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从股票市场诞生的那天开始,如何在股市中取得可持续的良好收益就一直是每个投资者面临的巨大挑战。虽然从理论而言股市提供了参与分享实体经济发展的机会,但“七亏两平一赚”却似乎是个魔咒,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股民们。
这不禁让人思索原因何在?首先是股市本身的特性决定了一笔交易的实现必须同时存在买卖双方,站在对立面的两人不可能都成为胜出者。但更重要的可能隐藏在一个投资界长久以来的疑问背后,那就是:投资到底是一项科学技术还是一门艺术?从一般定义来看,科学技术是从现象出发去把握实质及内在规律的一种知识探索,它非常强调逻辑和证据。对于艺术的认识则复杂和多元得多,甚至美国美学家莫里斯?魏兹认为艺术根本无法定义。但通常而言我们倾向于认为,艺术是某种具有创造力、触及深层感受却又难以言说的微妙的活动,艺术往往要求对度的把握异常精妙。
以此来对照证券投资,它在企业内在价值的研究方面也许更体现出科学性的一面,而在市场定价和估值方面似乎更具有艺术性。因为前者建立在高度逻辑化和具有各种可观测指标的现代会计制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学等一系列基础知识之上。而后者似乎更加瞬息万变和令人捉摸不定,并且十分敏感于对尺度的把握。
但这似乎又不尽然。一方面,科学技术本身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精准无误和极端确定,特别是在量子物理学诞生后,即便是在科学研究中“不确定性”和“概率性表述”也并不罕见。另一方面,艺术难道就是毫无规章的肆意发挥吗?从钢琴到绘画,哪一个不是建立在扎实系统的基本功之上的呢?同样,对企业经营的研究本身无论如何深入,也永远面对着不确定性,而市场定价和估值即便再微妙却也具有内在运行的基本规律。
所以本人的结论是,投资既需要一些科学技术的严密务实,又需要一些艺术视角的不拘一格和灵性,它是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在不同时刻、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侧重。丹麦物理学家波尔曾说:如果谁没有对量子论感到困惑,那他就没有理解量子论。似乎也可以这样说:如果谁不对投资感到困惑,那他也没有理解投资的实质。因为这种困惑是来自于思考足够深入后对一些深层矛盾点的思辨,因此,一个一无所知的人是很难产生这种又理解又困惑的想法的。