跟约20cm左右,那就考虑一下锁握吧。只要你的手臂不是又肥又短,通过一定的训练和强化,你就可以掌握这种对你最高效的握法:锁握。
对于指短手小的人,你只能另寻办法来解决正反握的局限性。尽量保持手臂的垂直。
镁粉和婴儿爽身粉
首先,我不是在说你一定要在硬拉时使用防滑粉(镁粉)。但如果你不利用它,你就无缘无故弱了一些。在力量举中,防滑粉被所有联盟允许使用。它使皮肤干燥,增加摩擦力,大大强化了你的握法。如果你没有,现在就去买。如果有但快用完了,也现在就去买,以免之后忘了。
我个人是不使用婴儿爽身粉的。它极难清理,而且一不小心搞得到处都是,健身房老板会找你麻烦的。婴儿粉其实不像镁粉,它不能使物体干燥,而是使之光滑。光滑的地板是很危险的。
然而,在正式比赛时,婴儿粉就有妙用了。通常,比赛场地会有指定抹粉的区域。婴儿粉可以用在两个部位。第一个两种硬拉方式通用,那就是从上到下地给腿前抹一遍,以减少杆和体肤的摩擦。当你蹭着身体上拉时,你需要同时对抗重力以及摩擦力。而正由于婴儿粉可以减少摩擦,这就可以省点力多用在反重力上了。第二个,针对于正反握法的选手,考虑一下在反握手的背阔肌处抹点婴儿粉。这会减少三头肌挤压背阔肌的问题。
专业提示:如果你受不了婴儿粉就千万别用。另外可别把这玩意整到手上,因为它的作用和镁粉正好相反。它使手掌光滑,弱化你的握力,影响你的成绩。如果要抹的话叫别人给你抹。
如果你一点婴儿粉都没有,我强烈建议你还是买一些吧。自己试个几次,然后再决定要不在比赛时使用。如果你用相扑式硬拉,杠铃杆的纹路会蹭到你的双腿,那我觉得婴儿粉就是必要的了。每个力量举选手都至少有一罐婴儿粉。

Jordan Feigenbaum 腿上抹婴儿粉硬拉
图片来源:barbellmedicine
总结
兄弟们姐妹们,本力量举技术系列到此为止!我希望它能帮到你。如果你有任何问题,现在就问吧。
我要如往常一样再说一遍,如果你喜欢这种类型的生物力学分析,你真得对自己好一点,买一本Starting Strength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