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闵非
闵非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7,741
  • 关注人气:4,11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缠论的视角下周初可见招拆招

(2020-07-19 13:43:11)

  周五大盘未延续周四下跌收出了一颗假阴十字星。从形态角度,缩量星线具有下跌的抵抗性质,短线可能出现弱反弹。站在日线的角度,用成交量对比,大致可知76日缺口具有较强支撑,并即使此后被回补也属无效,因为6日当日的成交金额高达7242亿,而周五成交金额为4865亿。但认为这个缺口最终很可能会被封闭(73日缺口难以封闭),不过不一定是下周初,也有可能是反弹过后的再回跌(ABCC过程;当然也可以是现在),理由是大盘上涨后回撤的0.5%黄金分割位在此波上为3165点。见下图:

从缠论的视角下周初可见招拆招
上图为上证日线。可以看到,周五量能与76日大阳线缺口相比,换手率只有大阳线的五分之三,具有明显的支撑性,后市只要不放量跌破此缺口,那么即使此缺口被完全封闭才可算支撑有效(此情况大概率需防诱空)。但这个缺口最终被完全封闭的概率不能排除,因为正常性回调的数值大多会落在0.5%黄金分割位,已处缺口的下沿(如果届时大盘未完全回踩0.5%黄金分割位而再上涨,那么就表明此后上涨将会非常强劲)。这里有必要说一下目前大盘的位置,因为这和划分黄金分割的起点有关。

周四大盘一跌,跌掉了许多人的“信仰”,开始怀疑牛市结束(此怀疑严重有问题。牛市是指日线级别至少一年以上的上涨。如果此后大盘继续大幅下跌重回起点,那么不是说牛市已经结束,而是牛市根本就没来过),并开始提问目前到底是第几浪。关于波浪,由于七月还未收盘,所以不作过多展开,七月结束后闵非会专门写博文和大家一起探讨;此处只作简单陈述,即目前大盘大概率是小型级34的回撤(图中青线为小型级浪,蓝线是3浪中的子浪。黄金分割测的数值就是这个子3浪)。

那么下周大盘究竟会怎样运行呢?我们可用缠论的视角来弄清楚大盘此前究竟做了什么?现在正在做什么?此后还会做什么?

从缠论的视角下周初可见招拆招
上图为大盘15分钟周期。图中,大盘6月下旬先构筑了一个上涨中枢,71日直接上涨出中枢构成“离开段”(2951点至3406点;图中01),此后回撤再上涨;但此时23的“一笔上”已属盘整背驰(和01相比),副图中MACD同步顶背离。此后大盘实际是构筑了一个中枢,但3458点出中枢的“一笔上”又构成了中枢背驰,触发了此后78的“一笔下”。此为大盘已经做过的动作,那么大盘目前正在做什么呢?可用更小的周期来看一下大盘究竟在干什么。见下图:

从缠论的视角下周初可见招拆招
上图为大盘5分钟周期,截取的是3458点下跌后至周五收盘的情况。图中显示,3458点下跌先是构成了“一笔下”,尔后构成了一个下跌中枢,周四开盘直接跌破此中枢形成“离开段”,期间在此周期上有过一个缠结区(图中第二个黄框即23),但此“一段下”并无背驰(图中14的下跌段。因为3412相比未构成盘整背驰),直到56的下跌才构成了线段背驰(盘背。5614相比,MACD底背离),触发了67的上涨。此为周四至周五中午大盘在5分钟周期上的动作。

那么此后大盘又会怎样运行呢?短线应有两种可能性。即大盘周四下跌至周五收盘,已可排除中枢无背驰终结和小转大终结,那么剩下的可能性就只能出现在中枢背驰终结或盘整背驰终结。如果下周一大盘直接上涨并高度超过5,即7的“一笔上”向上延伸(即使期间有波折),那么3181点大概率已构成盘背,短线向上,6位置构成此周期第一类买点(图中红色);如果下周初大盘先向下回踩并再度构成此周期“一笔下”,那么大概率就是在构筑此周期的中枢,这个再回踩只要不跌破6的低点,就构成此周期的第二类买点,然后短线也可再上涨。总之无论怎样,下周初大盘大概率将有反弹,至少是弱反弹。

周五收评给出了反弹高度对于后期涨跌影响的问题,因此需要注意的是周初大盘反弹的力度。从形态角度,正常调整最多出现的是ABC,那么反弹过后其实还需要防C波的再回踩。从周四大阴线修复角度,以收盘价超越周四开盘价为最强(不一定一天,也可以是几天),这种情况一旦出现,那么后市无论是否再回踩,今后创新高是必须的;如果此后收盘价只反弹到了周四大阴线的一半甚至还不到,那么就是弱势,此后不但再回踩难以避免,再刷3181点新低也将是大概率。上图中,闵非用了黄金分割,均衡位在3305点;也就是反弹高于3305点属于正常,高于3363点属于超强,但如果低于3279点,则3181点大概率还要被跌破(但即使再跌破,也不会影响总的上涨趋势,并再跌破还大概率构成诱空)。所以,下周初咱就跟着感觉走(缠论创导做在当下),短线见招拆招就可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